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人学研究的人文视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注现实人的生存状态及精神建构,通过反思现实人类的文化实践以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便构成了当代人学研究的主题。在这样一种人学研究思路中,确立和弘扬当代人文精神是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核心,质言之,人文视角应成为当代人学研究的主导视角。这种人文视角,在其具体展开过程中应体现为:(1)自觉关注当代人的生存状态,从而为人的现实存在寻找一个精神家园;(2)自觉反思检讨当代人的文化实践方式,从而在弘扬人的超越创造意识的基础上培育一种全新的人类实践精神;(3)面向未来,应自觉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人文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人学,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就是对科学技术的人文思考,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去观察科学技术的效用、意义和目标等。科学技术人学是当代科学和人学经历漫长分野后的汇流,是社会文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科学与人学的汇流主要体现在科学精神向人文学科的渗透和人文精神向科学技术的融入两个方面。科学技术人学是科学的知识、方法、精神与人文的知识、方法、精神的汇合,它的发展,将推动人类文化向更高更新的境界迈进。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华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中华人文精神康群(郑州晚报社)近年我国理论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对“人文精神”的大讨论。何谓“人文精神”?“人文”是人类社会各种纷坛复杂的文化现象。“人文”这个词最早源于易经的“贲”卦:“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相似文献   

4.
论文艺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文艺理论界强调文艺和社会一历史的关系,着重探讨文艺的社会一历史本质和文艺的社会一历史功能,注重文艺表现时代精神和历史精神。这种考察尽管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偏差和失误,但对文艺的社会一历史研究毕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然而,相对地说,从人学视角,着重阐释文艺和人的关系,叩问文艺的人学本质和文艺的人学功能,追求文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意向,有待进行新的开掘和新的拓展。一、关于人学观念和人文精神人学观念、人文意向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的总和,应当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总体把握。可…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的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外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探究与争鸣的主题。我国思想理论界在解放之后的二、三十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人的问题研究受到极大限制乃至被当作禁区,但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路线指引下,人学问题的探究又蓬勃兴起,并在一定意义上掀起了当代中国人学思潮运动。一、人学思潮是时代的产物如果我们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考察,那么每当社会处于重大的变革或转折时期也就必然要掀起人的问题的探究和争鸣以及人学思潮运动。这是因为,人类社会一旦处于激烈的变革、动乱或根本性的…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为什么要建立一门学科叫做人学,什么是人学,人学应包括什么内容,人学的科学体系应该怎样,已经议论得很多了,而且已有一些学者写出了人学的专著,但作为一门科学,人学应包括人的发展规律,而已发表的论著对此却谈得很少。我认为这是人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一块空白。我最近做了一点尝试,现在谈一谈,想引起有兴趣的学者们的关注,借以推动大家共同讨论,看能不能有所突破。首先一个问题是:是否存在人的发展规律?唯物史观已经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人类社会就是由人构成的,还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伴随社会实践和人自身的发展,人学研究已日益凸现出来,人们的注意力也将牵引到对人学的历史发展和重大事件的关注。人们期待着对“文化大革命”和“人道主义”大讨论从哲学层面上作出认真的诠释与反思,以便从中获取对我国人学研究的许多重要启示:人的问题的研究不可遏止;人学研究必须以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依托,恰当而谨慎地处理理论与现实、学术与政治等诸多关系。放眼我国人学研究发展的未来,一定会在深厚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批判继承各种人学理论的过程中,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阵痛和“人道主义”大讨论的准备,必将在内容和方法上发生转换、在更深的学术层次上和更广的理论范围内展开。一个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在学科意义上的人学理论正在孕育诞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的问题再次成为国内哲学界讨论的一大热点,关于人的哲学研究──(哲学)人学呈现出一种观点纷陈、诸家争鸣的局面。然而可喜之余也应看到,在这些对人的研究中却很少有关于人的系统性创造性探索。韩震教授的新作──《生成的存在──关于人和社会的哲学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正是人学研究的新的重大的创造性成果.首先,从主题的角度来看,作者把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人学理论的中心和全书探索的主历,这的确把握住了当今人类发展的时代要求,抓住了人学研究的关虹或根本.近两三年来,在人学究竟研究什么即…  相似文献   

9.
人的发展视域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新夏 《晋阳学刊》2006,3(4):64-68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由于缺乏深度的哲学——人学思考,在这一关系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由根基处阐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须从人的发展视角入手。马克思哲学不仅设定了人的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人文诉求和人文意义,而且确立了与之相关的科学认识。建构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理解并确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应以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为导向。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要关注人文精神培养已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但在高等教育中应侧重科学精神培育还是人文精神培养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争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两种宝贵精神财富,两者有着共生互补的关系,任何一种精神的缺失都将造成人在实践过程中的失衡。现代人文精神应是融合科学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实践中的人掌握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人们可以通过课堂、书本所获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哲学发生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明显分野[1].对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关系的关注源于人文与科技的现实对立与冲突.从历史的角度看,近代科学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一方面发展了人的主体性,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产生巨大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等之间的分化与对立,导致了现实社会中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的分化与对立、精神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分化与对立.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交错,演化出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现代病".  相似文献   

