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商已成为全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与社区政府主导的苏南模式、外资主导的珠三角模式比较,浙江模式是内源性民间力量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浙商精神体现了草根精神。浙商崛起于后发中国的改革开放背景下,与韦伯所讨论的工业资本主义兴起问题,具有时代性差异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差异。因此,不能仅以韦伯所言的“新教伦理”发生学来模拟浙商精神的孕育机制。浙商精神的形成与以市镇经济为载体的浙东事功哲学和商业文化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但并不是事功主义哲学和市镇经济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2.
徽商有超越性动机,把宗教精神转化为社会责任感。徽商也有理性化过程,他们对世界不是消极适应而是采取一种积极的改造的态度。徽商勤俭持家,将诚信作为经商准则。按照韦伯和余英时的问题建构方式,徽商的经验研究支持了余英时的观点,徽商具备入世苦行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中国梦的实现意义重大。位列其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证伪了马克斯·韦伯的命题,即深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中国及东亚国家无法产生真正的企业家精神的判断,中国共产党人对企业家精神的建构推进了我国伦理思想的发展,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解决,使家国实现更大程度的同构,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建。  相似文献   

4.
韦伯命题是现代社会科学界最旷日持久的争论焦点之一。余英时教授指出,中国近世宗教伦理具有新教伦理精神,尤其强调儒家伦理能够为中国资本主义精神产生提供动力。余英时和韦伯都是在宗教教义中争论商人的资本主义精神,没有对商人精神进行经验研究,后来韦伯学者和余英时本人也都认识到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此文用徽商的经验研究检验韦伯命题,支持了余英时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韦伯阐述了西方劳动契约制度历史变迁的独特价值,应引起学界关注。以英国为例,劳动契约制度概约经历中古早期、中晚期及至近代三个阶段:中古早期劳动制度体现了原始契约为特征的以身份为内容的制度安排,主要涉及劳动者人身自由度和劳动期限;中晚期到近代前夕,劳动契约制度主要涉及工资、福利及国家干预的程度;近代之后的劳动契约制度反映了契约自由的精神,其主要内容是劳资协商自由,劳动者流动自由、结社自由。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反映了英国劳动契约制度的文明进程,也是英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2015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出台标志着大数据的应用将从市场领域延伸到社会的其他领域。此种延伸意味着经验科学在道德领域的又一次拓展。然而,在康德祛除经验性因素以便维护道德法则普遍必然性的背景之下,这一拓展的合法性不免受到质疑。此种质疑的合法性又必须在康德之后的道德科学的思想史中予以展开。在这一思想史中,涂尔干与韦伯分别重新阐述了经验科学与道德科学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分别构建了各自的道德科学。与其对大数据应用于道德领域采取全盘否定或全盘接受的态度,不如效仿康德,进行仔细的划界。于是,本文基于三位思想家对于道德科学的构建,期望阐明大数据用于构建道德科学的权限所在。  相似文献   

