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是什么     
美是美学的重要范疇之一。对这个問題的解答,归根結庭,是与哲学上的基本问题,即思惟与物質、意識与存在的关系問題密切联系着的。不容置疑,馬克思主义美学对美的看法,不仅与一切唯心主义美学根本对立,而且也与机械唯物主义美学根本不同。究竟美是什么呢?它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或者是主观与客观的統一呢?如果說,美是客观的,那末这是指事物的自然性質,还是社会性質呢?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论“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的文章中,谈美与人化自然和人性复归的关系的较多,直接谈异化与美学的关系的较少;而谈异化与美的关系时,有时又把异化当成了一件绝对的坏事。这就出现了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如果说异化劳动是一件绝对的坏事,为什么人类在近三千年的异化劳动中,却创造了那么多美的事物,那么丰富的生活美与艺术美呢?或者反过来又可证明:异化劳动有利于美的创造,因而它又是一件绝对的好事呢?看来,这两个命题是二律背反的。那么,这一矛盾是否能在对立中统一起来呢?我们认为,如果抛弃形而上学的方法,而采取历史辩证法的办法,这一矛盾是可以在对立中统一起来的。这个问题看来与“美的规律”问题也有关系,因而值得谈一谈。  相似文献   

3.
审美类型学是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美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审美对象主要有三种分类:一是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二是艺术美中的门类之分:音乐、文学、美术、戏剧、电影等等;三是审美类型,既崇高、滑稽、悲剧、喜剧等等。在这三种分类中,审美类型分类是最具有美学性的。从  相似文献   

4.
<正>美到底存不存在,是美学中最值得争论的问题。因为只有美存在了,你才能讨论美是什么等,其他问题。传统美学往往不问美是否存在,就直接对美下定义,这陷入了理论误区,并且在逻辑上也说不通。因此,美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才是美学最首要的问题。李志宏教授所著《认知美学原理》一书,就对美的存在和美是什么这一个命题,进行了论证,根据认知科学成果,提出了一种与以往认知所不同的观点,即"审美机器人"的观点。《认知美学原理》一书由教育部社科中心"高校社科文库"资助,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李志宏,  相似文献   

5.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层次性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的形态或种类是美学原理的基本问题之一。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是美的基本形态(种类),是最一般的美学范畴,这在我们的美学著作中似乎是没有疑义、不成问题的,三范畴也基本上是这样并提的。然而,我认为,正是在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形态划分中却隐含着一个逻辑上的错误,可以说,目前关于美的形态的划分正处于一种逻辑错误当中。有鉴于此,我觉得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加以论述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的丑也可以成为艺术美。因为美学史上流行的关于艺术美仅仅能够而且仅仅应该表现自然美与生活美的狭隘观念,不仅不能够解释历史上的艺术实践,而且也不利于艺术的发展。它导至了虚假的艺术的产生,这就妨碍了甚至扼杀了真正的艺术美的创造,使艺术堕落成为反动统治阶级掩盖现实,粉饰太平的假面。历史上的宫廷艺术和学院派艺术即是如此。法国拿破仑三世之所以赞赏学院派画家卡巴内尔的《维纳斯诞生》,就是因为这类作品能够为他们消遣解闷,能够为他们与他们所统治的社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唱赞歌。卡巴内尔的《维纳斯诞生》画的裸体的维纳斯柔和、舒适地侧身卧着,天空  相似文献   

7.
文化美、前文化美与复合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美学中的其他重大问题一样,美的分类,也是美学史上一直没有规范解决的问题。传统美学中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审美对象自身性质作出的,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等等,这种分类最大的缺陷是把“美”的分类变成对“美的事物”的机械归类,没有也无法揭示美自身的不同生成特征和规律。从系统美学角度讲,美是不能脱离审美关系系统而独立存在的,美只是审美关系中客体的系统质,因此,美的分类是不能脱离开审美系统的。依据审美关系生成性质,应将美划分为前文化美、文化美与复合美三大类,这一新的分类方式既有助于美学学科的规范,也有助于我们对美学和艺术现象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论艺术美     
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必须遵循文艺的特殊规律。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不仅回答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对文艺的要求,指出了无产阶级文艺的根本方向,而且阐明了实践这一方向的根本途径,这就是:根据生活美,创造艺术美。文艺作品通过创造能给人以美感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影响社会生活。这是文艺的一条最根本的规律。毛泽东同志就根据文艺与社会生活的这种辩证关系,论述了艺术美的源泉,艺术美的特点,以及艺术美的创造等问题,把文艺的普遍规律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文艺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 美学的对象是什么?我国美学界有很大争论,现在把我个人的看法说一说,以就教于同志们。(一)建国以来关于美学对象的争论我国关于美学对象的讨论,是由苏联美学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引起的,因此,在回顾我国对美学的对象讨论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苏联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情况。最早在苏联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文艺理论和美学教授铎尼克。一九四○年他为苏联《百科全书》写了一篇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论文(一九四一年由焦敏之翻译过来,发表在重庆《中苏文化杂志》上,一九四六年、一九五二年在我国两次出单行本,题名为《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美学是关于艺术创造和欣赏的哲学,苏联美学界把这一提法视为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正确提法,大多数文艺理论和美学著作遵循此说。一九五一年,《苏维埃艺术报》对美学  相似文献   

