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庆华 《江汉论坛》2003,3(5):98-100
《祝福》与《一生》均是“五四”文学中揭露封建礼教残害妇女罪恶的上乘之作,《一生》是小说界对封建礼教的第一声喊叫,《祝福》则是对礼教最沉重的致命一击;《一生》是现代白话小说拓荒期的佳作,技法的幼稚在所难免,近于速写,《祝福》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圆熟之作,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之境。《祝福》是对《一生》根本性的改造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祝福》的小说文本与影视文本的叙事各有特点,主要体现在叙事的视角、叙事的空间和时间、叙事的声音以及叙事的意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谋篇布局论述许钦文散文化的小说《父亲的花园》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异同 ,强调二者在总体结构、段落粘合、照应、文章风格等方面的相似 ,并且都受到了明代小品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隔膜是鲁迅小说的一个共同的关键词,而《祝福》中的隔膜显得尤其突出。在《祝福》中,隔膜因其多重性显现出少见的复杂性,也因其平常性而呈现出异常的残酷性和深刻的普遍性。《祝福》以主人公祥林嫂为叙述视角,复制了祥林嫂与婆婆、与鲁四老爷、与鲁镇平民、与启蒙知识分子、与自我主体之间的多重的平常隔膜,渲染出病态社会中的正常悲剧,完成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写作立意。平常隔膜的复制生长成了《祝福》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仪式作为传达观念意识的一种方式,对人们的意识行为和思维方式有强烈召唤和规约作用。仪式意象书写作为鲁迅小说《祝福》里的一种重要叙事手段和叙事策略,是文本意义赋予和内涵阐发的途径。小说《祝福》以祥林嫂的现实存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存在为视角,以仪式意象为载体,通过仪式描写来审视祥林嫂的存在现实,直抵当时女性存在的生命伦理与现实遭际。《祝福》的仪式意象书写反映了封建礼教吃人、社会历史吃人、人吃人的普遍社会现象,揭穿了作为被"吃"者的虚幻自我存在感和自我维护方式,表达了对人的二律背反存在和"圆满存在"的探寻和追问。鲁迅通过仪式意象书写表达了对旧社会中国妇女命运的关切与忧虑。  相似文献   

6.
《伯牙琴》与《乌托邦》是东西方文明阐释和谐社会观的经典代表,二者在公允与民主、涉世治世的理论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发掘二者的契合之处,不仅可以对道教与基督教本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亦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祝福》时代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祝福》写了祥林嫂的“半生事迹”。这“半生”有多少年?暗指公元何年至何年?也许大家以为这不过是小说,不必细究坐实,所以倒被疏略了。可是这样一来,对于《祝福》所反映的特定时代就众说纷纭了,诸如“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社会”、“旧中国”等等,不一而足。这样就难以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正确评价其成就。不过也有较为切近的论述,如于万和同志说:“《祝福》的背景是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由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到沦为乞丐而黯淡的死去,共历十多年光景。”(《<祝福>与  相似文献   

8.
王平 《东岳论丛》2007,28(3):65-68
在古代长篇章回小说中,以较多笔墨描写婚俗,始于《金瓶梅》,继之以《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三部小说都以家庭生活为素材,婚俗描写则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婚俗描写在三部小说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有着不同的功能。这些婚俗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创作主旨、构思故事情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三部小说在婚俗描写方面的异同,也可为解决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以鲁迅小说《祝福》和《药》的英译本为例,用巴尔胡达罗夫的符号学翻译理论从指称意义、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三个方面分析和评价杨宪益、载乃迭两位翻译家的翻译实践——通过对原文一些细微之处的深层涵义的分析,与学界同仁共同探讨如何争取翻译的最大程度的等值,从而达到译文的“功能相似,意义相符”。  相似文献   

10.
从叙事学角度来解读《祝福》,确有其独特之处。第一人称叙事的潜对话形式与复调关系、叙事视角的多重性、叙事技巧与叙事策略的恰当运用等,使小说的主题集中鲜明。  相似文献   

