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新时期人才流动的性质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流动指人才在不同组织之间的工作转换 ,包括主动流动和被动流动。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主动性流动 ,即通常所说的“跳槽”。一  现阶段我国人才流动在流动规模、流动速率、流动层次、流动方向等各个维度上都得到强化。所以人才流动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高强度”。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 :(1)人才流动数量大 ,范围更广 ,人才流动开始出现国际化势头 ,而不再局限于国内。 (2 )人才流动比率提高、频率加快 ;流动层次更高。据经济学人集团的估计 ,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率每年在 12 %以上 ,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而专业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的流动…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在实施方面还缺少对恶意解雇人才的处罚和限制,使用人单位可捆绑人才;其次,对人才流动不区分有无过错,硬定高处罚,也可能阻碍人才流动。建议今后规定,科技人才受到显失公平待遇或用人单位违法或违约的,人才流动限制自行终止;用人单位恶意解除合同的,可免除人才流动赔偿责任,以贯彻同时履行、对价限制以及比例性原则,从预防违约入手,综合考虑人才流动各方利益,改革、完善人才流动体制。  相似文献   

3.
张小蕾 《理论界》2014,(4):61-63
当前我国人才流动的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型、关系型和环境型等非典型的人才流动现象,亟需加以关注。我国现有的人才政策,过于倚重物质激励手段,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定位不准,过于关注人才自身,而忽视其社会属性,对生态环境等影响人才流动的新因素关注不够。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需要对人才流动中的教育型、关系型和环境型等非典型流动现象,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4.
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是近几年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而又致力解决的问题,阻碍人才流动既有体制问题,更有观念问题.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不进行观念方面的转变,不但组织人事制度的改革,而且连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都要成为一句空话.”这就深刻地说明了关于人才流动观念转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为了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很有必要对其来一番再认识.(一)人才流动是指人才在地区、行业、岗位等方面变动的总称.人才流动有合理与非合理流动之分.凡是有利于形成人才的最佳结构,有利于发挥人才最佳效能的称为合理的流动,反之则是非合理的流动.人才流动是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造就人才,人尽其才,人才新陈代谢的  相似文献   

5.
从顶层设计到法律构建,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劳动合同法》为标志,我国人才社会性流动规则已成体系,但司法保障问题依旧严重。以事业单位人员单方解除聘用合同的争议处理为例,《劳动合同法》第96条在司法实践中几乎沦为僵尸条款,特别是聘用制人员被迫辞职的法律适用被忽视。加强人才社会性流动的司法保障是实现人才强国目标和自由择业权的必经之路,亟待清理妨碍人才流动从而影响司法裁判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司法解释。同时,应当确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法律适用原则,要求裁审人员从整体上把握由人事立法、劳动立法、单行职业立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构成的人才流动规则体系,提高职业素质和法律适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1979年中央提倡人才流动,冲破人才单位部门所有制改革现行人事体制以来,已经八个年头了。八年来,人才流动经历了三个阶段,但中心城市的人才向地方中、小乡镇企业规模性流动,至今没有突破。国家科委主任宋健1986年在全国“星火计划”会议上不无忧虑地指出:“发展地方经济吸引人才这个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根本突破”。“人才流动难以进行”。这种情况是确实的,对此,我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人才流动,不仅要有“能够流”的外部条件,还需要有“愿意流”的内在动因。那么,现在究竟什么是人才难以流向县乡镇的症结呢?我们认为是后者,即从总体上说,现在的问  相似文献   

7.
武汉大学最近进行了“社会究竞需要什么人才”的用人市场调查研究。被调查单位遍布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对象包括各种类型及各种性质与规模的单位。 调查显示,敬业精神是用人单位最为看好的人才素质,占91.1%,合作精神(44.7%)、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8.
人才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人才流动在我国成为有目共睹的经济和社会现象。人才流动有助于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激励人才创新,并以其溢出效应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人才流动也存在着风险,人才流失对流出地是一种成本或损失,并由此形成了流动人才与流出地之间的矛盾。本文深入分析我国人才流动的特点,解析人才流动的正、负效应,提出化解人才流动风险的现实措施。  相似文献   