10.
真、善、美的内涵与关系问题,是哲学美学研究了几千年的老课题。遗憾的是在这个最具有一般意义的问题上,交替出现着这样两种倾向:寻求三者统一时,走向真善美混合说;寻求三者区别时,走向真善美相斥说。陈新汉同志的《论真、善、美原则在实践——认识结构中的地位》,强调真、善、美的对立统一关系,试图走出这两个片面性。然而实践再一次证明,囿于传统的认识论美学、价值论美学、形式论美学,或者新潮的存在主义本体论美学,还要重蹈前人的覆辙。根本出路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为指导,建构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问题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然而中国传统美学关于自然美、艺术美、道德美的基本原理中,对人与自然合一的关系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本文认为,这些美学思想与当今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从古希腊哲人开始,人们便触及到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问题,但对艺术美与自然美在价值高低上作出比较,实际上很难得出最后的结论.为此,后来出现的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生活美)的说法,其实并非一个科学的命题.艺术美与自然美作为不同性质和形态的美,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谁“高于”或者“低于”谁,而是“不同而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 文艺作品的艺术美,应该包含内容与形式这两个因素。艺术美是文艺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吻合无间的结合,在艺术美中,内容美与形式美二者是不可分离的。当内容美不具备时,形式美的存在就成为徒然的无意义的了,单纯的形式美不能构成艺术美,反之,单纯的内容美也不能构成艺术美。但是,艺术美的内容美与形式美并非是一半对一半的平分对等的关系,在某些情形  相似文献   

14.
<正> 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这样两个因素。艺术美是由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美与形式美有机地结合而构成的。在艺术美中,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黑格尔说:“只有内容与形式都须得彻底统一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品。”(黑格尔《小逻辑》第287页,三联书店版)“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87页)  相似文献   

15.
世俗的美学与超越的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果一定要找出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差别,可以说中国美学是世俗的美学,西方美学是超越的美学。这种差别源于中国文化的世俗性和西方文化的宗教背景。世俗性是中国美学的传统,它固然有现实性强的长处,但超越性的薄弱,又是中国美学的根本弱点。这个根本的弱点正是需要在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中加以正视和克服的。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考察审美与宗教的关系。审美与宗教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同源关系和同位关系。所谓同源关系是指审美与宗教都发源于原始巫术文化。原始文化是巫术文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美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文艺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要点是: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文艺是生活的反映;“深入生活”是连通生活与文艺的桥梁,典型化是生活美转化为艺术美的必由途径;推动历史前进是文艺对生活的反作用和功能,这种反作用和功能要求文艺必须高于生活。这诸多要点,深刻地体现着生活与艺术的唯物辩证关系和审美关系,体现着“源于”与“高于”的有机联系。只有全面地、正确地理解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与生活关系的美学思想,并用以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7,(2):83-92
陈炎编《美学》与过去的美学教材相比,是一部达到新高度的教材,其突破文艺美学的窠臼,将美学看成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三足鼎立的全面美学。但以21世纪的学术眼光看,其存在历史局限:因袭西方逻辑中心论和形而上学研究方法,将复杂的美学问题简单化,僵化于一元论视角,无视生命美学和中华美学遗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际上,中华美学对西方美学有救正作用,老子的阐释模式、庄子的美感双向生成论、以及生命之爱与美感的发生等,都是世界一流的理论形态。中国美学研究要有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8.
再谈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生命美学叩击世纪之门”90年代伊始,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之间由于美学取向的根本差异,在《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著名报刊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并且取代自50年代开始的美学界四大学派之间的论战而成为90年代中国美学界最为重要、最为引人瞩目的论战之一。对此,著名美学家阎国忠先生曾经专门撰写长篇论文,就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之间的论战加以述评,并断言:这场论战“虽然也涉及哲学基础方面问题,但主要是围绕美学自身问题展开的,是真正的美学论争,因此;这场论争同时将标志着中国(现代)美学学科…  相似文献   

19.
冲破美学研究中的传统禁锢常谢枫历时两千余年的美学研究始终未能解决“美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对美学寄予厚望的各国人民的遗憾。由于这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美学至今仍像是一个堆放各种概念、范畴、学说的展览厅。对美的本质研究步履艰难这一事实,中外美学家皆有很深的感...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美学的接受与中国新时期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宣国 《学术月刊》2012,(2):95-105
中国新时期美学理论的建构,受到现象学美学的深刻影响。现象学美学的诸多理念,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存在许多可以融合沟通的地方,有助于破除传统的美学观念,转变中国当代美学家的思维方式。叶朗建构"美在意象"的理论,强调审美活动是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张世英以"显隐说"而不是"典型说"的思维方式看待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突出想象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叶秀山将美和艺术看成是人与世界的基本交往形式,认为审美活动的意义首先在于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新实践美学"以存在论在补充实践论,将美看成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突出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都与现象学美学重视人与世界的本源关系,强调美就存在于现象中的思想密切相关。这一接受事实说明,现象学美学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设和思维方式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