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朴与吴趼人是我们熟悉的晚清作家,前者因《孽海花》闻名,后者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著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他们都在上海从事文学活动。1906年9月《月月小说》创刊,吴趼人任主编;1907年1月《小说林月刊》发行,曾朴参与创办了发行该刊的小说林社。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晚清四大小说杂志,有一半是与曾朴和吴趼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生活在欧风东渐的年代,他们都曾受到过西方文学的影响,然而他们的小说又都还未能走出章回的形态。除了上述相似之点,二人在接受西方文学影响的途径上,在对待西方文学的态度上,在思想与艺术…  相似文献   

2.
清人明史研究中的正统观和忠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明史研究中的正统观和忠义观宁泊有清一代,明朝历史备受史家关注。旦不说清初和晚清两度出现“明史热”,就是在文字狱盛行的乾嘉时期,明史研究也未曾间断,仍有全祖望等人以碑铭传志等隐蔽形式从事明史的记载与评论,所以说明史研究是清人史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其中...  相似文献   

3.
李玉 《社会科学战线》2022,(3):101-108+282
在形形色色的晚清骗局中,假冒慈善社团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在上海,不法分子冒用或隐射善堂名义,以“行善”为名,行欺骗之实,损人利己,害公肥私。为了既方便行骗,又逃避打击,此类假冒善堂、捐局常设于监管不周地区,高悬门牌,诱人上当,还雇佣“线人”前往外地“募捐”,俾进一步扩大不当得利。不法分子利用民众乐善好施之德,竭尽“招揽”手段,以诳人财物,此举无疑严重破坏了慈善事业的信誉与功效。虽然晚清假冒善堂现象的成因复杂,但必然与清政府治理不良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古代官箴书中反腐倡廉浅析彭忠德古代的官箴约有80余种,大多是将如何为官的箴言简单地汇编为一书。其中,关于反腐倡廉的箴言散载各书①。古代官箴有关反腐倡廉的箴言,可以分作如下三个部分:提倡清廉清廉是官员最重要的优秀品质。“廉”之义为“清”,即不贪求。“清...  相似文献   

5.
顷阅张伯驹、黄君坦两先生选编、黄畲先生笺注之《清词选》(中州书画社出版,1982年3月第一版),以《疆村丛书》内《词莂》所采词人为主,加以扩充,计共选录有清一代词人六十八家之词作一百六十一题一百七十八首。且附撰有作者小传,各词皆予注释,并摘录有关轶事、词话,加以笺评。其中于文廷式之词作,颇予重视。盖统计是编之中,各家词作入选之数多寡不等,除朱孝臧、蒋春霖两家最高各六题六首之外,入选五题五首者仅七人,(朱彝尊、纳兰性德、厉鹗、邓廷桢、龚自珍、王鹏运、文廷式。另四人陈维崧、张惠言各四题五首,郑文焯三题五首,周之琦二题五首。)而文廷式得列其中焉。  相似文献   

6.
刘飞  赵厚均 《人文杂志》2004,(1):127-130
“清”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 ,在六朝时已经成为文学创作的自觉审美追求和文学批评的审美标准。之所以如此 ,与人物品藻中盛行的尚“清”之风和对自然清丽山水的发现有关。六朝人审美趣味的改变也促成了尚“清”之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清中期诗坛广大教化主袁枚对清初诗人王士祯曾有“一代正宗才力薄”之评,这是一个很有道理、很有概括力、也很有意味的评论。本文即以这一评论为起点,就王士祯之所以成为“一代正宗”的原因及其“才力薄”的表现作了较为深入的、辩证的论述,并就此透视了寓于其中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黟县自古属徽州府一域僻壤,服贾经商虽较休、歙稍迟,直到清代初期才逐渐蔚然成风,但发展之迅速和成效之显著,却在徽州府间独树一帜,以至徽商之贾而好儒、儒而入仕,贾而好义、义而多善举的社会特征能在一户之中得以凸现,生活在清乾隆年间的西递村胡学梓一家便是其中之典型。  相似文献   

9.
杨立群 《江淮论坛》2007,(3):166-170
钟嵘是陶渊明接受史上最早发现陶诗“真美”的人之一,但因陶渊明在《诗品》中的品级,后世对他的“风华清靡”之论探讨和研究不够。本文依据陶渊明的诗文,认为“清”正是陶渊明诗歌的审美追求,也是陶诗不同于当时华丽诗风的主要特点。“风华清靡”之论,独具慧眼,揭示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本质,是概括陶诗最为确切精当之语。  相似文献   

10.
袁枚和陈衍──论诗坛盟主对清诗发展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枚和陈衍──论诗坛盟主对清诗发展的积极影响钱仲联,严明清人赵翼《论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揭示出清代诗坛才人辈出、标举风流的盛况。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才人”,就是代表着一个时期特点的诗坛盟主。对清...  相似文献   

