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礼记·乐记》与《荀子·乐论》大部分相似,不一致之处含藏了迥然不同的乐教治国思路,却被以往的研究忽略。本文透由剖判两者之异,显示出《荀子》实以法政的逻辑对待礼乐,直接导致对艺术的强力行政控制和遏抑,不但不能宣敷光大礼乐之用,甚至使礼乐沦为虚浮不实的政治宣传工具。真正理解礼乐教化需对此歧途有充分的认知和警惕。音乐在政治的因果链条中作为一个辅助因素,主要作为观政、察民情的方式,整顿音乐之根本须求之于政治改良。音乐当回归到教而非政的作用中,于政治中秉仁与和之精神亦足为乐之真义。  相似文献   

3.
荀子的乐论与性恶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荀子认为,"乐"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古代的"圣王"制定了"礼".广义的"礼"就其不同的功能侧面言之,分谓之为"礼"、"乐"."乐"的目的,不是表现内心的感情,恰恰相反,它要根据"圣王"的要求改变人们的内心感情,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那些表现普通人感情的"乐"不是真正的"乐",它们只是"邪音".因为从道德上说,人的本性是恶的,顺着这样的本性,社会就会陷入混乱.要避免混乱,就要对本性进行改造,所以"礼"非常重要,"乐"也非常重要.反之,如果人性本身是善的,则"礼"与"乐"的重要性就会降低.思孟学派相对轻视"乐",道家学派干脆否定"乐",都同其价值立场上对人的自性的坚持有关.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先秦时期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也是先秦时期杰出的美学思想家之一。荀子的美学思想,散见于《荀子》书中《正名》、《礼论》、《富国》、《解蔽》等诸篇,而作为最系统地表现荀子美学思想的著作,当首推《乐论》篇。《乐论》为《荀子》书第二十篇,  相似文献   

5.
礼乐并提,构成了儒学的重要特点。与礼相关的乐首先以情感层面的快乐为内在旨趣,所谓“乐者,乐也”,便表明了这一点。对荀子而言,乐同时呈现价值内涵,并对人的社会生活具有规范意义。乐的社会功能,具体表现在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提供前提。乐言和,音乐具有统一、统摄不同方面的作用。社会生活展开于不同的方面,音乐的作用由此得到多样的体现。荀子肯定音乐是“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先王之治,也以“立乐”为依据。作为情感的表达方式,音乐与人的存在无法相分。广义的音乐包括声乐和乐器等,其中,后者的作用不可忽视。音乐与舞蹈等相关,不管是音乐还是舞蹈,都不仅仅是“术”,而且渗入了“道”,由此,音乐获得了形而上层面的意义。就现实性而言,音乐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于社会领域,包括规范乡间饮酒等公共性的社会活动与个体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从<荀子·乐论>文本的逻辑看,乐是人之情感的自然流露,情动于中,发为音声,为人心所不免.正因为音乐出于人心,反过来也就具有改造人心的功能,于是先王就通过音乐来教化百姓,音乐也就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但是从其他文献资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秦音乐的实际功能则另有一种历史轨迹,即从"人神关系"到"人伦关系"的转变.从<荀子·乐论>的逻辑与历史轨迹之间的差异中我们可以窥见儒家话语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义宾 《阴山学刊》2004,17(1):9-15
<乐记>受到了<荀子>和<周易大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美学观.其中源于<荀子>一系的美学思想以现成性的、由具体之物构成的既定性的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的源泉在于人心与外物的相感;而源于<易传>一系的美学思想则以非现成性的、生成性的生活世界为哲学基础,认为音乐以生活世界的本体--天为源泉.在以西方主客二元文化为主导的现代语境中,我们对源于<荀子>的美学思想有明确的理解,但对源于<易传>的美学思想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文化"误读",以致于多数现代学者将其全盘否定.其实,只有来自<易传>的美学思想才是<乐记>理论的精华,它真正代表了中国文化精神,是西方传统文化不曾涉及的、难以解读的中国学术思想,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8.
阮籍《乐论》的美学思想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籍《乐论》的美学思想及其局限叶祖帅阮籍的《乐论》影响不大的原因在于并没有提出一种新的观点,但这不能说《乐论》缺乏研究价值。一方面,《乐论》作为阮籍直接阐述艺术问题的著作,是探究阮籍美学思想的重要文本;另一方面,虽然《乐论》所表达的观点基本上同儒家传...  相似文献   

