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福利是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政策分析核心概念之一。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社会福利观念上会形成不同社会理解。社会福利观念反映现实福利制度安排,说明特定时空处境下福利文化基本特征。本文首次将  相似文献   

2.
本文关注福利文化对社会养老制度和实践的影响,从文化视角审视中国现代社会养老项目的发展,揭示了老年社会福利模式与特定社会政策制定者对社会福利概念的理解和传统福利文化之间的关系。限定主义的价值观和公民权利意识的缺失阻碍着中国老年社会福利模式从剩余性到制度性的转变,抑制了社会福利在缩小老年群体内阶层差异方面的作用,促使了福利资源分配的不公。尽管人口老龄化和福利国家的文化扩散正在促使中国老年社会福利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多元福利体系的最终建立还有赖于社会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个人和国家关系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3.
(接2012年第5期)五、中国社会福利时代与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前景2010年是中国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建设与社会福利元年,标志中国总体性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国家福利、儿童福利、家庭福利、妇女福利、残障福利、老年人福利、军人福利、社区福利和社会化福利时代来临,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  相似文献   

4.
建构北京市大福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代福利制度体系建立在狭义的社会福利观上,这种小福利观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建设的需要,急需调整。要建构面向全球化、面向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必须打破将社会福利等同于民政福利的观念,建设面向全体公民的大福利体制。  相似文献   

5.
该文是英国社会福利理论与社会政策奠基人Richard M.Titmuss一篇经典文献.该文首次将现代社会福利体系划分为"社会福利、财政福利和职业福利"三种类型,首次从面向全民的普惠性与局限穷人的选择性社会服务角度,充分论证了社会福利体系与社会政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的再分配功能,深刻分析了选择性和局限于穷人福利服务的致命性缺陷,有力地说明了全民性和普惠性社会服务发挥的积极性和建设性再分配的作用,充分肯定"福利国家"和全民性、普惠性社会福利制度的社会基础地位,尤其是富有远见和发人深省地指出社会政策分析对象应由直观可见、直接性和即时性现象,转变为看不见、间接性和长期长远性影响,凸显社会政策总体性、宏观性、战略性、系统性、福利性、建设性、长期性、再分配性和自我实现预言等本质特征,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具有无比重要现实意义、理论、政策、制度建设和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华民  宋祥秀 《社会》2006,26(6):138-138
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的背景下,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超越构想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首先解构了后传统社会,由此而提出了六个面向社会框架的超越构想;其次,吉登斯将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嵌入到社会框架中,界定了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由此而提出了消极福利转化到积极福利的超越构想。借鉴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本文反思中国社会政策,提出了中国社会政策的新社会框架,即责任提倡、多元部门发展、社会政策议题对话等,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模式转化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研究领域中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福利国家危机之后得到重视,它是分析福利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高夫利用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等概念,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内在的资本与劳工阶级的矛盾推动了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开支减缓了资本的累积,但是也维护了资本的再生产;社会工资是社会开支回流到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形式;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矛盾促使福利国家重组和寻找替代性策略。本文评价了高夫理论的贡献与不足,讨论了他的理论对中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金子  贾中海 《学术交流》2012,(12):143-146
20世纪90年代末,以布莱尔为首相的英国新工党崛起,使布莱尔福利思想得到深入实施,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出现了新的转轨。具体表现为:"以他人为中心,为社会服务"的互助共爱福利理念;"给人扶持而非施舍"的积极的福利政策;"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现代福利制度;"社会投资国家"的新型福利模式。布莱尔福利思想对我国社会福利体系构建的启示在于:社会福利标准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宜;社会福利改革要兼顾公平与效率;社会福利制度要划清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社会福利管理要加快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时讯快递     
正2014"健康的脚"矫形康复培训班成功举办2014年11月25日-27日,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协会联合主办,深圳市社会福利协会承办的2014"健康的脚"矫形康复培训班在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社会(儿童)福利机构近60名学员参加培训,集中学习先进的康复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全国儿童福利机构  相似文献   