11.
顾炎武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是要人人挺身而出保卫国家民族,使之免于灭亡,而是要人人挺身而出保卫封建伦理纲常,使之免于沦丧。顾炎武的思想并未越出儒家思想的藩篱,其中有仁政、爱民的一面,其核心思想则是捍卫封建伦理纲常;顾炎武其人根本不是启蒙者,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卫道士。王国维自沉的直接原因是殉清;后期的王国维既是封建卫道士,又是亡清的忠臣烈士。从启蒙到卫道、殉清,这就是王国维思想变迁的历程。顾炎武、王国维所卫之道,是一种将道德政治化,将政治道德化,融道德与政治为一体,以尊卑等级为基础,以礼即纲常名教为本位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为了实现中国社会及其文化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必须高举人本主义的旗帜,彻底批判这种以礼为本位的专制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运用辩证法建立“假言推理”系统结构图示杨礼清一、问题的提出形式逻辑,它包含有极为丰富的内容,是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着一门学科。在这门学科的“假言推理”中,内容多,规则不易掌握、关系复杂、结论真假难辩,是诸多推理方法中的一个难点。对不少人来说,“有之...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王国维一主旨在建构一座辉煌的学术殿堂,那末其中的一块基石便是从程瑶田的学术中融铸而来。对于这位乾嘉时代的著名徽州学者、皖派之学的大儒,王国维作出过极深入的研究。其子论著中时有评述,而且又卓越地批判继承,将程氏学说之精蕴在新的学术时代下开拓光大,取得了超迈前哲的成就。这是值得加以探索的,不仅是对王国维的研究,而且对近代学术史的流变、学术研究方法论等探讨,均有其价值。然而鲜见专文阐论,兹为流理,请读者批评。-,王氏客识程氏的学术地位。程联田(1725——1814),一字易畴,清安徽朗县人,乾隆庚寅举人…  相似文献   

14.
王夏刚著《谭嗣同与晚清社会》之第五章有《谭嗣同书札编年》,本文据史实和相关文献对其中致刘淞芙书札十四通中之十一通的编年进行辨析订正,以拓展和深入对谭嗣同的文献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早于桐城“六尺巷”的李锦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城“六尺巷”故事,典出自清朝张英,虽是高官.还颇有气度,懂得谦让。据清《桐城县志略》:“张英.字敦复、乐园、溢文端.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文端公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之巷。”“六尺巷”今为桐城古迹。现城西后街,巷内竖有两米见方巨石,上镌有“六尺巷”三字。近年见诸报刊,也有作郑板桥,或何绍基、曾国藩和纪晓岚诸人。此等记述…  相似文献   

16.
《随园诗话》,[清]袁枚撰。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进士,乾嘉时期著名诗人、诗论家,论诗主张"性灵说",著有《小仓山房诗集》《小仓山房文集》等。《随园诗话》二十六卷(其中《诗话》十六卷,《补遗》十卷),近两千则,约三十万字,卷帙之富,影响之大,有清一代,诗话之作,无能出其右者。近读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随园诗话》一书,该书是吴兆基、武春华主编的"中国古典文化精华"中之一种,此为选译本,较有特点。笔者阅读时,发现本书在校勘、标点等方面存在若干问题,今就所见,一一指  相似文献   

17.
1841年辞世的龚自珍何以成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这是因为:其一,龚自珍在晚清由古文经学转向今文经学,大力倡行经世致用的学风和指陈时弊的议政风气,开启了晚清“议政”的一代新风。其二,龚自珍对晚清社会全方位的深入批判和对社会改革的热切呼唤,振聋发聩,惊世骇俗,警醒了世人,激发起后人的改革热情。其三,龚自珍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对人才和人之个性的压抑束缚,追求精神解放和个性解放,成为中国近代“主变敢逆”启蒙思想的先导。其四,龚自珍抱负恢奇,才气横溢,他的思想更具冲击力和感召力。因此,称龚自珍是中国近代之初的“但丁”,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8.
论陶渊明的浪漫情怀李华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在中国诗歌批评史上,他有不少称谓:梁钟峰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隋王通奉他为“放人”(意即放浪之人)、宋朱熹说他是“带性负气底人”、清龚自珍尊他为“卧龙豪”等等。通常,人们称他为田园诗人、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证了清军入闽之后的仙霞岭之战、分水关之战以及清军攻克建宁府、延平府、汀州府、福州府的过程,从而证明《清实录》、《清史稿》等书所栽博洛等人苦战而得闽中的记载为谎言.对郑芝龙降清一事,作者也根据新史料对其动机与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考订.文章认为:明末清初的中国海洋势力有拥清派与拥明派两大派系,郑芝龙降清失利,表明获得统治权的清廷尚不理解东南的海洋势力,这一问题最终在康熙朝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20.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多次提及贾谊且对贾谊十分激赏,并多次以“清”组成的词语来评价贾谊的作品。贾谊文章给人以“清”的审美感受,除了文章运用的技巧使然外,与其心智也有很大关系。贾谊文章之“清”大致可包括文辞之清和心智之清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