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化,突出特点是紧紧围绕着中央政治权力展开。各朝在地方行政体制上虽各有特色,但总体上行政层级呈递增趋势,地方职权呈递减趋势。基层乡村组织各代虽有变更,但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宗法性和政治性。封建社会从秦至清的二千余年间,地方行政层级基本上在二级至四级之间变换,而以三级时间最久。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外重内轻”向“内重外轻”演变。行政职能中只突出政治职能,而弱化经济、文化和社会职能。行政体制的废立全凭君主意志,缺乏容观的指导原则。行政体制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制,扼杀了行政活力。  相似文献   

2.
某些流行的学院文科讲稿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在评论《木兰诗》里女主人公形象时,援引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中的“深入推断”,说什么“它是封建社会中女性要求平等和解放的呼声”,在说明女子不亚男儿的”同时,也就说明了女子有权利受到和男子同样的看待,这是人民群众的反映,对于那个时代重男轻女的成见,却是一个重大的(或说“有力的”)冲击”。并说这就是“木兰形象的出现,在当时有着十分积极意义”的地方。(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对于这种不具体,认真考察当时历史、社会实际,就顺手先予捺入一个“现成模式”,再从而给搬套上一个“现成结论”的“析说”,我们实在期期不敢苟同。姑且不谈从诗中描塑的人物形象身上还不能找出上述这种模式化结论,单让我们放眼看一下“那个时代”的历史实际,果真是这样吗? 尽管“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现象,总的说来,确也曾是过去漫长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  相似文献   

3.
对“诸侯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诸侯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区域性障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展开是以中央向地方和企业放权让利为主线,循着重新构造经济主体和利益分配机制的道路进行的。随着中央权力的逐步下放和分散,地方政府作为行政权力主体和区域利益主体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4.
一、两种对立的观点去年,冯友兰先生在两篇文章中,提出了“君”、“师”分开的说法。最近,他在《关于孔子讨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又阐述了这个观点。把冯友兰先生的观点归结起来,不外这样两条: (1)“君”、“师”应该分开。冯友兰说:“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君’和‘师’是相提并论的。有所谓‘治统’和‘道统’。‘君’就是封建社会中的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是屬于‘治统’这一方面的;‘师’就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制  相似文献   

5.
唐王朝地方行政编制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中央行政体制,这一体制要求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而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建立健全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地方行政体制。其中地方行政编制体制设计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地方政治是否安定,关系到地方行政机制能否正常运...  相似文献   

6.
曹正汉 《社会科学》2022,(8):76-85+132
在国家建构和国家治理上,西方传统重权力横向分立,如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的分立;中国传统重中央、地方、社会三者关系。此种中国传统之形成,与历史上早期中国的规模就已非常巨大有关;因国家规模巨大,在治理上不得不分出中央、地方与社会三个层面,因而不得不重中央、地方、社会三者关系。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治理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处理和协调中央、地方与社会关系,应对三者之间的冲突问题。与这种治理传统相对应,中国治理研究也有一种理论视角,就是以中央、地方与社会关系为理论分析的主线,发展解释理论或提出国家体制改革方案。这种理论视角已成为中国治理研究的一种思想传统,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理论流派,从历史上一直延续到当代。  相似文献   

7.
一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对中国人民的思想长期起着禁锢作用,正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影响极深。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土地私有制,少数地主、富农占有大量土地,出租牟利;而广大农民没有土地或者缺少土地,终年勤劳,不得温饱。如遇荒歉,即鬻儿卖女,流落他乡。即使是中农,在封建势力虎视眈眈的威逼下,风雨飘摇,动荡不安,随时都有破产的危险。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是儒家思想(包括法家在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极为森严,稍有违反,就是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诛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科学地归结为: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政权、族权、神权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至于女人,除这三种以外,还得受夫权的支配。“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  相似文献   

8.
岳麓秦简所见的“执法”应为中央与地方部分行政官员的统称,秦中央与郡中并不存在以“执法”为名的独立机构和官称。“执法”与“二千石官”有密切联系,在中央包括内史、御史、廷尉等官员,负责处理中县道及全国的相关事务;在地方则指郡守与郡尉,负责新置“郡县道”下的各类政务。以上长官与其属吏组成了“执法官”,亦即广义上的“执法”。郡制实行之初的意义在于衔接中央与地方,郡的主要职责是代表中央推行并监督政令的实施以及接受县级政府的政务汇报,实为中央在地方的代表,这是地方执法仅见于郡级行政机构的原因。中央执法与郡执法的存在虽体现出秦治理国家的“内外之别”,但二者在行政中仍具备程序上的一致性,显示了郡县制推行到全国后国家权力对地方行政的支配与限制。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虚君共和”构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君共和”构想是对苏联中央高度集权体制模式的修正,是计划经济的另外一种实现形式。它包含中央下放权力和地方创办企业两个顺承的内容,并完全服从和服务于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它虽然调动了地方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却仍然没有解决其自主性问题。两次实践虽然达到了“虚君”的目的,却造成地方之间的封闭自治,而不是繁荣“共和”。  相似文献   

