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燕彬 《社会》2024,(1):91-125
马林诺夫斯基的参与式观察奠定了现代人类学的基本田野方法。但其方法论并非孤立的调查技术,而是植根于系统的文化科学理论。马林诺夫斯基自觉地与社会契约论、社会学年鉴学派等对话,从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争论中汲取思想资源。他主张“函数功能论”,基于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反对古典人类学和过往社会理论的形而上学预设,指出文化要素之间普遍关联并相互依存。进而,他以“文化契约论”论述文化与社会组织如何基于个体需求而建立。文化被揭示为一个有机整体,个体为文化所塑造,因此社会与个体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而非分离的实体。这种文化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影响了早期中国社会科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李楠明 《学习与探索》2006,1(1):109-112
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是人类自我解放的理论。这种哲学是现代性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它突出了人作为个体主体所具有的价值,从而显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本质所具有的意义。但独立的自我并不是孤独的自我,孤独的自我造就的只是市民社会的私人。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就是为了解决这种个体和类的矛盾,使个体能够成为类的存在物,得以自由和谐的发展。当前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的“以人为本”与建构和谐社会的主张,其实质就是个体丰富性的马克思哲学精神的反映,这正是马克思哲学对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从小学数学新课程与传统数学课程体系相比,所表现出的更大开放性与灵活性,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实现"多元化人才"的建构,都需要我们深刻的思考如何从教材运用、课堂组织、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来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借助翻泽,“恋爱”一词在20世纪初进入现代汉语,使“男女之情”在方式、体验、意义与评价上,因新的命名而发生改变,并进入公共话语,成为中国新伦理建构的突破口,产生了从晚清到“五四”一系列新道德命题及与之相应的新文学作品。晚清倡导的“自由结婚”,确立了婚娴以恋爱为前提、以当事人自决为主导的现代意识,并开创了文明结婚新风尚。民初,“恋爱”一词在本土化过程中一度污名化,导致专写恋爱的言情小说普遍规避此词;但哀情小说对爱情精神品质的普遍推崇,却为五四“恋爱神圣”的出场奠定了基础。西方理论影响下建构的五四时期恋爱理论,有“恋爱自由”与“自由恋爱”的微殊差异,后者将新文化激进主义导向极端。五四恋爱文学在空间意象和恋爱描写上的创造,解构了压抑个人自由的家长权威,颠覆了传统道德,也开拓了文学的表现领域。但个人主义的单维描写,未能使恋爱体验向纵深挖掘,而是引向浮浅。  相似文献   

5.
王巍 《求是学刊》2023,(6):21-27
汉初的“汉儒批法”及随后的“儒法合流”并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事件,其背后反映着封建大一统权力秩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价值建构的客观要求,本质上是封建统治秩序的价值重构。但作为统治策略的“儒法合流”,并没有真正解决“家天下”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德治和法治的有效结合问题,反而造成了“礼高于法”等一系列封建社会秩序建构的缺陷,并影响到了随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必须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探索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  相似文献   

6.
论职业教育发展形态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波 《学术交流》2005,(12):204-207
从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四种形态,即农业经济时代以家庭作坊为基础,以工商业为纽带,与落后的手工生产技术相适应的“学徒制”职业教育形态;工业革命时期,工业生产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工业经济的专业化与标准化,催生了为企业“生产产品的产品”,形成了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工业社会后期,企业实现了跨国经营和集团化经营,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产生了“学校—企业”混合形态的职业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现代企业组织的“扁平化”,使企业的每一个体都是创造性的个体,学习将从学校扩大到整个社会及其各种组织,职业教育必将是一种以企业为导向、多机构共同参与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个体自由指个体生命价值的历时性实现,它是人本主义哲学关注的核心之一,也是人类活动的终极价值指向。 自文艺复兴以后,个体自由在西方得到较充分的理性化和物态化。由于中国特定的人文结构,个体自由的理论模型微乎其微,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的典籍文化中没有个体自由的思想。作为在实质上是人本主义哲学的中国传统哲学,它的人学与西方传统的自然哲学、宗教神学可谓比肩发展,包含着对个体自由实现途径的探讨,本文仅就非儒和反儒学说中的超越思想略作描述,以就教于方家学者。 超越理性 人首先是一个包含丰富感性内容的存在,离开感性真实的纯粹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精义对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5,21(1):51-55
现代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因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义 ,对于建立现代企业文化有重要的启示 :现代企业必须培养其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 ,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意识和崇尚道德的价值追求 ,恪守诚实守信的经商原则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传统权力”正处于向“现代权力”的转型期,传统权力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斗争的结果注定是现代权力取胜。从私人性行为视角看,我们应该以游戏的心态来看待性与权力的关系,因为权力的存在同样是性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0.
公民身份的首要本质是“认同”与“公民德性”。公民德性的塑造与培养为我国当下生成法治秩序、保证公共安全提供根本性支撑,而个体认同与身份归属是公民德性建构的理论前设。其中,本体论前提是尊重个体道德地位与内在价值,故首先要维护公民自主性与个体自由的实现。这里,自主等同于个人自律,要求公民按照批判性评价及理性整合之后的价值、理想去行动;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决定了重建社会团结关键在于复兴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修复公民对团体和社群的价值认同,但慈善与志愿仍限于公民自愿的选择,并且在认可公民不参与政治公共生活自由的同时,提倡和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公共审议;最后,个人自主预设了竞争性多元主义的正当性,这为宽容原则提供了论证依据,宽容是包含着尊重的一种肯定性的包容,其中尊重基本人权与合乎理性是宽容的基础和底线。公民德性的塑造需要在生活世界中完成,而共同体的形成和凝聚则需要社会信任和公民礼仪。  相似文献   

