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湘西民间家具的设计思想与文化内涵反映了湘西地区长期以来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变迁。湘西民间家具保存了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与习俗,见证了湘西地区人们的生活场景与历史变迁;湘西民间家具的文化气质体现了湘西人对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之情,蕴含着湘西人自然观、审美观和生活观中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湘西民间家具的造型淳朴、雕工精细,雕刻题材丰富等造型与装饰特点体现了湘西地区文化与审美的多样性与融合性;湘西民间家具在布局与陈设的反秩序特征,集中体现了湘西人对人与自然的尊重;湘西民间家具的就地取材、生态环保、朴实无华、经久耐用,展现了湘西民间家具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小说中的僧侣形象,向我们展示了湘西人的宗教意识及其变化:“人生情感的朴素,观念的单纯以及环境的牧歌性”,为湘西人观念中的神提供了生存条件;然而宗教却有着极大的欺骗性;湘西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生活和对传入湘西的西方宗教的反感与蔑视,是湘西人宗教意识历史性变化的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先生通过笔下的湘西世界勾勒了一个至真至善的理想社会,其中人性的优美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通过对湘西人性美的具体挖掘,进一步对人性美内涵进行了归纳、总结,即从湘西百姓健康的身心,性的自然,刚强、坚韧的精神以及重情轻利的思想品德四个方面,对沈从文笔下的人性美作了进一步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成长于不受现代文明侵袭的美丽的湘西世界,朴素乃至坚定的生态意识亦根于湘西的童年时期,沉淀在沈从文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血脉之中。面对湘西即将承受的现代文明的洗礼和不能承受的日趋严峻的生态情势,沈从文以诚挚的生命情怀和开放的生态意识,正视湘西在现代文明语境中接近极限的"成长"现实,关注湘西生态,尊重生命,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立场。沈从文在30年代主流文学之外,立足生态哲学的意识,以《边城》而勇敢承担起关注湘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推动社会最终和谐发展的人文使命,将文学与自然联系在一起,预言式的揭示了生态危机的本质是人类文明的危机、人性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具有博大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 ,他以故土湘西为题材的散文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整体上形成了人性与神性相结合的丰富内涵。因而 ,他对湘西人性问题的思考问题同湘西人对“远景凝眸”的理想追求结合在一起的 ,并具体糅合到边地特有的自然、社会风貌的充分展示之中 ,从而形成一部湘西文学世界人性善恶独特的艺术画卷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不仅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天然画面,成为我们认识湘西、了解湘西人情风貌的主要依据,还通过民俗描绘传达了湘西地区深厚广博的历史精神,透露出作者对民族文化及人性内涵的深刻思考,具有意蕴深长的审美内涵.在叙述民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情节构成方式、精湛的叙事技巧、本真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高超的叙述技巧,奠定了沈从文在文学上独树一帜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小说展示了真实的人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代表的是一种美好、健康、自然而不悖于人性的生活方式。他的《边城》《萧萧》《丈夫》相继被改编成电影《边城》《湘女潇潇》《村妓》,根据其小说改编的这3部电影,不仅展现了湘西人积极健康、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还呈现出不同于小说原著的“湘西世界”,更加...  相似文献   

8.
如果一个人想对半个世纪以前的湘西有真切的形象的了解,那最好看看沈从文的散文。自一九二四年以来,沈从文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不仅写了许多小说,而且写了许多散文。其中主要有《从文自传》(1931—1941),《湘行散记》(1934—1935),《湘西》(1939—1940)。在这些散文中,沈从文用艺术家的彩笔,描摹了一个人、兽、神、魔相处,臭草与香花杂植的世界。那绮丽神奇的山川景色;那古朴淳厚的民情风俗;那精彩奇妙的神话传说;那悲惨凄苦的人生遭遇;那反抗斗争的革命火花……无不令人激动,遐想。读了沈从文的散文以后,不用说,谋生于外的湘西人,更加眷念故乡;即使是没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群善良美丽的湘西少女形象,其原型竟是在中国民间普受崇拜的观音.通过研究和实地调查发现,沈从文家乡湘西地区长期以来盛行着富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观音信仰.这一信仰对沈从文的美学趣味、思想情怀和人文理想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并影响到其小说艺术处理.与此同时,作家对观音信仰的理性认知态度,对湘西少女命运那悖离了"大团圆"审美心理文化的真实描写和处置,体现了他对民间观音信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正> 《从文自传》(简称《自传》)是沈从文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与《湘行散记》、《湘西》构成了沈从文散文艺术殿堂的支柱.它既具有传记的记实性、历史性,又具有散文的抒情性和审美性.但它似乎同沈从文的生命和艺术一样,还不为人理解.本文试图从《从文自传》的创作特色入手,在阐述其文体创新意义的基础上,从湘西人的心智特征来揭示《从文自传》的内蕴.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对湘西民族“爱”的开掘与抒写,是一种和谐的、仁义的、忧伤的、诗意的“爱”,透视出作者对于“爱”的独特的人格理想和个性心理特征,因而也使其小说成为现代文学中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12.
