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野草》是鲁迅人生感触的诗性言说,这种诗性展现的是种种充满逻辑悖论的心灵意向的交错,包括自我和他物、过去和未来、爱和憎、生和死以及希望和绝望等一系列人生命题.矛盾既是事实,又孕育着真理,它体现的是鲁迅探索社会、历史和自我、人生并由此做出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选择历程,构成的是诗人“一个人”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2.
在小说《命运》中,著名作家艾萨克.B.辛格通过女主人翁贝茜.戈尔德与"我"的对话,将"命运"表现为曲折而不幸的人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贝茜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矛盾与痛苦,而且也展示了自己的退却与现实的无助,前者内含人生的危机与遭遇,后者暗示人生的寻觅与流亡,它们共同凸现着现代人"命运"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论屈原的人生悲剧及《离骚》的悲剧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屈原的人生是悲剧性的人生 ,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主要有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致君尧舜”的努力与“哲王不寤”的激烈冲突以及矢志而决不随俗 ,恋国而决不去国——屈原可以避免悲剧却选择了悲剧。《离骚》是屈原的血泪之作 ,其中所表现出的悲剧精神、再现出的情感冲突、构成的悲剧情节、形成的悲剧气氛 ,无不具有悲剧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牡丹亭》情与理的冲突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显祖是我国16世纪伟大的戏剧家。其人生经历了激情与消沉、梦幻与现实的思想矛盾。他在推崇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幻想构建一个符合自己理想的伦理典范,这在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表现为人物于情、理之中的变化。通过分析《牡丹亭》人物由“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转变为融合为一的原因。以求探究汤显祖的创作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中两个主要女性黛西与乔丹只关注“人生姿态”。她们感情冷漠,只关心自己的魅力,然而忽略了人生的品质。对黛西与乔丹“人生姿态”的分析中可以探究菲茨·杰拉德对美国女性的矛盾态度:他对女人既有极其浪漫的“崇拜”,同时又怀有极深的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6.
苏轼用他全部的生命热情和经验,品尝人生的况味,体验人生的悲哀,一次又一次全身心地脱胎换骨,心灵和人格得到一次又一次的蒸馏和升华,终于在庄禅的智慧中,将穷达、荣辱、出世和入世、生死等矛盾绝妙地统一和融合在一起.这种统一和融合落实到他的人生过程中,即表现为“穷则独善”、“达则兼济”,较高层次地超越了现实人生,领略了人生的真谛,其生命亦焕发出令人目炫的光采。  相似文献   

7.
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的散文思想相当丰富而独特。他论文宗奉“六经”,同时兼取陆、王心学;既强调文章的现实功用,又不忽视散文的审美特性;尊崇史传,却不排斥其他文章,主张文史兼济;对散文文体不作细分,详谈“叙事”、“论事”二法;提倡“法古”,同时重视文学的时代性与独创精神。  相似文献   

8.
《可乐》2007,(5)
行走宣言或问千百年来,中国儒家的理想人生是什么?答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无论独善,还是兼济,他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追求却不曾改变。余生也晚,高山景行,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所以,大好人生,除了悟不完的道理,更应该有走出来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游仙诗是受道教影响形成的诗歌类别,李白是盛唐深受道教影响的诗人,他的游仙诗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集中反映了“兼济”与“独善”、“出世”与“入世”、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人的一生充满了各种矛盾,一个矛盾的解决往往伴随着新矛盾的产生,人类正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进着自身的发展。《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精品,主人公哈里的一生都挣扎于各种矛盾之中,其中包括他对待爱情的矛盾哲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对待生与死态度的矛盾纠结。在各种矛盾的会通交织下,哈里的灵魂极度压抑,在自然的救赎下矛盾逐渐消解,他也最终完成了心灵的净化。  相似文献   