11.
《隋唐演义》的成就虽然无法与《红楼梦》相比,但无论是在人物塑造、小说结构还是写法上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隋炀帝和贾宝玉两个人物之间有十分明显的传承关系;唐玄宗梅、杨二妃的对比对钗、黛并置的设计有一定启发;西苑与大观园等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此外,仙人转世的模式、情与政结合的写法以及贯穿其中的感伤情绪等在《红楼梦》中也可以见到其影子。《红楼梦》在继承的同时又有创新,因而使小说有了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小说《堂吉诃德》的认知范式、讲述范式及语体范式分析着手,探讨了反讽在其叙事话语中的渗透与紧密结合,揭示出反讽与叙事二者在小说人物整体塑造上的意义及对主题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海内十洲记》现存版本可分为云笈七签、正统道藏与续谈助三大系统。在云笈七签系统中,明刊《云笈七签》本成书于宋代,且与宋刊《记纂渊海》本的文字基本一致,可知二者所据底本当为近似的宋本或宋前古本,或《云笈七签》本即为《记纂渊海》本之底本。正统道藏系统中,《正统道藏》本刊刻年代早于《顾氏文房小说》本,二者文字相似度极高,前者很可能为后者之底本。续谈助系统仅包含独一的《续谈助》本,然其文字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诸版本中,最具代表性,且争议最大的为《云笈七签》本与《顾氏文房小说》本,经过细致的校读考辨,可以判定:《云笈七签》本当为目前所知最接近小说原始文貌的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中《促织》的创作,除受到广为人知的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和吕毖《明小史》中两则记载的影响外,与刊刻于明末的《帝京景物略》也颇有关系。康熙二十三年(1684),蒲松龄在其任塾师的淄川显宦华家得观《帝京景物略》,对该书记事状物的文学手法十分称赏,并选编了其中的部分篇章。将《促织》与《帝京景物略》中涉及蟋蟀的内容加以对照则发现,二者在捕捉地点、捕捉者、捕捉及畜养的工具与方法、蟋蟀品种、斗虫之法等诸多方面的记述有相合之处,而且有些原话也被照抄。毫无疑问,小说《促织》是参考《帝京景物略》的有关内容创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在《红宇》,《荆棘鸟》与《蝴蝶梦》这三部小说中,相距百年之遥的三位作家,以不同的笔触塑造了三个“隐蔽”的主人公的形象,一个虽生犹死,一个阴魂不散,一个先生后死,虽都是故事中“隐蔽”的人物,但作者在写作手法上却见仁见智,各有千秋,并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6.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讲述了随船医生格列佛的游历故事。作者神奇的想象 ,夸张的手法 ,寓言的笔法 ,特别是杰出的讽喻方式使作品享誉世界文坛 ;老舍的《猫城记》讲述“我”和好友乘飞机去火星旅行 ,后朋友身亡 ,“我”只身一人游历猫城的故事。两相对比 ,我们会发现 ,虽一为十八世纪西方小说 ,一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 ,二者在很多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7.
《淮南子》与先唐志怪小说的发展有着一定关系。首先,《淮南子》在西汉初年最早引用《山海经》作为思想资料,扩大了《山海经》的影响,促进了其在汉代的传播。其次,《淮南子》中的神话传说不但在两汉志怪研究中值得注意,而且对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第三,《淮南子》博大瑰奇的审美倾向,在先秦《山海经》和汉魏六朝地理博物题材志怪小说之间的美学传承上起了过渡作用。《淮南子》在先唐志怪小说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朱天文、朱天心是台湾文坛瞩目的两株文学姊妹花,都著有多部小说集。本文从主题、人物、艺术特色三方面对朱氏姐妹的小说集《世纪末的华丽》、《威尼斯之死》进行了评析,认为她们的两部小说集具有独特的视角、强烈的女性意识、苍凉的艺术风格,真实地反映了台湾社会的变迁、文学思潮的变化,是台湾后现代社会和女性真我的展现,包含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同样描述死亡和苦难,同样以复调的方式结构作品,鲁迅的《祝福》和余华的《活着》却一个表现得厚重,一个表现得单薄,在厚重和单薄之间,我们看到的是作家在思考生存环境、追问生命意义、体认知识分子责任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刘湘兰 《文史哲》2007,(2):153-158
唐修《晋书》由于大量取材于小说的缘故,自成书之日起就受到许多学者的诟病。其实,《晋书》采用大量的小说史料,可以使叙事风韵摇曳,人物精神生动,犹如“颊上三毫”,体现了小说史料在《晋书》修撰中的“细节”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中,《晋书》作者也艺术地运用小说史料,那些看似闲散之笔的小说史料,正是曲折隐晦地反映历史真相的珍贵细节。《晋书》对小说材料的取舍,有着深刻的意义,这或许正是《晋书》作者的“春秋笔法”。总之,《晋书》中的小说史料可以使历史叙述更圆通、更完整,正像是“肉死象之白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