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城市土地经营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经营概念及资产重要性的阐述 ,引入城市土地经营的理念 ,分析了城市土地经营的主要内容 ,提出了建立委托—代理机制的城市土地经营创新思路 ,并对城市土地经营收益分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城市土地经营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城市经营概念及资产重要性的阐述,引入城市土地经营的理念,分析了城市土地经营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建立委托—代理机制的城市土地经营创新思路,并对城市土地经营收益分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唐芳  李俊 《兰州学刊》2004,(4):108-109
随着经营城市的治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认可、接受和推崇 ,作为经营城市重要内容的土地征用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初步分析了经营城市中土地征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而探索了经营城市中土地征用的制度创新 ,以期为新一轮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经营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功能的优化是城市土地经营的前提。城市政府必须以经营理念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范式来配置稀缺的城市土地。城市土地经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有各方面的配套和协同。城市规划和功能的优化是提升城市土地经营效率的基础 ,严格执行建设用地供应总量、阶段和区位控制制度是经营城市土地的关键 ,健全和完善城市土地交易制度是城市土地经营的重要条件 ,构建土地储备制度是城市土地经营的蓄水池。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经营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城市经营是城市政府管理城市中的一种新的理念。城市经营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形象;城市经营的目标是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质量,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的城市资产应采取不同的城市经营策略,城市经营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整体性、长期性,市场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得到长足发展,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共识。但是,在城市土地市场的构建目标问题上尚存在一定的分歧。有的学者主要从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角度出发,把开放城市土地市场的目标概括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实际工作部门的学者则着重于对土地资产功能的考虑,认为政府财政功能是建构城市土地市场的根本目标;也有的学者则认为开放城市土地市场的根本目标是孕育土地价格机制,使城市土地的资源配置和使用引入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和动力机制。不难看出,由于对土地市场缺乏全面的整体性的认识,上述观点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认为,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构建目标与城市土地制度创新的终极和中心目标是一致的,应该是:充分发挥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和资产的双重功能以及调控经济的职能,对土地实行合理配置、适度投入和有效利用,从而不断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率(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四种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变革的关键,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模式缺陷凸显,土地作为一项资产并没有产生应有的资产化收益,亟须改革和创新.创新的模式可以是以下四种一是私有化模式,二是资产量化模式,三是土地股份制模式,四是永佃权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构建了城市土地调整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通过分析制约江北区城市土地整理的障碍因素--制度障碍、机制约束与理念错位及其原因,提出该区土地整理的对策主要在于创新土地产权制度、建立与完善与土地储备相配套的机制、提高增量土地取得成本与深化经营城市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变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 ,与人民公社集体经营体制相比较 ,具有较大的制度绩效 ,但它主要解决的是土地经营体制问题 ,并没有解决农地制度的所有问题。 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涌现出“两田制”、规模经营、“四荒”使用权拍卖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措施 ,促进了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市场化是我国农地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应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逐步实现土地市场化。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构建了城市土地调整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通过分析制约江北区城市土地整理的障碍因素——制度障碍、机制约束与理念错位及其原因,提出该区土地整理的对策主要在于创新土地产权制度、建立与完善与土地储备相配套的机制、提高增量土地取得成本与深化经营城市的理念。   相似文献   

11.
各市人民政府通过土地储备机构 ,建立土地储备制度 ,完全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改变原有的土地供应渠道、供应方法和供应模式 ,对于盘活城市存量土地 ,解决建设用地矛盾 ,规范土地市场 ,强化国有土地资产管理 ,预防和防止土地资产流失和土地腐败现象将产生重大的、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一大创新。现行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在融资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 ,实行土地证券化是顺利推进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一种最佳选择。但是应当注意在我国城市土地收购储备证券化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再一次创新 ,是进一步深化我国城市用地制度改革的一种客观要求。因此 ,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然而 ,在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运作的实践中还存在若干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建立和完善我国城市土地制度 ,关键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土地储备运行机制 ,建立城市土地基金 ,健全和完善土地市场以及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法律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发轫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土地股份合作制 ,很好地解决了土地分散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分户经营与产业化、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制度安排 ,是我国市场化进程中农民做出的一项伟大的制度创新。本文从全新的视角 ,对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特征、产权创新、制度绩效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管好国有土地资产谨防土地收益流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国有土地资产约 2 5万亿元 ,是最大一笔国有资产。但因土地收益流失严重 ,使它增值减少 ,甚至化为乌有。要管好国有土地资产 ,制止土地流失必须实施国有土地储备制度 ,建立统一土地市场 ,完善土地租税费体系 ,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及其证券化融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堆收购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一大创新。现行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在融资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实行土地证券化是顺利推进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一种最佳选择。但是应当注意在我国城市土地收购储备证券化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17.
市场和行政是城市土地产权配置中两种相互替代、相互配合的机制,理性的政府管理和竞争的市场机制的协调运作成为城市土地有效配置的运行秩序。然而,在城市土地产权配置双轨运行的制度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博弈各方的理性选择却扭曲了城市土地有效配置的运行秩序。为了实现城市土地有效配置,必须进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包括界定明晰的土地产权,理顺土地产权关系,建立城市土地法人所有制;建立和规范土地产权市场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土地股份合作制度作为新的土地经营制度,作为土地流转的新形式,创新了土地产权安排,实现了资合和人合的统一。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和股份合作社土地经营权分离的过程中,实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股份合作制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土地管理信托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农民的四大收入来源中,财产性收入的比重较小,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让农民通过土地财产权利获得财产性收入,进而增加农民的总体收入是当务之急。我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包括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权。在农民利用各种财产权利增加财产性收入时会面临一些挑战:我国农村地区出现分化,分化为城中村、城市郊区村、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土地集体所有权的虚化与委托代理问题;土地要素自由流动的限制。目前我国的土地制度是一种保守的制度安排,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避免了贫民窟的出现,但不利于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要探索出一种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农民转为市民的合理的土地制度。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发展现代农业、城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和农村的长期发展,需要在创新的基础,形成一种具有合力作用的组合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民主政治是这种组合制度中三个最基本的单元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的公有和土地经营权私有的有效结合,从而一方面防止了土地的兼并和集中,另一方面保证了“耕者有其田”这基本原则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克服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条件下,农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实现了农业制度的再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落实和巩固联产承包制、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政治上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