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诗人、短篇小说家。其小说《威廉·威尔逊》通过对主人公身上“异己性”的描写,将心理探索同道德探索结合起来。“异己性”是难以调和的内心矛盾、内心冲突所造成的人格分裂。作者着重从心理根源人手,运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论原理,以《威廉·威尔逊》为例,分析异己性的具体表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2.
评《上帝·宇宙·人》王丽云《上帝·宇宙·人》是一部专门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德国哲学家尼古拉·库萨哲学体系的专著(作者李秋零,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博士文库”丛书)。它以库萨哲学的三大主题上帝、宇宙、人为基本线索,详尽、系统地探讨了库萨的哲学思想。本书的...  相似文献   

3.
天子·稗官·西王母──汉代神仙小说西王母形象仙化原因探析孙生班固《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小说是“稗官”所造,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说”。那么,“稗官”是什么人?是男人还是女人?“...  相似文献   

4.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家庭罗曼史》一书中,林·亨特援用文学研究、人类学、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的解读技巧,将性别议题融入分析方法,呈现革命政治文化中的一系列新的家庭隐喻。“家庭罗曼史”援借自文学批评领域,通常与弗洛伊德学说有关,属个人心理层次。而在林·亨特看来,该名词指称政治或集体的无意识,是构成法国大革命政治理念的某种集体却无意识的家庭秩序想象。  相似文献   

5.
黑·青·玄     
黑·青·玄作为颜色的“黑”,在许多地方常被“青”与“玄”所替代。顺从沿袭了几千年的习惯,这种替代早已成了常识。但若细究起来“黑”、“青”、“玄”三种颜色是并不一样的。黑,作为“白”的对立的颜色,俗语形容得最为准确:“墨黑墨黑”或“漆黑漆黑”,其色如墨...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具有丰富的口头文化遗产,蒙古说书艺术“胡仁·鸟力格尔”(胡仁·乌力格尔是说书艺人用低音或中音四胡边拉边唱古今中外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但是,如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胡仁·乌力格尔”艺术。由于多种原因失去往日的辉煌,濒临消亡的境地。1.“胡仁·乌力格尔”艺术正不断失去赖以生存的听众;2.“胡仁·乌力格尔”的载体胡尔奇(说书艺人)日益减少;3.胡尔奇演唱“胡仁·乌力格尔”的地域范围越来越缩小;4.胡尔奇演唱的“胡仁·乌力格尔”之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苏珊·朗格符号美学汲取了多学科营养,构建了严整的艺术理论体系。但论者多注重其与卡西尔文化符号学的继承关系,而对其心理学根源研究不足。事实上,朗格的符号美学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借鉴颇多。前者的“艺术”与后者的“梦”原动力均为幻想,表现的都是情感,形式皆为符号。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朗格符号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代初,弗洛伊德学说在中国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心理学的重要成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人类自身所进行的新探索和新发现,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封建思想及道德观念,无疑都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面对着这种异域文化的强烈冲击,大部分中国主要作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郭沫若、郁达夫等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作家对弗格伊德主义深表赞赏,并在不同程度人受到了影响。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新感觉派”作家不仅接受了弗洛伊德主义,并且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曹禺的剧作“有意识地发掘弗洛伊德主题”。即使鲁迅早期…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通过改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提出了“爱欲解放论”。这一理论不仅在西方社会,而且在我们国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不少人把它理解成一种主张“放纵性欲”的理论。其实,这是误解。本文根据马尔库塞提出“爱欲解放论”的主要著作——《爱欲与文明》中的论述,对它作出介绍和剖析。“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马尔库塞认为,精神分析学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学,而且是一种哲学,其主要哲学价值在于向人们揭示了人的心理结构的秘密,并由此在一种新的的意义上规定了人的本质。他的《爱欲与文明》一书的副标题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哲学探究”,所谓“哲学探究”,就是通过剖析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提炼”出人的本质是“爱欲”的思想。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他在有意识的思维活动的底部,发现了一个一直被人忽视的“无意识”领域。  相似文献   