9.
市场型再就业中的主体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谨崇 《东岳论丛》2000,21(1):36-37
按再就业途径的不同 ,可以把再就业方式划分为安置型再就业、创业型再就业、市场型再就业三种类型。市场型再就业中的主体主要包括下岗职工、原单位、用人单位、政府四个方面。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上 :( 1 )原单位、下岗职工、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 2 )原单位、下岗职工、用人单位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等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在这迁移的人流中不乏各类人才。人才流动是实现人才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环节,它为各种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是人才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是我国古代第一次人才大流动。  相似文献   

11.
人事档案是反映人员经历、工作表现的历史记录。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不规范的人才流动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特点,针对当前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人才流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流动是人才实践活动的一种现象,也是社会发展中的常见现象。人才流动的根源来自入的活动性和社会性,动力来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人才只有在流动中才能找到自己服务于社会的合适位置,人才流向哪里,哪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繁荣兴旺。随着国有企业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所有制的加快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如何促进入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问题已经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正确理解和认识人才流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进而增强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本文的初衷就在于此。一、纵观世界和中国…  相似文献   

13.
了解影响人才外流的主要因素,为学校人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辽宁医学院1987~2008年外流人员65名,2004~2008年引进的具有全日制本科起点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和符合此条件的基础学院120名教师;采用自行设计的原始资料回顾调查表和人才流动原因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外流人员基本状况及影响人才流动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辽宁医学院人才流动特点为职称高、学历高、年龄低;影响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福利待遇、科研环境、工作环境。结论:要改变人才外流状况,学校需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相关政策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专业技术人才对于技术大都具有强烈的偏好,当固定岗位技术趋于饱和状态下,技术人才便进入一个流动的敏感期,寻找满足自身强烈偏好的技术岗位,形成了技术偏好对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的影响机理,从而产生了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人才流动既有来自人才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原因。高校人才只有通过有序流动,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试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人才流动魏兰珍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力量为手段配置生产要素以期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形式。它的突出特点是:一切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要在市场中流动,在流动中逐步得到科学的合理配置。人才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资源,同样要求在市场中流动,...  相似文献   

17.
陈建新 《兰州学刊》2004,(5):222-223
改革开放以来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我国的人才流动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现象 ,致使西部地人才短缺现象日益严重。人力资源的流动 ,涉及到成本与收益分析以及对风险的权衡。政府应当为西部地区积极营造吸引人才的条件和环境 ,以此提高人才流入的预期收益和降低相应的流动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一、竞业禁止合同的利与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 ,目前商业秘密纠纷都主要表现为雇员带走雇主 (单位 )的商业秘密 ,然后与后者开展不正当竞争”。① 针对这种情况 ,用人单位一般都会通过与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合同来保护自身利益。竞业禁止合同要求劳动者承担竞业禁止义务 ,虽然可以起到保护用人单位利益的作用 ,但客观上竞业禁止合同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者择业自主权 ,不利于人尽其才 ,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同时自主择业权是我国宪法、劳动法等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 ,《劳动法》第 3条明确规定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总效益的高低是社会主义衡量人才流动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准。这是因为: 第一,以社会总效益最佳做为评价人才合理流动的主要标准是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各企业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竞争激烈,各保自己的利益。为了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必然要争夺和控制人才。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才是竞争获胜的重要条件。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和国际间竞争的需要,有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王惠霞  高红真 《河北学刊》2006,26(4):192-194
当代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和人才开发一体化已成大势所趋,积极推进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加速共同发展战略选择,并以一体化的新思维对河北省人才战略内涵和实战进行创新,进而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智力向河北流动,为河北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