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恩斯坦是以存在与应当之间的分裂为特征,从伦理必要性来解释马克思主义.海德格尔之同情马克思,在于其对伦理思考的本体论化,并最终走向消解"自我意识自主域的观念"及其道德理想主义.海德格尔意识到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某种联系,但却不明白黑格尔将伦理学的思考转化为历史--社会哲学的思考,这种理论兴趣一脉相传于马克思并得到了革命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康德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自我意识概念及其哲学基础,是认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康德区分了先验自我意识与经验性的自我意识,认为前者是本源性的,是先决条件.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援引了"他者"概念,将"自我"与"他者"统一于自我意识中,这种自我意识的最终归宿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真正赋予自我意识科学内涵的是马克思.马克思批判了康德和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理论,将自我意识转向社会实践、革命活动,上升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高度.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理论是在存在论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 ,存在论的自我意识理论的确立从欲望出发 ,经过主奴关系的辩证发展最终在普遍独立的精神存在的实现中完成。在存在论的自我意识理论的确立过程中 ,黑格尔充分地阐明了欲望、死亡恐惧和劳动等非理性因素与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的内在相关性。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理论是对非理性与理性的辩证综合 ,这一存在论的自我意识理论改变了近代哲学关于自我意识理论的狭隘视域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对黑格尔哲学史观念的解构是海德格尔的西方传统哲学解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解构工作本身又是在对黑格尔哲学的哲学史研究中进行的。本文通过具体考察海德格尔对黑格尔进行哲学史研究的独特解释学技艺 ,展示了海德格尔如何在进行哲学史研究的同时解构哲学史 ,从而凸现出海德格尔本人的独特哲学史思想。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在批评传统本体论的根本弊端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强调了本体论追求真实和自觉的基本精神:思想的原初的、本真的条件和任务在于体验、思想出实存的磊在.然而,他在本体论的根本问题以及许多重大问题上却陷入悖论之中,以至于海德格尔本体论思想的上述意图被掩埋,最终重新回到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老路.本文在明确指出海德格尔本体论意图的基础上,具体论述海德格尔所陷入的种种悖论及其陷入悖论的原因,最后分析论证萨特本体论思想在有关方面对海德格尔本体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海德格尔在批评传统本体论的根本弊端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强调了本体论追求真实和自觉的基本精神:思想的原初的、本真的条件和任务在于体验、思想出实存的存在。然而,他在本体论的根本问题以及许多重大问题上却陷入悖论之中,以至于海德格尔本体论思想的上述意图被掩埋,最终重新回到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老路。本文在明确指出海德格尔本体论意图的基础上,具体论述海德格尔所陷入的种种悖论及其陷入悖论的原因,最后分析论证萨特本体论思想在有关方面对海德格尔本体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历史性思想是海德格尔和黑格尔哲学的核心之一,但他们的历史观的动因却存在巨大差别,海德格尔的历史观源出于此在的时间观,黑格尔的历史观植根于近代空间观.其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是注重在者状态上的东西,还是注重历史性的东西;强调历史的中心问题是是生活着,还是存在(或逻辑);凸现历史中仍然可成就的"可能状态",还是纯粹明亮和清晰的必然性.诸如此类的关于历史性思想的区别,与其所采用的哲学话语的差别是相一致的.在哲学话语上海德格尔采用了一种开放性、启示性、生产性的非论证性隐喻,而黑格尔则采用了旨在结束与排除的界定性逻辑论证.  相似文献   

8.
9.
孟芳 《北方论丛》2016,(2):136-140
查尔斯·泰勒不仅对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合理性做出了强有力的辩护,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力图揭示黑格尔与现代社会之间的隐秘关联及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启示。“自我意识”构成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点,泰勒对此核心概念进行重构,通过再现其经由“感性确定性”到“自我意识”的蜕变历程、自我意识之间的承认斗争以及自我意识对自由的追求三个阶段,描绘了黑格尔“自我意识”追求完满与和解的艰险路途。  相似文献   

10.
张红岭 《理论界》2008,(5):119-120
海德格尔对“无”的追问可以说是其哲学探讨的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却不在?”构成了海德格尔的主旨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他对整个形而上学的历史进行了纠根溯源的思考。而代表着柏拉图传统最高成果的黑格尔哲学也非常重视“无”的问题,我们在此想考察一下两个哲学大师对“无”的论说,以此梳理两位哲学大师关于“无”的思想,使我们更清楚地在“无”这个重要的哲学史范畴的理解中辨别两种哲学进路的差异与分野。  相似文献   

