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宝新 《山西统计》2001,(11):16-17
“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 ,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这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中 ,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科学论断。粮食安全概念不仅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央五年计划的建议文件中 ,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正式文件之中。这说明粮食安全问题已被放在国家和社会发展突出的地位 ,并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一、粮食安全标准的界定(一 )粮食安全的内涵粮食安全的概念不单是一个生产问题 ,还包括生产、流通、储备、进出口 (调入调出 )的调剂…  相似文献   

2.
农业及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农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农业安全是指农业能基本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 ,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创收能力 ,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农业不安全是指农业不能够提供社会需要的初级产品 ,或无力抵御外界农产品的竞争而处于市场萎缩和收入下降的状态。从理论上讲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这决定了农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是工业原料的来源并为工业发展提供积累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并成为工业产品的重要购买力。农业出了问题 ,整个国民经济肯定会出问题。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工业…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等13个省市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均占全国60%以上,粮食产量占全国70%左右,粮食商品量占全国95%以上,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粮食产量十连增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怎样才能保证粮食持续增产?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一、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为深入剖析农民收入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本文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细分为种植业、林牧渔业和二三产业收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治标更要治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问题不仅足中国独有的问题,也是广大后发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为先发国家一般是先进行农业的现代化,后工业化,在  相似文献   

5.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当前,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粮食形势不容乐观,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粮食安全这根弦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坚持粮食供给基本立足国内的方针。”温家宝总理也强调指出:“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和政府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清醒认识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统计教育》2005,(5):14-14
沙特阿拉伯《生活报》2004年11月7日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不久前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今后数十年,缺粮问题将是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保守估计,到2015年,世界人口将增长到72亿,到2050年约达93亿。未来数十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仍将高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到2015年,发展中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将比2003年增加60%———70%,到本世纪中叶将翻3倍。未来数十年内,如果要使农业的发展速度略高于人口的增长,就要增加粮食生产和畜牧养殖。这意味着可耕地的使用至少要增加1/3,到2015年,亚洲可耕地…  相似文献   

7.
在粮食市场化愈来愈明朗的背景下,市场风险和粮价波动会对农户的生产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到粮食的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进而对粮食安全产生无法预期的影响。文章收集了1991~2006年中国大陆的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和零售价格指数,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价格、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是粮食价格和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存在因果关系,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大于粮食面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和评价我国粮食产业在系统均衡性、适应性、稳定性、流畅性四个方面的安全水平,识别出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对粮食安全度进行评价和预测,指出我国粮食安全度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同时提出强化国家资源安全观念、推动系统间动力机制协同、健全粮食发展综合决策体系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粮价全面上涨,特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创出20年以来的高点,粮食问题再次成为我国一个时期内最热切的话题。中国已经向世界敞开大门,作为关乎中国国计民生的粮食是否安全已成为一个值得国人思考的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安全成本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宋华 《统计研究》2002,19(5):58-61
长期以来 ,在经济研究领域 ,很少有人对我国居高不下的粮食安全成本的合理性提出过质疑 ,从而使粮食供过于求与为生产更多的粮食注入更多的政府投入并存。这种局面的出现虽然有历史的原因 ,但更多的是认识上的问题 ,总认为粮食不安全的成本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 ,花再多的钱来保证粮食安全也是合理的。但是 ,从我国已加入WTO以及未来几年需要花更多的财力来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的角度来看 ,在合理的成本下保持粮食的适度安全以进一步降低粮食安全成本是十分必要的。  一、粮食安全及其成本指标体系(一 )粮食安全及其衡量指标1983年 4月 ,…  相似文献   

11.
刘亮等 《统计研究》2014,31(9):58-64
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的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引起了决策者和学术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但本文利用县级和农户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首先,即使到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并不大,对主产区的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更小,这背后的机制是主产区农户会通过更多地增加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来替代劳动力投入的减少;其次,劳动力转移对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农户的粮食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主要粮食作物和次要粮食作物的影响都有所不同。总之,农村劳动力迁移尚未严重威胁到中国的粮食安全,当然,政府应针对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实施不同的政策以保持粮食总产量的稳定,特别是要鼓励主产区的耕地流转以降低劳动力迁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粮食安全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研究中国的粮食安全既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同于发达国家。我们认为对粮食安全的实质和评价问题的研究不仅是政策判断和把握粮食安全形势的基础,而且是国家制定粮食安全政策的基础;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建立粮食宏观预警监测模型,对粮食市场供求形势进行预测,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化解国家粮食安全风险。因此,研究和制定新时期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十分重要。一、我国粮食安全特征和目标(一)基本特征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生产走出长期短缺的阴影,粮食供求出…  相似文献   

14.
数说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三年获得丰收,然而粮食价格经过两年高位整理后,从2006年10月开始上涨。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当前粮食供求形势是如何?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而区域粮食生产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做好区域粮食生严量度分析,不仅为科学评价区域粮食生产状况提供了可靠依据,而且对建立健全我国区域粮食生产体制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文章提出了粮食安全贡献度的概念,并以东北三省为个案,通过对该区域1994-2014年粮食生产状况进行分析,验证了粮食安全贡献度作为区域粮食生产量度指标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及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粮食安全指标客观评价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结果表明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提出应建立合理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讨论粮食安全概念及其实现机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粮食安全评价进行了客观、具体的述评.建立了新的更加符合实际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我国在减少营养不足人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粮食安全风险具有显著的周期波动特征,但耕地压力处于紧平衡.  相似文献   

18.
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这是继19%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之后,我国发表的第二部粮食问题专项白皮书。白皮书全景式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9.
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确保粮食安全后,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2014年正式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把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放在了第一位。  相似文献   

20.
虞洪 《四川省情》2022,(6):34-35
<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是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的第一份中央一号文件,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全文“粮食安全”出现5次、“粮”字出现38次,用前所未有的篇幅和力度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