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求解时变车辆调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时变网络车辆调度问题提出一种满足先入先出准则的时变处理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大规模邻域搜索技术的智能优化算法进行求解,算法顶层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搜索环状交换邻域以得到每辆车的最佳服务顾客集合;底层设计动态搜索算法用以安排每辆车的最佳服务路线.在此基础上提出顶层加入虚拟顾客和底层嵌入insert两类改进策略.通过实验仿真比较,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约束满足与邻域搜索结合的混合算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约束满足求解技术和邻域搜索算法,分析约束满足与邻域搜索单一算法的优劣,以及两者结合的优势,提出约束满足与邻域搜索相结合的混合算法的一般框架,并以Job Shop,调度优化问题为例对该算法框架进行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储位分配和存取作业路径优化是仓储管理中的两个重要决策问题。本文研究如何在自动化立体仓库中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同时决策。提出了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对该问题进行优化建模,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有向连接图的两阶段优化算法对问题求初始解,并利用禁忌搜索算法对所求得的解进行改进。算法第一阶段解决储位分配问题,在此基础上第二阶段利用Hungarian算法对堆垛机的存取作业路径优化问题进行求解。最后利用实例对算法效率和精度进行分析评价,计算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考虑到无人仓系统补货阶段货架上只有部分空余储位的特点,研究了补货商品储位分配问题的优化模型与算法。以同一货架上存放的商品之间关联度之和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结合贪婪算法和邻域搜索算法设计了求解模型的两阶段方法。第一阶段利用贪婪算法求初始可行解;第二阶段利用邻域搜索算法对初始可行解进行优化。利用一个具体算例验证了邻域搜索算法的优化效果,结果显示,通过邻域搜索算法对初始可行解的优化,可以使目标函数值至少提升27%。进一步利用多个小规模算例分析了两阶段算法的近似比和求解速度,验证了算法的快速有效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解决了货架初始状态非空情况下的储位分配问题,同样适合解决货架初始状态为空的情况,因此更加符合实际场景,可以作为无人仓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模型和算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时信息的游客行程动态规划问题可适用于城市景点的游客行程规划、主题公园的游客行程规划、博物馆的游客游览路线规划等服务系统的实际场景。本文采用重规划方法将该问题转化为离散时间段上的静态规划子问题,建立了对应的混合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证明了该问题的NP难性质。提出了一种分支定界算法来求解静态子问题的优化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变邻域搜索算法来求解对应的大规模问题。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所提的模型和算法,并进行了算法参数标定和算法比较分析。数值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分支定界算法和变邻域搜索算法的计算性能都明显优于已有文献的算法。所提的模型和算法可以嵌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对于提升服务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顾客的等待时间、优化服务系统的资源配置等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总加权满意程度最大化的单机调度问题.对最优解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证明,提出该类问题的统治规则.提出该问题新的基于dynasearch 邻域的迭代局域搜索算法(ILS).算法主要特点:1)dynasearch 是基于多摄动的思想,即一次可以做多个相互独立的交换(或插入);2)用动态规划获得最优dynasearch移动;3)ILS采用随机kick 策略对局部最优解进行摄动,然后继续迭代.实现了该问题的两种dynaearch算法;把两种dynasearch算法与统治规则相结合;在进行kick时引入误差限制.实验表明:嵌入统治规则的算法优于没有统治规则的算法;基于dynasearch交换的ILS 优于基于dynasearch插入的ILS;dynaearch算法要优于以交换为邻域的多初始点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作业车间的模糊动态调度问题,给出了该问题的生产系统描述、建模,给出了基于工件到达时间三角模糊数的计算确定重调度时段划分点的模糊动态调度策略,通过一种基于时间分解的策略将作业车间的模糊动态调度问题转化为一系列不一定被完全执行的静态模糊子调度问题求解。针对模型的求解给出了改进的G&T算法,将改进的基于关键路径的邻域交换技术引入遗传算法变异算子的设计,改善了算法解的局部寻优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作业车间模糊动态调度模型是正确的,提出的算法有效,且动态调度策略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整合逆向物流的协同配送面临着客户需求随机并发、行驶路径开环多变等不确定性挑战,这给配送路径动态规划和方案柔性制定带来了更严苛的要求.为此,使用“时间片”划分方式,将动态配送问题转化为一系列静态优化问题,提出了整合逆向物流的协同配送动态路径优化两阶段求解策略.首先,通过考虑车栽量以及时间窗等软硬约束条件,构建以总物流成本最小和客户满意度最大的多配送中心协同配送初始-实时动态路後规划模型.其次,设计带有非支配排序与精英策略的多目标免疫遗传算法M0IGA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研究结果表明客户满意度与物流运营成本之间呈现悖反关系,高配送成本会带来高客户满意度,在相同成本支出情况下,M0IGA算法产生的规划方案客户满意度优于NSGA-Ⅱ、M0IA,这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方法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蒋大奎  李波 《管理学报》2013,10(6):919-924