9.
《乐记》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形成的。它是先秦以来音乐美学思潮的总汇。它的作者无论是公孙尼子还是汉武帝时的河间献王刘德,它成书于二千年前的汉以前是肯定无疑的。 《乐记》开篇说到音乐的根源是人们的思想感情(心)受到外界(物)的激动并进一步提出了音乐的反映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认为: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音乐。肯定了政治对音乐的影响,也强调了音乐对政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韩伟 《船山学刊》2012,(3):70-74
《乐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乐记》的重要贡献是在承认乐的伦理价值、仪式价值的同时,亦承认乐的娱乐价值,并对其进行了理论总结,这在当时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乐记》也带有鲜明的历史局限性,一方面,乐的娱乐程度必须在儒家价值体系之内;另一方面,在对待古乐、新声的问题上又显得过于僵化,从而表现出理智与情感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11.
《乐记》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部系统阐发艺术特征和艺术规律的美学专著。它总结了自《周易》、《尚书》以来先秦儒家的文艺美学思想,开启了两汉的儒家文艺美学思想,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家美学思想在理论形态上已经发展到比较完整和成熟的新阶段。这一著作为我国古代文艺思想和美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  相似文献   

12.
《周易》与《乐记》所研究的具体内容不同,前者是卜筮,后者是艺术,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其具体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一个三重对应的关系之上的。所谓三重对应关系,也就是自然宇宙与社会人生与卦(乐)相互对应的关系,例如,宇宙有天地鬼神,社会人生中有等级上的高低贵贱;与这两者相对应,《周易》的卦象中就有阴阳各爻的不同位置和变化,在《乐记》中就有宫、商、  相似文献   

13.
《乐记》的中和思想王耀贵《乐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影响的音乐理论著作。比之于先秦及孔子的乐教思想,它显然系统化、理论化了;比之于它之后的音乐理论著作,如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徐瀛的《溪山琴况》等,它显得更全面、更博大。没有一部著作象它那样,对我国音...  相似文献   

14.
《荀子》与《管子》、《晏子春秋》的关系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先秦时期集大成的儒家大师,《荀子》一书近年来已经被认作是荀子思想的实录。而《管子》、《晏子春秋》等书向来被学者们认为是比较复杂的作品。所以,近代以来将此二书判为“伪书”的情况是层出不穷的。《管子》、《晏子春秋》等书尽管成书比较复杂,但是却包含了诸多先秦时期的思想内容,是值得我们研究先秦思想史注意的重要资料。此外,《苟子》书中所见与此二书的相通相近的情况,也说明了苟子在先秦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正> 战国齐威宣王之世,临淄稷门之下有一个研究机构,聚集着天下学者。曾在其中“三为祭酒”的赵人荀况,无疑是学者中的最大学者。传世的三十二篇《荀子》,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雍容典雅的风度,给这个推论提供着坚实证据。这三十二篇作品,除卷末数篇或出于弟子纂述外,绝大部分当出于荀子手笔。这些作品,涉及当时学术的所有主要领域,其方面之广,论证之精,为先秦任何个人著作所不及;是一部值得认真重视的高文典册。在漫长的封建年代里,《荀子》因其性恶论的主张而一直受着冷遇。近代以还,注者渐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与汉代《诗》学形成了密切的关系,从大的方面讲,主要与《鲁诗》及荀子发生关系。与其它三家诗相比,《鲁诗》更具有“美刺”的文化精神。司马迁关注《鲁诗》主要接受了孔子论《诗》的成果,其中包含了对王道精神的肯定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从《乐记》看儒家传统思想中的礼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记>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礼记>中专门论述乐教的重要典籍,儒家思想素有"礼"、"乐"相统一的传统.在<乐记>中,虽然以"乐"贯穿诸章始终,但这里的"乐"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概念、艺术形态,更是与人性和情感、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乐教".它以"礼"、"德"为灵魂,并且通过与政治的结合,发挥着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乐记>中有大量的关于礼乐关系的记载,这些记载既肯定了"礼"、"乐"教化具有共同的政治目的和道德属性,又揭示了二者在性质、功用和教化方式上的不同之处.<乐记>中所体现的儒家关于"礼"、"乐"相辅相成关系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以礼节乐、以乐和礼、礼乐相成.正是由于"礼"、"乐"在性质与功能上的这种特征,才使中国传统乐教能够发挥政治道德功能.  相似文献   

18.
《乐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音乐美学著作,其核心范畴是"和"。"和"是中华民族永恒鲜活的文化精神,凝聚着其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和理性思考。通过对《乐记》的"和"的范畴及其现实意义的多维度分析,可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文化艺术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优秀遗产。古代典籍的记载和出土的实物都证明,早在商、周时代,我国的音乐艺术已有高度的发展。以后又出现了系统总结乐舞艺术的理论和著作。二千五百年前的三百零五篇《诗经》,就是周代乐歌的歌辞。由于古代没有记谱  相似文献   

20.
嵇康的乐论涉及到了三个问题 :关于音乐的本质问题 ;关于音乐欣赏中主客体的地位和关系问题 ;关于音乐的功能问题。从思想来源看 ,秦客是先秦两汉儒家乐论思想的代言人 ,嵇康的思想则是道家思想和时代思潮的产物。嵇康的乐论同魏晋玄学理论血脉一致 ,是玄学对有、无关系的处理在乐论中的表现 ,也是魏晋玄学对自由人格本体的追求在乐论上的运用和落实。同时 ,嵇康的思想同魏晋思想背景相关 ,是对王弼、阮籍思想的发展 ,又同他们表现出共有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