11.
王俊 《兰州学刊》2007,(1):51-53
在对存在的思考中,黑格尔哲学和海德格尔哲学中都贯穿了"无"与"在"的辩证,只是思考的路径不同,导致了对"无"与"在"的不同理解.黑格尔把进入概念的存在看作真正的存在,把非概念化的存在看成无.海德格尔则相反,他认为存在的概念化导致了虚无主义,为了理解真实的存在,必须将被概念束缚住的存在释放出来,因而需要解构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本质在于:终结的不是艺术,而是艺术作为人类的最高趣旨与绝对需要的崇高地位,是艺术作为真理最高表现形式的终结。海德格尔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但并不同意黑格尔对艺术的判词。以真理说为突破,海德格尔重新为艺术确立了地位,指出伟大艺术是我们历史性此在的本源,从而为艺术的复兴奠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萨特的语境中,总体性不是卢卡奇作为价值悬设意义上的总体性,也不是传统马克思主义中脱离人而单独存在的物质事实的总体性,而指的是以在者面目呈现的人创造物的惰性集合体。但不论是哪种总体性,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海德格尔所批判的那种不变基始的本体论逻辑。在这里,萨特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前提,以海德格尔的非在者意义上正在发生逻辑为主导,上演了一幕反叛总体性,走向总体化的戏剧,实现了总体问题的个人转向,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着积极的理论贡献。但是,由于他用个人的总体化活动替代了马克思的社会物质生产活动来解释历史的发展,这注定他必然会滑向异化的深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两个文本进行解读,重构出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转向黑格尔哲学、成为一个青年黑格尔派,实际上是青年马克思在探索超越自身世界观危机过程中的一种艰难而被迫的选择;《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是马克思哲学思维走向成熟的一个思想实验室,正是在这里,他第一个独立的世界观即自我意识哲学得以形成;《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本质并不是哲学史的而是哲学的,它实际上是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哲学史实现。在此基础上,文章对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深入解析,从而厘清了唯物史观由以形成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5.
饶琳 《学术研究》2023,(11):17-23
马克思与黑格尔都认为伊壁鸠鲁及其同时代哲学代表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的自我意识和自由精神。但是在对伊壁鸠鲁哲学的具体观点上,二者却走向了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立场。黑格尔认为伊壁鸠鲁哲学只停留在感觉认识的层面,是肤浅和琐屑的,他的自我意识观点表现出哲学对现实的逃避;而马克思却认为伊壁鸠鲁哲学达到了概念的高度,其抽象个别的自我意识代表了对总体哲学必然规定性的斗争,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抗。这种差别源自二者在哲学史的阐述中采用了不同的哲学底本,黑格尔的观点源自他的精神现象学,而马克思采用的是黑格尔逻辑学的论证方式。正是哲学上不同的角度形成了马克思与黑格尔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观点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既不是词语,也不是表达。探讨语言不是把语言,而是把我们带到语言本质的处所,让我们聚集到成其自身之中。海氏通过雪花和晚祷的钟声把天地神人召唤来,使其融契为一体的世界。在庄子《齐谐》词语的召唤下,游气、尘埃、生物、苍茫之天以及昏黄的大地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对梵高油画《鞋》的描述曾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往的论者虽然指出了海德格尔描述的“农鞋”存在史实谬误,却没有更多解释海德格尔为什么认为它是一双“农妇”的鞋子。该文认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继承了西方尤其是基督教文化中真理与“光”的传统。《艺术作品的本源》实际是围绕着艺术与太阳的关系而展开的,农妇是用来指称太阳,太阳赐予我们光与热,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是文艺与诗歌之神,海德格尔通过深情的描述,实际上是对太阳辛劳工作的赞美与感恩。夏皮罗、德里达等人的批评,是由于他们对海德格尔真理观的误读所造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疑难.我们借鉴海德格尔关于尼采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来类比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以期达到对“颠倒之谜”的本质性理解: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绝不是简单的翻转和剥离,而是从黑格尔辩证法中转向出来.这一转向,马克思是通过穿越黑格尔哲学的意识形态幻象,“退回”到对象实际的此岸世界——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标志的现代社会——而实现的.沿着这一理论路径,马克思破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化”,最终确立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哲学范式,凸显了马克思辩证法的革命性和创造性。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蕴含五个维度的批判和改造:首先,是对黑格尔绝对唯心的思维方式的颠倒;其次,揭示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本质;第三,对黑格尔非批判的和神秘的辩证法的批判;第四,对作为解释和辩护的辩证法的颠倒;第五,对抽象叙述辩证法的颠倒。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才能揭示历史的本质,以引导无产阶级根据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来改变历史,争取解放并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20.
真诚自欺的困境--论萨特的自我欺骗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欺"是萨特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起着从自在与自为的存在论到自由与责任的人生论的承上启下作用,可以视为其整个体系的一个通俗而生动的注解.然而,由于其绝然二分的存在论基础,使得萨特的自欺永远与其所要求的真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表现出二律背反的效应,并最终导致了他在人生论上的现实困境--他力图倡导的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世界的"责任",最后却成了人们逃避责任的一种托辞.本文将逐层递进地剖析萨特在自欺问题上的四重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