11.
巴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将博爱、悲悯、宽容、慈善等人道主义情怀和生命意识贯穿于文学创作的漫长历程之中,生命意蕴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融合了他的独特的生存感悟和审美体验而获得了存在的鲜活性与合理性,作家的人格和艺术的风格、人品与文品的有机契合实现了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他通过自己的生命意蕴的审美体验和细致描摹与时代的脉搏紧紧地跳动在了一起.以热烈酣畅充满感情色彩的语汇为社会的发展踪迹和人物的生命神态描摹尽相,成为文学史上无人替代的生命意蕴的抒写巨匠。  相似文献   

12.
晁冲之年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晁冲之是宋代著名诗人 ,一生诗酒风流 ,有用世之心。然怀才不遇 ,生活困顿 ,后赴国难而终  相似文献   

13.
李白创作和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作是一种极其高级的思维活动,这种活动受灵感的制约,它把人的生命意识充分地调动起来。李白作为一个生命意识特别强烈的作家,他的诗歌、散文和大赋,都从真实的生命里找到了无数激活灵感的机缘。他虽然身背文学沉重的十字架,并在死亡之约上画押,但却迎来了生命的永恒和青春。  相似文献   

14.
戴望舒一生留下诗稿不多,九十余篇,但诗人以他独特的眼光观察世界,书写人生,表现艺术,既熔铸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关注和积极探索,更是饱含着诗人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因而在诗坛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力图从诗人对艺术和人生的融会贯通为切入点,剖析他的诗歌创作,以求更全方位地深入了解诗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生命意识入手 ,论述了陶渊明的生命哲学思想。笔者认为陶渊明对生死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 ,因而他能够坦然地面对死亡。但是作为一位有抱负的诗人 ,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因而对死亡的来临充满了焦虑和痛苦。本文不同意时下流行的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某些评价 ,而认为他是一位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的杰出诗人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是位将相全才,志怀高远,渴望建功立业,但他一生沉浮动荡,命运坎坷.辛弃疾其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他的人生悲剧是由"归正人"的身份、主和派的阻挠、贪图享乐的文化氛围以及他桀鸶不驯的个性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思想与创作充满着令人困惑的矛盾现象,这可以从其生命观的内在矛盾中找到根源。沈从文生命观的内在矛盾表现为生命本体观与生命价值观的内在矛盾。生命观的这种内在矛盾不仅深刻地影响到沈从文的社会政治观念与文学思想,而且在其创作中表现出来,深刻地影响到其创作格局与艺术风格的建构。通过探讨沈从文生命观的内在构成及其矛盾,可以透视其创作中的许多重要现象,把握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是“中兴”晚清的文臣武侯,他政治生涯的顶峰,是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寻根溯源:“国藩居湘乡之土,为湘乡之民”,他一生业绩,奠基于青少年时代,植根于湘乡社会土壤,起步于湘乡曾族门庭,缘由于孔孟儒家之道。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活中,历史上的诸葛亮不过是普通人。从建安二年(197年)开始,诸葛亮便开始了十年的耕读生活,从事农业劳动之余,诸葛亮读书游学,并同襄阳的亲属和师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躬耕磨砺了他的意志,读书锻造了他的智慧,而通过游学结交名士为师友则为其出山做好了铺垫。婚姻家庭方面,诸葛亮娶丑陋的才女黄氏为妻。他重情重义,严格教育子女。在个人品质上,无论是在作风廉洁还是开诚布公等方面,我们都不难感受到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诸葛亮不仅受到了当时百姓们的崇敬,同样也值得今人敬仰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丰子恺散文的文化精神具有两方面的内涵,在其散文作品中以入世的精神交融着出世的情怀。一、以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及对世俗生活满腔的热情写出了吟咏世相、富有生活情趣的入世之作,体现出作者的儒家文化精神。二、散文包蕴着浓郁的禅意,在佛理的观照下追寻人生的意义,表达作者强烈的出世情怀,体现出佛家教义的深刻影响。作者对童心、童趣倾心描摹,以儿童世界寄寓作者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