针对一类平行机作业环境下的订单分配与排序问题,从整体的角度协同优化供应链中的订单分配、生产调度和分批运输调度。以完成所有订单的总订货提前期与生产运输总成本的加权和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问题的数学模型。将基于向量组编码结构的禁忌搜索算法与基于动态规划方法的启发式算法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混合优化算法以求解问题。对不同策略和不同算法进行比较,数据实验结果显示了订单分配与排序策略的优越性及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废弃物回收的多层逆向物流网络优化设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设计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设计问题,包括选择中转站和处理站的地址,确定将产生点的废弃物分配给中转站以及从中转站运送到处理站的最佳策略,确定处理站的容量.考虑了在满足公众的意愿的情况下,建立了一个多目标的纯整数规划模型,最小化总的建设费用和设施对公众产生的负效用.设计了基于启发式的两阶段分解算法求解,从而构建一个废弃物回收的多层逆向物流网络.最后的算例仿真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聚焦于物流服务供应链中的纵向整合问题,考虑由一个物流服务集成商和两个物流服务提供商构成的供应链系统,基于物流服务质量成本分别构建纵向分散和纵向整合模式下的质量博弈模型,探讨纵向整合策略对物流服务供应链运作效率的影响,分析纵向整合策略存在的市场条件。研究表明,竞争强度是影响企业决策和策略选择的关键因素;纵向整合会对接受整合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产生“协同效应”,而对未被整合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产生“外部效应”;当且仅当竞争强度较大时,物流服务集成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会同时选择纵向整合,既有利于提升整体物流服务质量水平,又能降低物流服务质量实现成本。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yclical behaviour of job and worker flows in The Netherlands. We find that job flows move counter‐cyclically while worker flows move acyclically. The persistence of newly created jobs is strongly pro‐cyclical while the persistence of destroyed jobs is strongly counter‐cyclical. We also examin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ggregate and sectoral versus idiosyncratic shocks. We find both shocks to be negatively correlated and idiosyncratic shocks to be somewhat more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the time variation of job reallocation. Finally, we find that gross job flows account for about one‐third of the worker flows. The remainder reflect churning.  相似文献   

13.
绿色物流网络系统建模与效率边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波 《中国管理科学》2012,20(3):138-144
绿色物流对于我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物流要求在进行物流网络系统设计时不能只考虑成本,还要考虑物流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因此如何平衡物流成本和环境质量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绿色物流网络设计步骤和模型,将环境质量和物流成本作为优化的目标,利用多目标优化方法获得物流成本和环境质量之间的效率边界。通过分析效率边界的性质,指出了效率边界的作用。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对影响效率边界的参数进行了分析,能为有效的实施绿色物流提供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对于影响供应链整合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到供应链整合的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以供应链管理为视角,构建了伙伴关系、物流能力和供应链整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基于来自218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方法对上述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伙伴关系、物流能力对供应链整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结果显示,伙伴关系对物流能力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透过物流能力,伙伴关系对供应链整合的间接影响高于其直接影响。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规模及行业企业的伙伴关系和物流能力对供应链整合的作用大不相同。本文不仅为研究伙伴关系对供应链整合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为我国不同规模及行业企业如何利用伙伴关系和物流能力来提升供应链整合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枢纽轴辐式协同物流网络任务-路径优化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物流网络运营中规模效益低、运营商与客户利益冲突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枢纽轴辐式协同物流网络的任务-路径优化匹配策略。在网络结构确定的条件下,从物流集成服务商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资源发车时刻、路径能力限制、动态成本折扣系数以及任务延时惩罚,构建了以总物流成本最小和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的轴辐式协同物流网络任务-路径优化匹配数学模型。根据问题特点,设计了基于三层编码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同时配合多点交叉、变异机制提高求解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集并运输能够大幅度降低任务集执行成本,但当集并带来的交货延迟、客户满意度降低等负面效应超过其正面效应时,需适当匹配直达线路以提高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灾民数量和路网通行时间的动态性以及灾民疏散反应系数的随机性,本文提出了社区应急疏散协作调度优化流程,并以疏散灾民数量最大化和疏散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社区应急疏散多种运输方式协作调度优化模型,并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改进多目标遗传算法。然后,论文使用Tansmodeler模拟社区应急疏散协作调度优化过程,加载疏散灾民动态需求和历史出行时间表,并对模型和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可以在有效刻画疏散灾民数量和路网通行时间的基础上,为不同时刻的交通工具配置及疏散路径选取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17.
