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华 《老年世界》2006,(21):24-25
程砚秋(1904-1958),生于北京,工青衣,满族。程砚秋是我国京剧界“四大名旦”之一,是一位“文武昆乱不挡”的全才,他的表演艺术、人品、思想修养都很好,不仅在中国内地有很高的声誉,在海外也有很大的影响,拥有众多的程迷。  相似文献   

2.
四平是满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保留着大量满族文化遗存,民族文化资源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实际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依靠四平满族文化现有资源,综合四平市的实际情况,四平市满族文化的产业开发应加强政府规划引导,优化产业资本供给,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增加有效高端供给,进而推动四平满族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3.
白山地区美好的自然风光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来此观光。据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满族人口数量1041.0585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77%,少数民族人口的9.28%。(1)在吉林省满族为第二大少数民族,而白山地区的鸭绿江流域是满族人的发源地和聚居地之一。将这一地区的旅游与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既可获得经济效益,又可更好地保护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山地区的旅游面临转型,打出满族传统文化这张牌可更吸引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相似文献   

4.
满族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历史长河对于我国的历史发展和进程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视角下对满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并且给出了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满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承德地名中与满族有关的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源自满族语言的地名,一类是源自满族制度、习俗的地名,这些地名不仅保存了丰富的满族历史语言资料,而且蕴藏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是深入研究满族社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老干部局在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推行了“理顺五个关系、实现五个统一”的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满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糅合了民俗性、地域性和宗教色彩的地方舞种,它很好地展现了满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艺术魅力。本文从满族舞蹈的概述分析入手,对如何发展与传承满族舞蹈文化以及满族舞蹈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与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梅夫人并非“福太太” 梅兰芳27岁时,经姑母和启蒙老师吴菱仙介绍,与“崇雅社”坤班16岁的青衣福芝芳订了婚,并很快结为伉俪。福芝芳出身于满族旗人家庭,十分喜好京剧.与梅兰芳一样.都是师从吴菱仙.掌门戏为《王宝钏》和《生死恨》等。  相似文献   

9.
关于生活这个由于和郭富城拍百事可乐广告而进入人们眼帘的女孩,原名赵燕,来自雪国哈尔滨。有着四分之三满族血统的沈傲君称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姑娘”。她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编导专业。说来也巧,她的两个  相似文献   

10.
满族人民对灵物的崇拜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体现在满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在其衣食住行中。特别是满族人民的衣物服饰形态、纹样、款式等都包含对灵物的崇拜,这也为满族服饰文化的发展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对满族服饰文化中的灵物崇拜做出分析,对满族服饰文化对传统的承袭和在现代化的过程做出的完善和变迁进行更深意义层面的研究,既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补充与丰富,更对民族文化的当代发展有着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间相互交流融合增多,文化趋同性明显,曾经给中国历史留下宝贵文化遗产的满族文化习俗正在悄然消失,因为对于满族文化习俗的保护和开发对我们有很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所以对满族文化习俗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满族文化深受它生长的土壤的影响,有其自身的特点,但种种原因使得满族文化保护困难重重。了解满族文化内涵对于保护满族文化至关重要,只有深刻了解满族文化的内涵,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满族文化的保护方法。满族文化保护困难重重,但是满族文化背后的经济潜力十分巨大,对于我们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佚名  玫瑰 《老年世界》2006,(13):12-13
赵洪文国(1881—1950),女,满族。夫姓赵.本名洪文国,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抗日英雄赵侗之母。人称“赵老太”.无党无派。抗日战争时期她屡挫屡战.参与组织创建了辽南“少年铁血军”、河北“国民抗日军”、河南“太行山光复军”以及“晋察冀游击纵队”.被誉为“游击队之母”、“民族之母”。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13.
从古至今,婚俗都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婚俗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而不断转变。满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婚俗亦十分重视,在满族说部文本中,存在着大量对婚俗的细致描写,本文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满族说部文本,对其中的婚俗进行梳理分析,从而折射出满族先民文化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时光 《现代妇女》2009,(2):12-13
只经过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一位只有32岁的女教师因为入主《百家讲坛》主讲《武购天》而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出书、应接不暇的采访、受到众多“鳗鱼”追捧,并深得易中天赞誉,右了“小于丹”之称——她就是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满族副教授蒙曼。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满族说部》从史料、书刊为主的静态保护中,逐渐过度体现到活态传承保护是当前满族说部抢救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开展常态化展示展演这一创举,将活态传承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奉献给大家以示求教。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老干部局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老干部各项生活待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一是解决好离休干部医药费核销工作。在离休干部年龄普遍偏高、健康状况逐年下降、医药费增多的情况下,老干部局多次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情况,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早些年,满族人家遇上红白喜事或族中祭礼时,便要在大门口横杆上或门侧悬垂一缕缕的红白彩纸、布条或草把等禁忌物。它向邻里和过往行旅郑重地昭示,家里有事,闲人勿扰。只要门口悬垂出这类昭示物,亲属和来客都必须遵照族中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相互走动和联络,绝不可违反禁忌要求。否则,必会遭到主人的谴责、族众的耻笑。追溯满族门上悬垂条式禁忌物的历史渊源,就要从满族先民的生活说起。据满族张佳氏萨满神谕中讲述,禁忌古俗源出于满族远古时代的原始生活。相传,满族先民很早以前以渔猎为生,夏则巢处,冬则穴居。因地势湿洼,“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满族博物馆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满族说部的活态保护传承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取得的成效,看到其成功手段是在常态化活态保护传承中取得的。  相似文献   

19.
李芳 《炎黄世界》2011,(8):74-76
顾太清,名顾春,字子春,又字梅仙,号太清,又号云槎外史,曾在作品中自署“西林春”、“太清春”,满族镶蓝旗人,姓西林觉罗氏。太清生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五,卒于光绪三年(1877)十一月初三,享年七十九岁,历经嘉庆、道光、成丰、同治、光绪五朝。  相似文献   

20.
任何艺术都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民间艺术更是如此。本文探讨了东北满族秧歌生发和流传的历史,对其舞曲特色予以了分析,旨在增进国人对东北满族秧歌的了解和喜欢的情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