10.
以描写地方风俗著称的作家沙汀和赵树理,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给我们展示了两种有趣的民俗文化现象——“吃讲茶”和“吃烙饼”,前者是川西北的地方风俗,后者是晋东南的传统习尚,均是这两地乡村百姓进行评理的一种特殊形式。两位作家不失时机地捕捉住了这两种妙趣横生的民俗文化现象,恰到好处地把它们镶嵌在自己的艺术画廊里。这对于我们观照中国民俗文化的特质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黄振威 《江海学刊》2013,(1):124-131,239
当前解释中国发展经验的理论中,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解释是地方政府竞争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力,这种竞争由两种机制所构成,一种是财政上的分权,另一种是政治上的集权。地方政府竞争理论隐含了在中央与地方的互动中"中央—地方"间的承诺都是可信的这一条件,所以上述两种机制必定会对地方政府产生强激励。可是这一理论没办法解释地方政府行为的差异性这一现象,而其实这种差异性在纵向的时间维度和横向的空间维度都是存在的,因此探讨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弄清楚造成地方政府行为差异性的原因非常重要。通过面板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中央—地方"间的可信承诺是造成地方政府行为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央—地方博弈过程中,中央信守承诺的可能性越大,地方政府越可能按照中央希望的那样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扶助者。而"中央—地方"间可信承诺的达成,必须依靠纵向的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三个案例分析中国地方治理三个向度的权力畸变:一是地方党权的上级任命制度导致买官卖官的权力变异,二是本地任职的政府官员经营家族生意产生的权钱勾连,三是中央下派领导到地方任职引发的权力寻租.分析三个案例旨在说明,在现行干部任用由上级、甚至中央权力统一控制的体制下,不管是干部党内任职、异地任职或是中央下派,都使地方权力脱离开了地方治理,各种权力均成为异地化、虚悬性的存在,与地方治理的客观需求完全无关.这是造成今天中国地方治理乱象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解决中国地方治理乱象的唯一出路,就是建构就地化的权力自治与制衡制度,从而保证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各有针对、各负其责、相互支持,进而保障地方治理的绩效和国家治理的基本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一、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是腐败滋生蔓延的根源   1 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劣性是腐败滋生蔓延的基因(1 )“特权”文化滋生“公权谋私”的腐败现象。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残余思想产生了特权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大小官吏都拥有一定的并且“合法”的特权 ,“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 ,正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封建特权思想并没有因为社会形态的更替而消亡在历史的长河里 ,而是积淀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 ,出现在党内的一些意志薄弱 ,立场不稳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被严重扭曲的党员干部身上。其主要表现为 :用权力搜刮财富 ,搞权钱交易…  相似文献   

14.
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观的共同规律,东方与西方的美学理论,尽管属于两种不同的体系、各有各的特点,然而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共通的东西。这是美学理论自身规律所决定的。本文试图将西方名噪一时的“移情说”、“距离说”与中国古代的“出入说”作一比较,以期从中发现某种带规律性的东西。这对于我们的审美欣赏与美学研究,想来不无裨益。什么叫做“出入说”呢?徐中玉先生曾详细论述过。他认为:“明白提出‘出入法’的,是南宋人陈善。他谈的是读书之法:‘读  相似文献   

15.
毛澤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統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統(政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閻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薩的阴间系統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統——总称之为鬼神系統(神权)。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国人民特別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这四条极大的绳索是我国封建社会主要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04-210
精准扶贫是当前中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常常出现中央的政策表达与地方政府执行相悖的现象,进而影响扶贫的实际成效。这种现象源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权力和信息方面拥有各自的优势,并由此引发它们围绕"权力—信息"优势而进行的政策实施互动所致。中央与地方的互动方式及行为选择,影响了中央权力向下渗透的程度,也影响了中央对信息的控制力度和精准扶贫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的討論中,不少文章里都曾涉及到“牙人”“牙行”这一問題,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在封建社会經济中,尤其在繁荣起來的市場上,我們随时都会碰見这种关系。那里有商品買卖(卽使是偶然的交換),那里便会出現牙人和牙行。它們在交換中,究竟占有着什么地位?起了什么作用?它的性質怎样?我们認为有必要加以探討。为了弄清概念,我们不能不首先说到,見于文献記载上的許多“行”字,常常含有兩种不同的意义。一种是“基尔特”性質的“行会”組織;一种則是标明职業和售物类别的称謂,与“铺”“店”之意相近。卽“不当行而借名之行”者,如清稗类抄所云:“三十六行者,种种职業也”。我們必需依据材料,加以区別。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封建统治中的“两君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社会以建立时间早、延续时间长、政权稳定而闻名于世。本文拟从“两君制”统治形式入手,探讨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结构组成、统治机制和权力运行方式。一、“两君制”:封建家天下统治的基本政治形式。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采取“两君制”的统治形式,封建政治思想家、史学家已有不同程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论语·述而》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孔子的言行准则,也是他的文学观念;他不仅告诫他的学生应该这样做,也影响到整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什么是怪、力、乱、神?前人解释为:一是虚诞不经的怪事;一是恃强欺弱的大力;一是以下犯上的悖乱;一是不见不闻的的鬼神;并推崇其“维世之意深矣”。对孔子的这种观念,儒家学派是恪守不移的。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成为尊圣宗经的道统文学的遵循法则。刘勰一面强调“文能宗经”方能成“经国大业”,一面又主张“变文之数无方”,表现出宗经思想与文艺创作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20.
“白领”与现代社会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中叶,西方社会结构演进中的突出现象是在社会中出现了所谓“白领”阶层。白领现象在西方社会蔓延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他变得更加耀眼,瞩目。他会不会来到改革开放的中国?换句话说,在今天和未来的中国社会里,白领阶层能否产生与成型,它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要说明这点,还得从当代白领阶层的形成和社会分层理论的演进谈起。一、“白领”阶层和西方社会结构的变迁米尔斯在谈到白领时说:白领职业者悄无声息地步入现代社会。正是在这个白领世界里,我们才能找到20世纪生活的主要特征。由于他们在数量上日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