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京津两市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这里既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交通运输发达,工业及科技实力突出,对外开放程度高,有着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加强京津冀区域经济融合,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经济一体化步伐,将这一地区发展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地区之一,显得至关重要。此稿通过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的启示,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现状、机遇和发展思路,将给读者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茜 《统计与决策》2005,(18):74-77
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我国31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根据两组主成分分别给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综合得分.通过对两组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本文将31个地区划分成四类,并对这四类地区的综合状况给出了合理解释,从而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区域协调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盛勇 《统计研究》2009,26(5):82-85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分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31个省区市2006年横截面数据计算了各地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子得分,进行排序、等级差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31个省区市中,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为好和较好的有12个,差和较差的有13个,协调程度一般的有6个,总体协调程度较差。在分析个案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要更多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潜力;鼓励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投资,支持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适当控制发展过度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并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技术产业是在高强度研究开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群体,它的崛起和迅猛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成为判断一国或地区知识经济发展的程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如何能够将多项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对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构建地区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苏锡常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排序,比较分析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是一个涵盖面宽、带动力强、潜力巨大的综合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亮点与支柱。对当前的遂宁来说,抓住这一朝阳产业,也是抓住了一项重要的惠民产业,将促使遂宁在加快向旅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前提下,采用DEA视窗分析模型,研究了2005~2010年安徽省17个地市经济发展的相对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经济发展效率最高、皖南次之,皖中最低;通过对地区经济发展效率与经济规模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并不明显地受地区经济规模的影响;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效率的提高是改进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将人口素质区分为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基础之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人口素质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身体素质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倒U型变动趋势,而文化素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则是递增的;另一方面,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而中部地区人口的身体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大,西部地区无论是人口的身体素质还是人口的文化素质均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人力资本的地区分布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比较发现,我国人力资本的地区分布极度不均.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在人力资本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且呈现递增的趋势.地区之间人力资本差距的拉大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加大我国中西部地区人怂力资本投资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均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产业结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经济计量学方法,将山西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分析了各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地区结构差异,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综合评价的方法,计算出2003至2007年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城市“紧凑度”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得分。将全部城市划分为8大经济区域后,针对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适合发展紧凑型城市,这些地区城市“紧凑度”越高,将越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其他地区现阶段暂不适合发展紧凑型城市。  相似文献   

12.
选取华东六省一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2012年该7个省市金融发展情况及其差异,并对其金融发展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1990—2012年数据,对聚类后的三类地区通过基于VAR模型的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建立变量间长期均衡模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在华东地区不同省市效应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三类地区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对于区域金融发展均具有明显的区域效应,经济发展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与金融发展均呈正相关关系。鉴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正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实施差别化货币调控政策;优化各区域金融结构差异,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等。  相似文献   

13.
刘尧成  李想 《统计研究》2019,36(10):74-86
本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2005-2017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金融周期所处阶段的变化,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非对称性双重门槛效应,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平稳期和萧条期时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向影响,但从影响系数值的大小来看,处于膨胀期时最大,是后两者的2倍之多,处于平稳期时最小且并不显著;其次,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表明,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双重门槛值出现得早,且两个门槛值间的区间要比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宽28%。这些结论说明,经济增长对于金融波动的容忍弹性会随着金融周期所处的阶段而变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放大经济增长对金融波动的容忍区间,但也会加速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时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这使得当前我国存在着进一步发展金融水平和严控金融风险的矛盾,对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实现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的根本路径在于促进其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认识,本文构建了一套以反映发展目标、模式、资源、资本、技术、制度、以及市场机制创新为核心内容的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典型地区经济转型进程的实证分析,揭示了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的突出制约因素和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不论是用差分GMM还是系统GMM估计方法,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对中小城市的影响高于大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创新绩效提升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市场价格扭曲测度:1952-200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枫  赵慧卿 《统计研究》2010,27(6):33-39
理论上,可以通过考察实际生产状态与潜在最优生产状态之间的差距,反映资源利用效率与市场扭曲程度。通常可以区分三类市场扭曲:生产无效率与要素市场局部价格扭曲、产品市场价格扭曲、要素市场全局价格扭曲。本文将各种市场扭曲的影响整合在统一框架内测度,以有效分析其相对强弱程度。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技术刻画生产可能性边界(PPF),利用中国31个省区1952-2005年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中国市场扭曲程度测度,并展开时期比较与地区比较。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与发达省份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说明广西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鉴此,综合运用地理软件和重心演变路径模型,对广西在东、中、西部这三大区域的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水平和人口等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标的重心空间演变路径,进行测算和比较,探寻广西分别在三种区域划分视角下核心战略实施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广西在区位选择上应该划入中部地区,才是目前广西核心化的最佳选择.各项经济社会重要指标改进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齐头并进,才是广西跟上中部地区实现核心化目标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各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得出基础设施投资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极大地刺激GDP增长。同时针对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巨大的拉动作用,为实现有限资源最大化,促进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暗含着“同质”假设,即随着经济的增长,各个国家和地区经历着相似的环境影响轨迹。本文在质疑该“同质”假设的前提下,对中国31个省份进行整体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1)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多种表现形态,这主要取决于地区和污染指标的选取,具体会呈现单调递减、“U”型、倒“U”型、“N”型和倒“N”型五种关系;(2)不同组别的当前经济水平会给不同污染物带来不同的内生性影响。相对而言,我国在SO2减排上的难度主要存在于高工业化高收入组、高工业化低收入组和低工业化低收入组;在固体废弃物减排上的难度主要存在于低工业化低收入组;在废水减排上的难度主要存在于低工业化高收入组和低工业化低收入组。因此,政府应当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优化环境规制形式,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服务业现代化程度的测评是目前研究涉及较少的领域。从分析陕西省服务业发展水平和结构入手,首次提出服务业现代化指数概念,并结合2005年经济普查的数据对陕西省服务业各行业的现代化水平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测评。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陕西省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经济效益参差不齐的结论。从整体上看,其经济效益还较低,因而提高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应该成为陕西省发展服务业的主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