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对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检视与发掘,对当代知识分子健全文化人格的呼唤。余秋雨言说的知识分子文化人格汲取了浙东地域文化的精神元素。讲究经世致用、追求实事实功是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的人生设计和生命选择中承袭了浙东地域文化的核心精神,余秋雨对强健人格的看重和对知识分子驾驭现实人生能力的强调都具有浙东地域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苏东坡突围》是余秋雨撰写的《山居笔记》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充满了余秋雨关于苏东坡的认知.不仅如此,余秋雨先生更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融入到了文章的撰写过程中,使得文章情绪饱满,每当读者阅读鉴赏《苏东坡突围》时,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余秋雨笔下的苏轼心胸开阔,豁达,笑对人生,给现代的人们以很多积极意义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文题 几年前,北大青年作家余杰在余秋雨最为火红的时候披露了余秋雨在“文革”中一些所作所为,并质问余秋雨为什么在时隔多年之后仍然绝口不提当年之事。为此,余杰写了《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一文。当时无论是文坛还是媒体皆热炒此事,轰动一时。对此.人们的观点大致有两种:一种认为事过境迁,不必旧事重提;  相似文献   

4.
5月2日晚上,在第12届青歌大赛第二场决赛中,综合素质评委余秋雨点评过程中提及“仁者乐山”一词。这个“乐”字是个多音字,余秋雨当时读错了,遭到观众当场质疑和网友“炮轰”。不料,4日晚,余秋雨如此回应读者:“多大的事啊,要用炮轰?”  相似文献   

5.
"叙事学"是小说文本解读的一种方法,用它来解读余秋雨的散文集《千年一叹》,可清晰地发现该散文文本的叙述主体"不再是"余秋雨本人,而是余秋雨对社会文明兴衰的理解和世纪之交世人生活现状与生命状态的真切体味,这也就决定了《千年一叹》的叙述主题是以"救亡"与"启蒙"为目的寻访人类古文明。而在《千年一叹》的叙述话语中,作为其"叙述语"和"转述语"的交替运用,不时地发生着质的变化,余秋雨则以"导演"的身份走到舞台的中央而直抒胸臆,以他对"文明"思考的叙说来感染和影响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情思。  相似文献   

6.
文章参照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思想文化进程和余秋雨的理论文字,从文化的思考和意蕴的开掘、文化良知和健全人格的建构、仪式感的营造和诗性语言的锤炼等方面,阐释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征,对余秋雨研究做出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叙事学"是小说文本解读的一种方法,用它来解读余秋雨的散文集《千年一叹》,可清晰地发现该散文文本的叙述主体"不再是"余秋雨本人,而是余秋雨对社会文明兴衰的理解和世纪之交世人生活现状与生命状态的真切体味,这也就决定了《千年一叹》的叙述主题是以"救亡"与"启蒙"为目的寻访人类古文明.而在《千年一叹》的叙述话语中,作为其"叙述语"和"转述语"的交替运用,不时地发生着质的变化,余秋雨则以"导演"的身份走到舞台的中央而直抒胸臆,以他对"文明"思考的叙说来感染和影响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情思.  相似文献   

8.
“余秋雨式散文”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回味悠长的苦涩,成为当代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本文通过 对余秋雨文学创作中的文体选择、个人生命体验与感悟、创作时对历史难题的两难选择等方面的分析,探析其散文创作中苦 与涩的形成原因,从散文创作的角度对余秋雨散文特色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31日,赤峰市委宣传部特别邀请余秋雨先生来我市就中华文明与赤峰文化作专题讲座。本文根据余秋雨先生讲座整理而成。钱荣旭:第三届红山文化节在昨天晚上隆重开幕,这次文化节的又一重头大戏现在隆重开场。那就是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到赤峰为我们做专场学术报告。余教授的学识、知名度以及他丰硕的学术成果和文学作品成就,大家都已经十分清楚,因为我们安排的1100张票在三天前就抢售一空。在这里,我不想占用更多的时间向大家介绍余教授。余秋雨教授今天为我们演讲的主题是:红山文化、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余教授做报告。  相似文献   

10.
SARS阴云密布期间,余秋雨教授给我传来几篇文稿,内容涉及特殊时期的读书与反思。有用于报章发表的《何妨闭门读书》,有为央视《面对面》访谈精华的《“非典”时期的中国人》一书所作的序,也有一些是与有关传媒的谈话内  相似文献   

11.
余秋雨以其独特的学者中年话语构筑了当代散文界的亮丽风景线。本文试剖析余秋雨散文所传递的中年心志、学者心态,以此评论其散文得失。  相似文献   

12.
关于余秋雨及其散文,众说纷纭。文章从江南文化角度来解读余秋雨事件,指出敏感、狂放、亦雅亦俗的品质使得江南文化在散文的模式、人格论争、商业宣传上起到了发生和推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散文的艺术创新董伟建自80年代后期以来,余秋雨先生陆续发表了以“文化苦旅”为题的系列散文,结集出版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这些散文集的出版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反响巨大。余秋雨对中国当代散文的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余秋雨散文的语言表达,不仅要留意其谴词造句,还要体察其语境蕴涵.他的语言运用既讲究表层文字的优雅,又注重内在思想的深邃.优雅而深邃,构成了余秋雨散文语言特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秋雨以他的一系列文化历史散文闯进了仓皇无措的文坛。余秋雨的成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中国知识分子转型时期的缩影和投射。因此,从他的作品创作过程的转变就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戏剧理论家的余秋雨,充分调动多种戏剧元素为散文所用,形成了自己散文创作的独特戏剧化风格。纵观余秋雨散文,从情感基调到句式修辞,从谋篇布局到表现手法,都渗透着丰富的戏剧化元素——悲剧蕴含、戏剧冲突、戏剧悬念、戏剧结构、戏剧情境、鲜明的情感、富于韵律和节奏的语言,等等。戏剧元素的植入,大大拓展了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容量和表现手段,也为当代散文的文体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7.
余秋雨在故乡为袁隆平“引路”以“弘扬河姆渡文化、彰显新余姚魅力”为主题的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5月26至31日在姚江之滨隆重举行。在此之前获悉主办方将安排“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一起纵论河姆渡文化。  相似文献   

18.
余秋雨依仗渊博的学识、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写下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余秋雨以其卓越的创造突破了当代散文的某些程式。我们期待他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摄影是艺术,美妙的文字是文学。将文学和艺术融合到一起,奇迹般地成了《余秋雨眼中的中国文化》。这是一本摄影作品。它把照相机镜头里所看到的景观通过作家余秋雨的注释和美文表现出来,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聚焦。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美妙。有一幅月牙泉的摄影作品。仿佛我们站在高山之颠俯视着清澈的月牙泉。我们成了沙漠里唯一的旅行者。再看远方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双眼朦胧的太阳,散发出淡淡的红光,给仙人掌披上了一件红绸衣。这样的美景在余秋雨笔下又会是什么样呢?“阳光下的月牙泉,变成了中国书法中的一个点笔。是哪一个文句写在这陌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史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