12.
西方人文精神演进的历史脉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 ,学界有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讨论 ,似乎均着力阐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异 ,认为忽视这一差异已经在现代生活中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的社会问题 ,并将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未来阶段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应当说 ,这一探讨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成果 ,无论如何它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高度重视 ,并促使人们从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中重新理解人类生活实践的精神特质。然而 ,当不少学者力图从概念上给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以明确的界定时 ,问题也随之发生了 :科学精神是否是有别于人文精神的另外…  相似文献   

13.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艾斌 《学术论坛》2004,(5):170-173
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的中心论题。理论家们主要从大众文化的兴起改变了人类文化活动的性质等五个方面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大众文化的盛行包含着对历史人文理性的摧毁。在批判中,理论家们隆重推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命题。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实现了社会批判的功能,对我们思考当下中国的文化建设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学研究内在局限性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人学研究业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当前的研究还依然停留在关于人学的对象、人学与哲学的关系、人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阶段、人的存在状态、人文精神等宏大问题的宏观描述上,相对缺乏理论深度和理论突破。进一步深化人学研究呼唤研究范式的变革。笔者认为,要超越传统思辨的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的“抽象化”误区,回归真正的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式,在人学问题域中,首先应当始终固守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一人学研究的核心价值理念,其次应当把人置于具体的实践活动和生活世界中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5.
人学在中国兴起并形成一种思潮,有其深刻的根据和动因。旨在反映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规律,由侧重指向认识人之外的世界自觉转向认识人本身,这是人学产生的思维发展史的根据;旨在把人本身提升为主体,将人作为专门研究对象,这是人学兴起的哲学史根据;旨在综合和提升人的科学提供的关于人的不同侧面的实证知识,建立一门新的人学,这是人学产生的科学史根据;旨在通过对完整人性的理解,为克服以往各种文化模式的历史局限,实现人类文化的综合创新寻找一种新的核心的文化理念,这是人学得以泛起的文化学根据;旨在通过对人之秘的科学解答,为分析和解决当代人类实践发展提出的与人有关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一套理论工具和方法论,这是当代中国人学兴起的时代或实践根据。  相似文献   

16.
在高科技文明中培育人文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与人”,这既是科学的命题,又是人学的难题。解答这道命题的关键是在人学的意义上确证科学技术的价值理性,摈弃技术主义和工具理性;而破译这道难题则需要在现代科技文明中培育人文精神。因而,在高科技迅速崛起的时代,科技理性、人文价值、终极关怀、人类命运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人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人学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研究的一个重点,取得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成果。最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贤鑫所著《人性及其根据》就是在人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一项新成果。本书的一个特点是“中、西、马”的结合。在我国过去一个时期,人们讨论人性、人的本质、人道主义等问题时,人们主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进行研究和概括,而对中国和西方的历史上的人学思想资料则比较隔膜或者有所忽视。另一方面,从事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研究的人,多从各自的领域去谈论历史…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孔子人学本体论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学说是一种以人的价值生命为本体的人学本体论。孔子人学本体论的最高范畴是道,而不是仁和礼。道是一个价值论意义上的历史主义的伦理文化本体。从价值论看,孔子人学本体论是一个从终极价值观念产生出来的精神体系和意义结构,它本质上是一种先验预设的人生实践目标、导引原则和动力源。孔子人学本体论的根本局限在于,它实质上是一种伦理文化本体论,而不是生存本体论;它片面地强调人对伦理文化本体单向度的认同,而对于伦理文化本身并没有获得一个批判性的支点。孔子人学本体论为维系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它在其根源上的非生存性却须为我们今天重建新的人学本体论时所扬弃。  相似文献   

19.
人首先是并永远是自然存在物,永远是地球上的一个物种,它的自然本质并不因为人类结成怎样的社会关系而改变,这正如松树生长在其群落、黑猩猩生活于其群体(社会),其植物或动物的自然本质不会改变一样。故人在研究人自身时,应用自己既有的科学知识对待之,即运用自己学到的自然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的自然本质,运用自己学到的社会科学知识来研究人的社会本质,并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采作综合研究。提倡把人的研究置于科学基础上,其侧重点是强调人学要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因为没有自然科学甚础,仅从“哲学’来研究的人学不是整体意义上的人学,充其量只是一种人类社会学。本文只是从方法角度采谈四个问题:把人的科学包括于自然科学:在自然的意义上理解人的社会性;多从自然科学了解人自身;论人与作人相统一。  相似文献   

20.
拓荒期的自然崇拜、笃信天命、信仰鬼神这种人类童年期共有的主要信仰形式,其宗教意味本来可以使中国象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产生宗教。但自周至春秋以来,中国产生了一场迥异西方造神运动的重人运动,孔子就是这个从原始宗教到人文思想演变运动的宗师。孔子的“人学”,涵摄了整个人类的美行美德,以理性思维代替宗教神学,淡化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奠定了中国文化重人远神精神的主导地位,开辟了古代人文精神的新世纪。一、继天道而立人道夏、殷时,人的祸福完全由天、鬼神所决定,“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