10.
背景提示: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普惠型社会福利不同,长期以来,中国的社会福利主要是通过举办社会福利机构,为“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等“三无”对象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服务保障,是一种补缺型的社会福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的社会福利事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集体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目前,全国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4万多家,收养老年人、残疾人、孤儿119万余人,有社区福利服务设施23.6万个,在保障社会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并不断提高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政策措施的总称。根据社会福利的供给层面、福利的意识形态和国家照顾责任的面向,可以分为普遍性和选择性两种。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探讨建立适合福利企业特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福利企业生产经营机制,结合新政策、新形势分析福利企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福利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政策,推进福利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健康发展,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于2010年6月22日在西安市召开了"新形势下加强福利企业建设研讨会",来自全国23个省、市、区的福利企业管理和经营领域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会长刘光和、副会长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5,(3):42-46
积极福利理念是20世纪末对西方各国福利改革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新型福利观念,该理论提出社会福利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事前预防、福利权利义务相统一等新福利观念。在积极福利观念下,医疗救助具有新的政策思路。依此来看,我国医疗救助存在救助方式、内容、主体及功能目标等多方面缺失。应吸收积极福利观念的合理成分,针对性地解决上述问题,从以上四个方面重构我国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为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倡导新社会福利理念,构建社会福利学科的交流平台,推动中国社会福利发展,团结从事社会福利以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同行们开展对国内外社会福利的研究,“中国适度普惠福利社会与国际经验研究论坛暨中国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1年7月24日在江西南昌市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力推养老服务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延军 《社会福利》2007,(11):16-17
截止2006年底,黑龙江省共有城市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845所,其中国有福利机构152所、民办(集体办)福利机构85所、个人办福利机构608所,民办、集体办和个人办福利机构占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总数的82%;全省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现有床位数量44371张,其中国有福利机构床位数量19906张、民办(集体)办福利机构床位数量3810张、个人办福利机构床位数量20655张,民办、集体办和个人办福利机构床位数量占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量的60%;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是与民生、与社会工作密切相关的领域,生态福利作为社会福利的新的组成部分,更加强调作为个体的人与生态环境的互动。生态福利更强调社会应该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提供的好的生存环境以及物质福利与精神福利的双重促进。运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和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可以很好的将生态福利的服务推广和运用到生活中。生态福利社会化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扩大社会福利的内涵,唤醒公众关注社会福利的意识,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本文将从生态福利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工作与生态福利的关系、社会工作方法在生态福利社会化中的具体应用以及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角色等方面,对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生态福利社会化进行探析。认为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推进生态福利社会化,促进社会和个人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政治哲学、现代化、国家责任、公民权利、社会需要和福利等理论视角出发,运用文献回顾、社会—历史比较、社会政策和综合研究等方法,从国家与福利社会史等角度,首次简要描述1911~1949年中华民国,1949~1978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中国,1978~2015年改革开放中国3个发展阶段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历史发展轨迹,概要梳理3个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基本涵义、价值目标、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服务对象、范围内容、优先领域、服务方法、管理体制和基本特征.全面介绍当代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与社会政策发展现状,尤其是面临主要问题和严峻挑战,全面概括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框架历史发展的体系特点,系统总结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百年变迁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客观规律.最后试图从理论建构角度将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模式与社会政策框架概括为"社会—市场—国家组合型社会福利制度范式",为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提供科学理论解释,指明中国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发展的总体方向,勾勒"路线图与时间表",规划专业行动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奠定现代福利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文君 《社会福利》2005,(11):46-4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社 会福利体系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展, 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 福利水平逐次提高,慈善事业得 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受经济社会 发展阶段性影响,我国社会福利 制度还存在覆盖面窄、福利不均 衡、统筹级次不高等问题,特别是 社会福利制度城乡二元分割,农 村社会福利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19.
自2000年4月国家民政部在广州召开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以来,社会福利社会化在全国各地得到了积极而深入的推进,一批批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市,在探索和实施社会福利社会化方面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日前,笔者赴上海市卢湾区和浦东新区进行专题调研时,深切感受到:上海市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对有特殊困难的老人入住福利机构实行政府补贴以及积极推进公办福利机构改制等一系列成功探索与实践,为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昭示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当前民政部门精神卫生福利工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加快推进精神卫生福利工作,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于2012年6月20日在湖南长沙市召开了"民政部精神卫生福利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民政部门精神卫生福利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会议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司副司长王素英主持,民政部社会福利司司长陆颖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来自北京、吉林、湖北等10省市民政厅(局)社会福利处处长以及精神病人福利机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湖南省民政厅副厅长邓磊介绍了湖南省社会福利工作开展情况。长沙市民政局局长曹再兴、重庆市精神病院院长邓明国等做了典型经验介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研究所负责人介绍了民政精神卫生福利工作课题成果。与会代表还对当前精神卫生福利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发展瓶颈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对下一步如何开展民政精神卫生福利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