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为了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给,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充分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但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相比,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存在粮食产销区之间利益协调政策缺乏、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手段单一等问题.因此,解决粮食产销利益失衡问题,必须借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产销利益协调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4,(8):96-100
粮食安全事关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与社会和谐安定,但在当前却面临诸多挑战。考虑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与农业支持的针对性,深入分析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增长的影响因素,这对形成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播种面积、化肥投入、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成灾面积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劳动力投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不显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严守耕地保护制度,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宣传农业科普知识,科学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惠农政策的逐步确立并常态化,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但粮食生产的补贴较低而且分散,粮食主产区产粮越多财政越困难.建议据上一年各省工业总产值,抽肥补农,建立农业生产发展基金,重点解决粮食产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销售地区主动承担相应的扶农、护粮义务,对口援建,产销两区“互帮结对”,实现互利共赢;中央财政承担提高和扩大粮食风险基金的提取总量和使用范围;以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收益差额为参考,逐步加大粮食补贴比例;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5.
比之依靠自给自足或贸易进口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主产区综合生产能力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由此,农业发展的目标应是,在确保粮食主产区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对环境污染,不能只看其对社会的物质危害,还必须看到它对社会公平的危害.在环境污染中,不仅存在着物质链,而且存在着社会链.环境污染的社会链上的污染制造者与污染承受者,利益不均衡,前者受益,后者受害,这有违社会公平.更新社会价值取向,以利益驱动作为治理手段,落实政府之责任主体的职能,方能在环境问题上矫正利益失衡,彰显社会公平,助推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经济转制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劳资利益表达失衡引发的劳资争议、冲突不断增加,劳资矛盾呈激化趋势,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均衡的利益表达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前提。本文尝试从利益表达视域探讨劳资冲突的深层原因,从表达能力、表达机会、表达效能三个方面考察劳资利益表达失衡现状,并从主体表达意识、表达渠道、政策协调三个层面深入地分析了劳资利益表达失衡成因,提出了规范资方表达行为、提高劳方表达能力、增强政府回应性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粮食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主产区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农民是粮食的生产者。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就抓住了粮食生产的根本。而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保证种粮农民收入增加。但是,目前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依然很低、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因此,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民增收政策支持,健全农民增收多元支撑体系,完善粮食产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优化粮食品种质量、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实现粮食转化增值、推进种粮规模经营、壮大特色高效农业、健全种粮激励政策、促进农民转移就业、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农村公益事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常态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综合利益补偿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实施的"普惠性"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不仅越来越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粮食主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有补偿机制的根本缺陷在于忽略了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土地发展权。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我们应兼顾粮食安全与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协同作用,筑牢粮食主产区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立粮食补贴"双挂钩"制度,加大适度规模粮食生产补贴力度,以土地发展权为政策工具对粮食主产区实施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的"综合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主产区出现利益失衡:“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呈负相关。利益失衡的原因为:粮食主产区为生产粮食承担的权利、责任与利益不对等,粮食生产对地方政府不仅没有税收,反而还要地方政府增加其配套补贴,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发展工业和推进城镇化的成本。要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长效机制,中央政府负有重要责任,建立粮食区域补偿基金,加大向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国家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健全和完善粮食主产区金融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利益分享不均衡的问题,已有的研究难以有效地解释同一时期内资源较富裕省域出现经济后退,而资源短缺省域反而出现经济快速增长等资源诅咒现象.本文基于空间计量结果,从行为、禀赋、制度差异以及外部间接影响机制四个方面分析区域利益失衡的成因,其结论显示,我国区域间的利益增长不仅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还存在空间抑制作用.未来政策着力点应在逐步消除空间差异,扩散增长成果方面.建议建立区域利益一体化的投资目标体系,有效利用溢出效应带来的经济优势,提高非资源型产业在自然资源禀赋富裕省域的发展,从制度安排中加强中西部与东部间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此次全球性经济衰退由美国"次贷"引发并最终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大多数主流经济学者仅从"监管缺失"的层面对危机进行解读。笔者认为,虽然此次危机的表现形式有其特殊性,资本主义体系内的"消费不足"已通过异化的形式体现为"过度消费",但危机的制度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劳动和资本二者的矛盾。新自由主义从制度设计上激化了资本和劳动二者的固有矛盾,导致资本强势条件下劳动和资本利益格局的失衡。  相似文献   

13.
利益补偿与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补偿是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利益补偿从不同角度可以作出不同区分.就我国而论,由于政府原因和市场原因导致的利益失衡表现明显,由此导致社会利益关系不十分协调,这将极大地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有实力适当地进行利益补偿,但还需要政府在公平与效率的协调,适时、适度的考量与把握,以及疏通利益补偿的表达与诉求途径等方面有所作为.近年来,对农民补偿、对城市改革受损者补偿、对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进中受损地区补偿、对生态外部性补偿等均表明我国已在利益补偿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14.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变化的双重影响,我国粮食供应缺口不断增大,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粮食安全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新形势下粮食安全形势堪忧:快速城镇化和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都会减少粮食生产规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会提高粮食消费数量,国际贸易新规模可能影响到粮食进口。粮食金融化会从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贸易四个方面影响粮食供应。发挥市场对粮食金融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完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引导新型粮食生产单位对冲粮食价格风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以提高粮食流通的效率,利用贸易新规则稳定粮食贸易价格和数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储备的合理规模、布局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经历了自由购销、统购统销、流通体制转轨、流通体制市场化四个阶段。明确国家粮食储备的目标和功能,是测算合理的粮食储备规模的前提和基础。粮食储备作为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粮食供求矛盾的变化情况下,储备政策构建的焦点不仅需要关注储备规模的优化。还需要对粮食储备在中央一地方、产区一销区以及品种结构间的合理布局和配置进行深入探析。现阶段必须构建有效的政策框架,确保企业、农户合理的储备水平,避免出现社会储备主体储备不足导致的市场短缺,以及“反向操作”对国家调控政策效果的扰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供求结构新变化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粮食紧张平衡的特征依然明显,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主粮已全面转为净进口且数量逐年增加;粮食库存量持续攀升,库容压力加大,主要粮食品种的库存比例与消费比例不协调。面对我国粮食供求结构的新变化,“稳产能、调结构、去库存、降成本”是当前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和粮食主销区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协整分析和因子回归分析法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综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药施用量、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和粮食单产对主产区粮食产量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影响的是人均财政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和财政支农总量,成灾面积则是两个模型中的抑制变量。基于此,提出促进主产区农民粮食生产和收入增加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冬梅 《阴山学刊》2009,22(3):97-100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我们在看到经济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发展失衡现象,即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富国与民生为特征的发展失衡。对这些失衡问题进行适时性反思,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对粮食主产区的保护和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向荣 《云梦学刊》2004,25(5):53-56
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当前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保护和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又是极为紧迫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的粮食总产量变动趋势、生产变化的影响因素及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变动情况的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粮食生产呈现的特点和内在原因。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粮食增产战略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