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书》应劭注包括注音和释义两部分。音若类注音法已明显处于劣势,直音是最主要的注音法,反切正日趋流行。认为反切为孙炎、服虔所创制的观点不确。其释义体例在汉末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不但揭示了汉末汉语词义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汉语词汇词义的复杂性、具体性和抽象性。具有较高的语言、历史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汉书>应劭注在音韵学、训诂学、词汇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研究东汉末年的汉语音韵状况、训诂体例、双音词的构成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建立科学的汉语史提供了丰富且不可缺少的语言学史料.  相似文献   

3.
二语素为类属关系的双音词是偏正式双音词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类双音词和一般偏正式双音词不同,表意上存在羡余成分,语义上多为前正后偏式,形式上绝大多数是“属+类”式,词性上都是“名+名→名”式。《齐民要术》中这类以动植物为主的双音词,上古一般都以单音专名相称,后来逐渐构成类属关系的双音词。其主要原因是专名单称不能清晰、明确、准确地传递信息,同时有的专名词义后来逐渐扩大,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意义,另外魏晋南北朝汉语词汇双音词化也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孟子》赵岐注偏正式复音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音节词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在《孟子章句》中存在着大量以复音词解释《孟子》原文单音词的现象。经过统计,《孟子》赵岐注中共有偏正式复音词613个,在数量上仅次于并列式复合词。偏正式复音词占赵岐注复音词的34.79%,占赵岐注合成词的35.39%。偏语素与正语素有15种语义关系,有“名+名→名”等21种构词方式。  相似文献   

5.
颜师古《汉书注》既有大量解释实词的术语,也有众多解释虚词的术语。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对 两汉、魏晋南北朝以来训诂术语的沿用,同时也有发展和创新。颜师古《汉书注》之前的任何一家随文释义传 注,义训术语都不如《汉书注》定型、成熟和完备,特别是说解虚词的术语。它揭示了唐代训诂学和义训术语的 基本面貌:义训术语体系已接近完备,虽然少量术语还有变体,但大多数义训术语已经基本定型,且具有概括 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汉书》颜师古注是《汉书》流传至今最好、最完备的注本,不仅汇集了唐以前二十三家《汉书》旧注,而且征引了150余部文献古籍,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颜师古注《汉书》征引《道德经》13条文例,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勘发现,颜氏所引《道德经》与今传世本《道德经》及帛书本《老子》虽然个别文辞稍有差异,但内容相合,三个版本的《道德经》内容上具有一致性;从征引的表征上看,老子《道德经》在唐代初年的体例是分《德经》、《道经》两篇的,与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本体例相同。  相似文献   

7.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包括了古语、今语、方言、雅言、俗语等各种语料。在对《尔雅》的双音词进行了穷尽性调查后,共归纳出双音词1261个。现代汉语语法构词中的联合式、偏正式、支配式、补充式、表述式及附加前缀等构词法在《尔雅》中均有体现,但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尔雅》中还出现形容词“老”虚化为词头的现象,从而形成了附加前缀式构词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中"×,古某字"训诂条例的分析,认为"×,古某字"具有说明古今字、通假字、同源字、异体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面反映汉代社会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史记》《汉书》,对当时的边塞问题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一是全面地确立了固边守塞的观念;二是真实地记录和热情讴歌了汉代边塞抗击匈奴战争中的将士们的丰功伟绩,使其成为历代文人诗人世代传唱的对象;三是对边塞的风土人情、自然景物及战争场面有着真切的描绘。这些,均成为后世文人了解边塞及其历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0.
有关“游侠”的争论及研究由来已久,《游侠传》又是《汉书》中备受争议的一章。学术界多将它与《史记·游侠列传》作对比。新时期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关于《汉书》游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从内涵、特征、史学观到社会文化现象和文学视角,《汉书》游侠的研究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对《汉书》游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班固的作史精神和《汉书》游侠在游侠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诸子学发展变迁折射出传统学术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从《庄子.天下篇》《淮南子.要略》《论六家要旨》到《汉志.诸子略》,几代学者通过对诸子百家源流及学术特点的总结和梳理,勾勒出先秦两汉时期的学术特色及发展大势,体现了这一时期思想界对诸子文化现象的反思。《汉志.诸子略》对各家学术流派分门别类,并分析、总结其优劣得失,既是对《七略》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先秦至西汉学术发展、思想传承不断深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武威汉代医简》构词法研究@张正霞$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15~~~~~~  相似文献   

13.
~~(六 )语有缓急例或曰“急 (疾 )言”、“语声之急”1 .《高帝纪》 :“信亡走匈奴 ,其将曼丘臣、王黄共立故赵后赵利为王。”颜注 :“姓曼丘 ,名臣也。曼丘、母丘本一姓也 ,语有缓急耳。”2 .《魏相丙吉传》 :“西曹地忍之 ,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颜注 :“地亦但也 ,语音之急也。”(七 )某即某也例1 .《古今人表》 :“尾生高。”颜注 :“即微生高也。”2 .《古今人表》 :“公肩瑕。”颜注 :“即公肩假也。”3.《古今人表》 :“禽敖。”颜注 :“即黔敖也。”(八 )音讹、语讹例1 .《地理志下》 :“北地郡 :略畔道。”颜注 :“有略畔山 ,今在…  相似文献   

14.
汉代的博戏种类多样,主要有博戏、塞戏、弈棋、斗戏等形式。博戏在两汉时期较为盛行,各个阶层广泛参与,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市井商贾都比较热衷。更为甚者,汉人认为死后可继续享乐,所以墓葬中多备有博具。博戏盛行与当时经济状况、统治阶层导向、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周易》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不易读懂,时至今日,人们的理解更是千差万别、莫衷一是。西汉人近古,他们对《周易》的解读与应用,对于今天我们理解《周易》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价值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重要表现.称谓是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中西方在价值观上的差异对称谓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校堪发现,当今中国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南宋绍兴辛巳建阳陈八郎刻本《五臣注文选》与北宋国子监本《李善注文选》吻合之处数量很少,而且其吻合处多同于早期写钞本《五臣注文选》.由此证明,陈八郎本木记中所谓“监本”并非宋监本《李善注文选》,而是今日已佚的宋监本《五臣注文选》.陈八郎初刊本应是纯粹的《五臣注文选》本,它来源于五臣单注本系统,反映了《五臣注文选》与萧统《文选》的原貌.  相似文献   

18.
公府辟召是两汉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员入仕途径,作为一种高级官员自辟掾属制度,既是中央高级官吏的一项特权也是简拔人才的手段,曾为政府输送了不少人才。同时,由于选人用人上存在着很大的自由,在政治混乱时期,它容易脱离监管,造成吏治腐败。门生故吏之风的盛行,也对中央集权制造成危害,成为东汉后期分裂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陈才训 《南都学坛》2002,22(5):56-61
浓烈的悲情色彩和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融状态,是汉皇室楚歌鲜明的艺术特色,这与现实政治带来的巨大痛苦、汉代“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楚文化本身固有的悲情因素及楚辞歌乐舞的混融状态、汉代倡乐之风的盛行、充分抒情的需要密切相关。对母体文化的怀恋、残酷的政治现实、汉帝王后妃本身较高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倾情于楚声歌唱。  相似文献   

20.
《汉志·诸子略》之“小说家”,其名始见于西汉。“小说”包含两层涵义:一为浅薄的诸子学说;一为迂诞的“说”类作品。前者注重学说源流,后者关注书籍自身的特征,表现出模糊的文体意识。“小说家”正是从这两方面规范与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