地域色彩是沈从文小说的主要特征,他对湘西世界的创造,不仅为20世纪中国文学增添了光辉的一章,而且使其成为湘西地方民族叙事的代言人。沈从文小说地域色彩的形成,经历了个人叙事和民族叙事两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认同了"乡下人"的身份,而且在摆脱早期个人叙事圈子的同时也把个体敏锐的感性认识与湘西地方特殊的民族历史文化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湘西民族叙事。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是一位的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是以故土湘西为题材的,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他尽情地抒写湘西社会里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以“乡下人”的眼光打量这世间万象,以湘西山水的峻逸和灵秀开垦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边地世界”。  相似文献   

14.
湘西地域文化对于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影响,不仅源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风民俗,还来自于民国湘西政治、文化等方面共同构成的历史人文环境。他的军人题材作品的创作与民国湘西的筸军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民国筸军文化的三个主要特点即尚武传统、游侠传统以及游民色彩在沈从文对边地军人的想象中都有所反映。民国筸军文化使沈从文获得了第一个社会身份--军人,继而获得了审美观照人生的独特视角,最后促他形成了对社会人生独有的个人化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沈从文的艺术世界中,湘西生命形式与都市生命形式构成对照与互见的关系,但在整体上往湘西生命形式偏移,这种整体性偏移固然显示出沈从文一定程度上的湘西地方主义立场与乡下人的观察视角与眼光,但更为重要的是传达出他独特的生命理想,并通过这种生命理想表现出他独特的创作追求。因此,探讨沈从文创作中的湘西生命形式,对于理解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就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从中可以发现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是在湘西那块古老神奇的丰沃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以其结构灵活、形式自由、感情色彩浓郁、文笔质朴清新、表现湘西边地风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以湘西这块特殊地域上源远流长的楚亚文化对沈从文的熏陶、影响,来探讨他作品中显示的那种浪漫的人性世界、独特的民情风俗以及雄健的民族生命元气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沈从文小说的文化视野与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中的“湘西形象”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与文学现象,表现出多重美学样态。其中民俗传奇的“湘西形象”中却呈现出一种二元对立态势,深刻的体现出“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审美歧途。沈从文对湘西乡土的诗意呈现、对湘西子民生存形态的展示实现了对湘西最为成功的“自我塑形”。其作品中浪漫与诗意的民俗湘西形象背后蕴藏着深邃的价值核心,即对于人性的洞察与展现。而当代网络文学中的“湘西形象”书写则表现出一种“他者”视角下,对湘西民间秘闻、诡魅习俗的猎奇演绎与神秘文化趣味,其众多文本刻意塑造出“鬼魅幻象”式的湘西形象,这无疑是对“湘西形象”的一种单向度的书写与审美。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新诗是其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他对湘西乡村野趣的迷恋,对湘西牧歌情调的向往及对湘西人民朴实品性的热爱,他的新诗总是从湘西文化的视角去感受、审视、体味生命和世界,形成了他独特的"乡下人"审美情趣。在诗歌意象的建构上,作者选取的往往是自己熟知的家乡景物;在语言的运用上,作者常用鲜活的湘西民间特色语言来写景抒情;他还喜用湘西常见的动植物作比喻来刻画艺术形象,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比喻艺术。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文论中所提倡的直觉感悟的审美方式、静观人生与"和谐-节制"的美学趣味、美在生命的文学理想,无不与禅宗的人生哲学相契合。解读他的文学思想、探寻他与禅宗文化之间的关系,意图是努力靠近沈从文的历史真貌,从另一思维路径去探讨其文艺思想的独特性,从而为更全面认识沈从文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小说充满着对人性的礼赞,本文以小说中湘西男女形象、湘西中老年形象、湘西土匪土娼形象为例,对其人性美进行了粗浅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