7.
韦伯经济伦理与中国传统道德的理性化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再见 《齐鲁学刊》2003,3(4):29-33
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理性精神 ,其实质是一种理性的功利主义。正是新教的理性经济伦理塑造了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 ,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国传统道德存在诸多方面的理性缺失 ,更缺少系统的理性经济伦理思想 ,因而阻碍了中国社会的理性化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大力弘扬理性精神 ,建立理性的经济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韦伯命题”作为探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问题的焦点被广泛关注着。但是以往人们在研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个问题时,却总是片面地看待它。他们过分突出了宗教文化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的方面。考察了韦伯命题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形成韦伯命题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道德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有其独特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维度.其理论之维体现在道德社会学以道德事实为研究对象,由个体和社会道德、血缘、业缘和开放的地缘关系中的道德、道德景气以及道德公共政策等概念和陈述构成的一套图式和体系;道德社会学的方法之维可以从“方法论、具体方法、操作手段和技术”以及“宏观、中观、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道德社会学的实践之维体现在通过描述和解释道德事实,预测道德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通过道德监测,为制定道德公共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10.
廖奕  申嵩 《兰州学刊》2001,(1):59-61
社会转型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国情。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在新时期必须有新模式。本文从社会转型与青少年道德法制教育新模式在理论、实践及前景三方面契合的角度 ,全面阐析了“主体———权利”型教育模式在转型期的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和人的智力、体力的巨大解放。但是在强调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某些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导致全球进一步发展严重受阻。近年来世界多数国家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注重德育问题,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本文力从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经验,试图获得对我国德育建设的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道德上的自我实现是指人通过道德生活彰显、实现自己的理性本质或道德自我,从而实现人道德上的价值与尊严.人道德上的自我实现开始于人与自我层面,展开于人与他人层面,并最终完成于人与自然层面.这就是人道德上自我实现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盖伯琳  吕进军 《河北学刊》2005,25(3):132-137
道德是对人现存性的内在超越。具有现实性的人是自然、社会、精神三重属性的统一体。人性于道德有本源意义。人的三重属性是进行低、中、高三层次道德建设的客观根据。根据人性明确道德建设的层次、内容和理由等是道德建设的第一层面。道德建设是在与人性的幽暗面作斗争。因此,仅仅靠认清人性,用以颁布道德律令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必须借助于既基于理性又超越理性的信仰。信仰为解决应然与实然这一道德的根本矛盾给予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担保,具有本体的价值。将信仰重构作为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是道德建设的第二层面。凡是道德的必是信仰的,但是并非任何信仰都能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依助的对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华融为一体的哲学信仰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精神支柱和理论基础是道德建设的第三层面。  相似文献   

14.
权海帆 《人文杂志》2002,(1):145-149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统称为“三德”)与“人”的存在直接同一 ,是人性在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显露。“三德”建设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性的完善 ,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德育过程理论研究经历了科学化、繁荣和深化、多元化探索三个阶段,研究内容涉及德育过程的概念、本质、矛盾和规律等,但尚存在研究内容有待深化和拓展、研究方法有待创新与多样化、道德学习过程研究的缺失等问题.德育过程理论研究应坚持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的统一,重视思辨的方法与实证的方法的结合,加强多学科的整合研究及进行元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彩票业:反思与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彩票业自1987年诞生以来,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与不足。本文对中国彩票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外与港澳地区博彩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彩票业发展的近期与远期构想。  相似文献   

17.
王连冬 《浙江社会科学》2012,(2):103-108,158
道德相对主义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挑战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道德原则是否具有普遍必然性、理性能否认知道德原则、道德原则能否摆脱道德实践上的冲突.先秦儒学理清了作为普遍、必然的道德原则的仁与作为具体的行为规范的礼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澄清了道德相对主义因混淆两者而带来的混乱;先秦儒学并未像道德相对主义那样认为道德原则无法通过理性证明因而不存在,而是认为道德原则是明证的,其落实依旧需要理性的认知;在实践上先秦儒家主张行权返经,强调在道德原则统摄下所作的变通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仁道,从而有效避免了道德纷争.先秦儒学智慧对克服当代西方道德相对主义具有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字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它以儒家的"性善论"主张为立论基础,通过最简洁的文字,以中国历史上几个典型地践行了善行的人和事来引导人们向善,将"善"作为<三字经>品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三字经>高度关注了德育的方式和方法,并根据人的成长过程以及接受教育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德育要从"人之初"开始、要高度重视家庭中的德育、要格外关注德育的环境等教育方式,这些思想和方法对于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孔子德性幸福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颜之乐"是儒家幸福的典范,但却不是孔子德性幸福的唯一形式.孔子的德性幸福观涵盖纯粹德性幸福、抽象德性幸福、现实德性幸福三种形态,始终坚持了德性至上的原则,纯粹德性幸福摒弃功利幸福,抽象德性幸福超越功利幸福,现实德性幸福把功利幸福作为德性完善的副产品.三种形态德性幸福的统一体就是孔子完整形态的德性幸福,既有作为理想追求的幸福境界,也有现实可及的幸福生活,从而奠定了儒家德性幸福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史中,对德性的来源有三种解释,即道德源于天(自然)道、来源于性(心性)道和来源于人(社会)道。这些解释不仅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在建造伦理道德方面的独特智慧;而且对于更准确地理解中国传统道德、对于清除近世以来所形成的对道德的错误观念、对如何使德性由“潜在”变为“现在”、对如何建设德性社会等都具有特别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