11.
在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常常将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决定个体行为和价值观的两种不同的文化变量,寻找人类心理和行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文主要论述了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定义,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维度,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研究方法;对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研究的文化局限、测量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并对其研究的意义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韩英军 《唐都学刊》2005,21(3):116-119
中国近代民权是由西方民主权利思想转化而来的本土化思想形态,是与专制权力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是论证近代权力与权利的正当性的革命话语。它从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蜕变出来,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扬弃了西方各种政治学说的适用成分但又有别于西方民主观,具有自身的思想特性。它含义复杂,在不同历史情境中有不同的所指。它与民本、民主、人权、自由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工具性、集体性和激进性是中国近代民权在社会功能上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I/C), ethnicity, and four other social variables was examined using data from 453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of Chinese, Korean, and European descent. Measures of Chinese and Korean ethnicity were better predictors of collectivism than individualism. The streng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ity and collectivism was reduced substantially, however, once the influence of other social variables was controlled. In the domain of individualism, Chinese and Korean ethnicity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assertiveness and uniqueness, were not related to scores on a measure of private identity, and were not related to valuing of personal openness once frequency of religious attendance was controlled. Discussion centers around the implication of the findings for the broader conceptualization of I/C.  相似文献   

14.
归属感的匮乏:现代性语境下的认同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同是一种辨识过程,其目的在于确立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的“归属”,从而达到对“我是谁”的确认。在前现代条件下,由于个体处于固定的、系统化的关系网络当中,自我通过自身在稳固秩序中所处的环节而获得确定的归属感。而现代化作为一项不断颠覆现有行为方式的进程,催生了个体的自我意识,导致了个体与共同体的相互分离。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在享受高度自由的同时,也面临着归属感匮乏和身份感模糊的困境,从而陷于对“我究竟是谁”的追问当中。认同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凸显了出来。摆脱原子化的自我观念,建构一种共享式的新型人际关系,对于解决现代认同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勇 《阅江学刊》2012,4(2):125-128
林语堂深受中西文化浸润,其民族观念体现在他试图通过个人文化趣味与文化感悟,阐发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人文价值及其对应于社会文化选择的个人文化特质,把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刚柔并济"为特征的道家哲学和儒家"中庸之道"合而为一,归结为"中国的人文主义"。他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中寻求灵感,帮助自己确立了基于个人主义的自由观念,并创建了文学"性灵论",进一步张扬个性。民族观念和自由意识的确立帮助林语堂对中国人的生命意识有了更深切地体会,并在中西文化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信念。  相似文献   

16.
We examined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individualistic and collectivistic cultural orientation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adolescents’ shynes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 sample of Chinese adolescents (N = 492) from an urban school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during seventh (T1) and eighth (T2) grades. Adolescents self‐reported their shyness, cultural orientation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The school provided records of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Concurrently, shyness and individualism were positively whereas collectivism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adolescents’ depressive symptoms. Longitudinally, T1 shyness (but not individualism, collectivism, or academic achievement) predicted T2 depressive symptoms after controlling for stability in depressive symptoms. Concurrent relations between shynes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were moderated by adolescents’ cultural orientations. Specifically, collectivism was protective whereas individualism was harmful, for shy adolescents’ adjustment. Furthermore, collectivism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jointly moderat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shynes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concurrently and longitudinal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cultural orientations may influence shy adolescents’ depression symptoms through individual‐level self‐evaluation, and indicate that cultural factor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need to b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for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shy Chinese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相似文献   

17.
In his article, “Saving Critical Realism,” Harre (2009 ) relates his revised philosophy of science to a social philosophy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society, and to a political philosophy regarding the nature of freedom and reform. I argue that his 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rest upon an individualistic sense of society and freedom. I demonstrate that his individualism is factually and politically untenable. (I shall not comment on his philosophy of science, although the errors in his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ies make it suspect.) I counterpose an alternative 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that are based on a structural model of society, freedom, and social change. My critique demonstrates how social science can adjudicate claims of structuralist vs. individualist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It also argues that social science must constitute the basis for formulating political ideals of freedom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if these are to be viable.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哲学是在西方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其路径主要有三条: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通过欧美科学哲学的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科学哲学;而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和"东方文化主义"则构成了中国现代保守主义思潮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和背景。中国现代保守主义思潮又包括两个流派:其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形成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新儒学;"其二则是政治保守主义的"三民主义哲学"及国家主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整体主义方法论视野下的组织研究进展,指出其中的研究优势在于它能深刻地把握了组织的结构性层面,看到组织不仅是种理性结构,还是一个"自然"生成的有机体,从而推进了人们对社会组织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艳玲 《学术交流》2005,(2):120-12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会计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企业改革的方向,传统的财务管理已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而其首要问题是必须树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最终确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总目标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