在竞争环境下,各大电商平台相继以自建或并购方式完成了自营物流系统的建设。文章立足于电商平台的物流一体化建设实践,以自建和并购作为电商平台构建物流体系的备选策略,首先采用逆序归纳法分别求得了两平台在均采取物流自建方案、均采取物流并购方案及一方采取物流自建方案而另一方采取物流并购方案时的均衡利润;然后,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不同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了四种不同的演化稳定均衡结果。结果表明:(1)如果物流自建投入明显低于物流并购投入,且买家需求对竞争对手的物流服务不敏感时,两平台均将物流自建作为占优方案,从而双方的演化博弈将形成唯一的混同均衡——(物流自建,物流自建)。(2)如果物流并购投入明显低于物流自建投入,且买家需求对竞争对手的物流服务不敏感时,两平台均将物流并购作为占优方案,从而双方的演化博弈将形成唯一的混同均衡——(物流并购,物流并购)。(3)如果两种物流一体化方案的前期固定投入差异较小,且后期运营支出对物流服务水平不敏感,买家需求对对方平台的物流服务敏感时,两平台均无占优策略,而是采取与对手方案相同的物流一体化策略,使得双方的演化博弈形成两个混同均衡——(物流自建,物流自建)与(物流并购,物流并购)。(4)如果两种物流一体化方案的前期固定投入差异较小,且后期运营支出对物流服务水平不敏感,买家需求对对方平台的物流服务不敏感时,两平台均无占优策略,而是选择与对手方案相异的物流一体化策略,从而双方的演化博弈将形成两个分离均衡——(物流自建,物流并购)与(物流并购,物流自建)。  相似文献   

18.
可变车道的道路交通网络设计优化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交通流的潮汐性特点造成上、下班高峰期内,道路资源利用的不合理现象:部分道路一个方向交通严重拥挤,而另一个方向几乎没有交通流量。为了合理利用道路资源,缓解交通拥挤,本文提出了双向流量不平衡道路的车道调整方法,并建立了离散双层规划模型,其中处于上层的交管部门通过调整双向道路的车道分配方案,使得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系统总阻抗最小。然后本文给出了该双层规划模型的混沌优化方法,最后以经典的SiouxFalls网络为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synchronized cycles vendor-buyer coordination model where the single vendor is both a producer and recycler/remanufacturer, and there are multiple buyers. This model is an extension of the general single-vendor multi-buyer synchronization model to incorporate reverse logistics, and it includes costs associated with production, remanufacturing, transportation and holding inventory. The reverse logistics in the model is achieved by having the vendor pick up returned products from the buyers and then reprocess them for resale. Similar to the original synchronization model, the synchronization of our model is attained by coordinating the vendor's production cycle with both new products’ delivery cycles for transportation from the vendor to the buyers and used products’ pick-up cycles for transportation from the buyers to the vendor/recycler. A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e benefits from this new synchronized cycles model compared to independent optimization with reverse logistics. Our findings further show that under low levels of returning products, the synchronized cycles coordination model with reverse logistics can reduce total system cost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independent optimization model without reverse logistics. Examples also show how the model with reverse logistics can perform economically better than the model without reverse logistics.  相似文献   

20.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two large, partly overlapping areas regarding th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al attractive removal of waste coexist: reverse logistics and waste management. Both fields study, among other topics, the flows of discarded products leaving the end consumer. This review takes an integrated point of view on reverse logistics and waste management and aims at a better integration. More specifically, it gives a concise but complete overview of the efforts already performed in the area of strategic network design in waste reverse supply chains by means of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models. Its purpose is to guide interested readers and researchers directly to publications of their interest, and let them identify courses other than the well-worn paths. Among others, we explicitly refer to (1)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multi-objective models, (2) the potential of incorporating the different waste reverse supply chain stakeholders into the network design model, (3) the consideration of future waste reverse supply chain developments like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chemes and the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ir challenges, and (4) better heuristics to deal with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strategic network design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