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杰出的编辑出版家──纪念叶圣陶诞辰100周年徐登明叶圣陶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还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编辑出版家。他从事编辑出版工作长达70余年。在他一生的编辑出版活动中,先后编辑过刊物有《诗》月刊、《文学周报》、《...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关于培养国家合格公民和社会合格成员的育人观 ,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他语文教育思想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他从年轻时代起 ,就十分注重培养新人 ;后来无论从事编辑工作还是出版工作 ,都始终不忘育人 ;担任教育界重要领导职务后 ,更是大力提倡、大声疾呼要端正教育思想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他在如何进行语文的读写教学和养成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等方面都有诸多精辟的论述。叶圣陶的语文育人观对推进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小说《友谊》简论阎奇男《友谊》,是叶圣陶先生的最后一篇短篇小说,也是解放后他唯一的一篇小说。它真实地再出了我国五十年代欣欣向荣的社会面貌,蒸蒸日上的教育状况,朝气蓬勃的学校生活。在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很值得一读,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是以小说创作的杰出成就而赢得声誉的。然而叶圣陶在创作上本是多面手,并富有驾驭各种艺术样式的才能。且说叶圣陶的散文创作,他曾结集出版过《剑鞘》(1924)、《脚步集》(1931)、《未厌居习作》(1935)和《西川集》(1945)等多本集子,此外还有散见于各报刊的政论、杂文、小品、随笔和信札等数百篇。尽管郁达夫在1935年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曾收录叶圣陶散文5篇(入选篇目仅次于周作人、鲁迅和朱自清),而阿英在同年出版的《现代十六家小品》中,如同郁达夫一样,也对叶圣陶的散文作品予以高度评价。然而,1949年以来的新文学史家和新文学选京,在谈及中国现代散文时,往往只提到《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等极少数几篇叶圣陶散文作品,致使一般读者难以窥见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旧体诗词风格的形成及其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的旧体诗词创作在抗战时期形成了"清真沉厚"的艺术风格.这种旧体诗词风格的形成,是叶圣陶对"诗中少陵"和"词中清真"进行创造性融合的结果.建国后的叶圣陶经历过由"达"至"穷"的人生转变,其旧体诗词创作风格也随之发生嬗变.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培养目标、学科性质、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规定.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语文<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是指导我国现阶段语文学科教学的法规性和权威性的大纲.将两者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陆平 《南京社会科学》2007,(10):134-139
叶圣陶长期关注中国教育现实,在不同时期拟定过语文课程标准,就课程问题发表过许多真知灼见,涉及课程价值、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诸多方面,形成了系统、深刻的课程思想.研究与发掘叶圣陶的课程思想对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已经逝世十周年,而他的人格风范和学术言论仍在发挥着巨大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叶先生在长期教语文、编审语文教学大纲与教材、探讨语文教育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博大精深而又富于科学性,语文教师只要认真阅读饮誉海...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一生能有连续长达七十六年的时间直接从事、热情关注着语文教育,既教过小学、中学、大学,又编撰过如此浩繁的语文教材,发表和出版了完整系统的语文教育论著,还担任过全国教育机关的重要领导职务,有这样经历的人,据我们目前掌握到的资料,叶圣陶是古今中外第一人。吕叔湘于1980年8月18日撰文首次提出了“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这一全新的学习、研究命题。我们高兴地看到,叶圣陶于1949年8月负责拟定的《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竟然与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有许多惊人的相…  相似文献   

10.