10.
陈谟 《社区》2010,(32):58-59
“我们不需要教育,我们不需要思想控制。教室里不要有黑暗的挖苦。老师。放过那些孩子……”平克·弗洛伊德在音乐专辑《迷墙》中这样愤怒地唱道。那是1979年。  相似文献   

11.
“若之何”、“若·X·何”解邹晓丽“若之何”、“若·X·何”,这个《左传》中经常使用的固定格式(注),是古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士文伯让(责备)之(指郑子产)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  相似文献   

12.
鲁迅之所以在文学理论与创作方面深受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影响,是因为两人在许多方面具有共通性:一、文学观的大致认同。两人都认为文学是苦闷的产物、是象征的呈现,对社会具有改造作用。二、开放性的理论框架。两人在吸收改造柏格森及弗洛伊德的理论上具有一致性。三、两人人格上的共通  相似文献   

13.
论E·A·鲁宾逊的《明尼瓦·欺维》的语言特色蒋景阳“鲁宾逊最喜爱描写人——只是为了写人而写人,写那些独具特色的个人。”(巴纳德,9)鲁宾逊对人物的描写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其绝妙的幽默:从深沉的挖苦到辛辣的讽刺。在所有鲁宾逊的戏剧诗歌中,不管它们是简单的戏...  相似文献   

14.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学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价值观,“文气”说的创作论,“文非一体”的文体论,并针对“文人相轻”提出“审已度人”的文艺批评的态度。从而确定了曹丕在文论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典论·论文》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面对“人是什么”这一永恒的命题,弗洛伊德以其“无意识”理论作出了新的解说。尽管他的无意识学说存在明显的局限和偏颇,但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不应忽视的贡献:以反传统的姿态更新了理解“人”的观念;丰富了“人”的内涵,在特定的意义上支持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推动了二十世纪对“人”自身的研究与认识。  相似文献   

16.
“动·之·名”式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之·名”式新探杨合鸣,周秀霞“动·之·名”是一种一向有争议的句式,至今尚无定论。或以为含述双宾及述宾补二式,或以为含述双宾及述单宾二式。以上二说均失之偏颇,不甚全面。其实这种句式内部语法结构关系相当复杂,它包括连动、定中、兼语、述宾补、述单宾、...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三部影视作品《狮子王》、《王的男人》和《夜宴》是基于弗洛伊德学说对《哈姆莱特》进行的改写,它们由弗洛伊德对哈姆莱特“俄狄浦斯情结”的精神分析式阐释生发而成,旁证了弗洛伊德观点的影响力,并为我们重新考量弗洛伊德的哈姆莱特阐释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机会。  相似文献   

18.
道林·格雷是奥斯卡·王尔德唯一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男主人翁。他以俊美的外表,"一个没有头脑的美丽生物"而被世人知晓。①小说中的亨利勋爵玩世不恭、追求快乐,言辞中掺杂着对上流社会的蔑视与不满。单纯善良的画家贝西尔则希望能通过道德观来塑造道林·格雷。这三个人的形象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自我、本我、超我相符合。本文分析道林·格雷抛弃超我,屈服于本我,从而人格失衡,最终走向毁灭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9.
弗洛姆(1900——1980)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精神分析家和往会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亦被称为新弗洛伊德的先驱人物。他十分博学,论著丰厚,涉猎广泛。他的思想实质上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理论综合的产儿。他既反对弗洛伊德用人的本能即“力比多”来解释人和社会,同时又不赞成马克思只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剖析人与社会,而试图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去补充马克思思想,又用马克思的理论去修正弗洛伊德的理论,从而建立自己的、综合的思想。“我试图找出弗洛伊德学说中仍然保存的真理,而排除  相似文献   

20.
“八·五”结硕果“九·五”绘新图──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综述广胜,松茂1996年2月初,武汉大学召开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学校党政领导、文科各院系所、室、中心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部分学术骨干等数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和总结了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