徐龙年 《兰州学刊》2004,3(4):268-270
叶圣陶是我国 2 0世纪语文教育的集大成者。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 ,系统完整 ,在语文教育的各个领域 ,都有其科学独到的建树 ;尤其在关于掌握语文工具、培养良好习惯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三个方面 ,更是作用巨大 ,影响深远。叶圣陶带有前瞻性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当前和今后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修改在文章写作运作中的意义,古往今来并无根本分歧。然而,文章修改的本质是什么?修改文章的目的何在?以何者为要?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语文教育界并未得到解决。正鉴于此,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修改文章即修改思想”的论断,是其文章写作论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对语文教育改革意义非凡。一1946年,叶圣陶在《谈文章修改》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自己文章修改主张:“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确、更完善。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类似的表述,在他的文集中多次出现,贯穿在其写作论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无论当小学、中学或大学的教师,我要时时记着.在我面前的学生都是准备参加建国事业的人。当一班学生毕业的时候,我要逐个逐个的市量一下:甲够格吗?乙够格吗?丙够格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才对自己感到满意:因为我帮助学生总算没有错儿,我对建国事业也贡献了我的心力。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叶圣陶谈怎样做教师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他光辉的一生中,极其重视语文教材建设。他单独编写、与人合作编写以及主持并亲自参与编写出版的语文教材多达129册。他主张语文教材必须为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必须以教材为凭借和例子,精心挑选文质兼美的文章,并经过科学合理的安排,真正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德智体美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健全的,善于处理工作和生活的普通公民。近些年来有少数人对叶圣陶语文教材实践和理论的非议是有失偏颇的。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继承和发展了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使语文教材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  相似文献   

14.
小引 叶圣陶从事语文教育活动至今已逾七十年。这大半个世纪,正是我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沉重桎梏下解放出来,向着独立、自由、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奔腾突进的伟大历史时期。叶氏正是在这个历史巨变时期进行他的语文教育活动的:起初从事实际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后来先在商务印书馆后在开明书店担任编务,编撰了多种小学语文课本和大量的语文教育论著,新中国建立以后更肩负起组织和指导全国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试验的繁重任务。一个继往开来的伟大历史进程造就了叶圣陶这样一位在语文教育领域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这是纵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徐龙年 《学术研究》2006,3(4):142-145
叶圣陶是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他认为思想全都依傍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定型,语言和思想是“二而一”的;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绝对不能视为小节,我们都应该花气力认真学好;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化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与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及各行各业乃至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都直接相关,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实践。叶圣陶对语言的本质、功用和汉语规范化诸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为推进我国语言的纯洁、健康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从“五四”运动直到 1988年他生命终了的每个历史时期 ,始终怀有一颗强烈而诚挚的爱国心。他主张唤起民众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他写了大量爱憎分明的战斗檄文 ,揭露和抗议国民党的高压统治。解放后 ,他更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社会活动之中。叶圣陶的一生 ,是自觉追随共产党 ,探求真理 ,不断前进的一生 ,是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 ,奉献给人民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历来重视优良文风的建设。他认为要造成优良的文风,必须树立为广大读者服务的思想,时时处处想到要对得起读者;写文章的人应该先想清楚然后再动笔写,要把文章写得简洁明快,明晰畅达,力求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写完之后要多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8.
解放后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目标体系逐渐由原先的读和写两项 ,扩展到听说读写四项。听说的训练与读写的训练一样 ,可以使学生在接受和表达两方面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为他们进入社会以后搞好工作 ,多做贡献作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作家,其主要贡献在短篇小说方面。他从文学要“为人生”的观点出发,自1919年开始创作白话小说起,到1928年的10年间,他发表的短篇小说约70篇,先后编为5个集子出版。这就是《隔膜》(1922)、《火灾》(1923)、《线下》(1925)、《城中》(1926)、《未厌集》(1928)。在《叶圣陶选集·自序》中,他曾经这样写道:“小说里的人物差不多全是知识分子跟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主张阅读与写作并重 ,他认为阅读可以成为写作的基础 ,但并不是全为写作服务的 ,阅读本身自有其重要性 ,阅读教学再也不能继续搞注入式的逐句讲解 ,那样做的弊端实在太多 ,广大学生要尽量靠自己的能力进行阅读 ,教师要通过精读和略读的指导 ,使学生养成读书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