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开发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 ,形成了开发西北的热潮。其总体思路是 :坚持以孙中山的“建国遗教”为开发西北的基本指导思想 ;从抗战建国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开发的意义 ,从党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方面同时着手 ;交通、能源建设是开发的重点 ;注重水土、森林保护 ,开发与保护并举 ;坚持轻工业、重工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值得注意的是 ,作为祖国最遥远的边陲省份新疆在当时开发西北的呼声中受到了特别关注。但是由于国内外诸多矛盾的存在 ,制约和影响了这次运动的深入发展 ,没有产生很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西北开发的历史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1937~1945年间经历的抗日战争时期是战时经济和经济现代化进程遭受战争挫折的时期,同时这个阶段也是我国经济形态从旧经济形态向新经济形态急剧转变的时期。本文拟对在战时条件下,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对我国西北开发、西北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等所作的工作及其意义作一简要论述,以期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考察活动与西北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政府时期,由于国家政策导向、西北战略地位和西北边防形势日益严峻等原因,国人对西北的考察活动日益增多,前后持续十几年,其中既有国民政府组织的以政府行为为主的考察、视察活动,也有各种社会团体、个人自发组织的考察活动。这些大大小小的考察活动,一方面是时代的产物,另一方面对明确西北自然和矿产资源,推动西北开发热潮的兴起,政府开发西北政策及措施的制定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上层人士与“西北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政府在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到溃逃台湾这20多年的时间里,迫于国内的形势和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先后两度提出了"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口号,掀起了两次"西北开发"的热潮。促成开发西北热潮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中间,国民政府上层人士对西北开发也提出了很多切合西北实际的看法和主张,并且多次赴西北各省进行实地考察,在西北开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诸如戴季陶、宋子文、蒋介石、朱家骅等一些显要人物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其相关言论的基础上,对其关注西北开发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同时也对个人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中肯的评价,认为由于国民政府上层人士所处的特殊位置,其个人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的西北考察活动与西北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 ,由于国家政策导向及西北战略地位和西北边防形势日益严峻等原因 ,国人对西北的考察活动渐趋增多 ,规模亦日益扩大 ,其中既有国民政府组织的以政府行为为主的考察 ,也有各种社会团体、个人自发组织的考察活动。这些大大小小的考察活动 ,一方面是时代的产物 ,另一方面对调查西北自然和矿产资源状况、推动西北开发热潮的兴起和政府开发西北政策及措施的制定等 ,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内忧外患不断,西北的地位日益重要。在此背景下,国府要员对西北开发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看法和建议,并奔赴西北考察,在西北开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此过程中,戴季陶对西北开发竭力鼓吹,积极实践。其开发西北的思想和实践,对于国府的西北开发运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从远古开始,先辈们便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从事生产、实践活动,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资料虽然有限却在西北开发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传说时代、远古时期和夏商周时期三个阶段对西北的开发状况进行梳理,以期对当代的西部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民政府时期的西北开发分抗战前和抗战时两个阶段,战前的开发是战时开发的基础,战时的开发是战前开发的继续.国民政府战前的西北开发固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有资金、人才不足的客观因素,也有建设经验不足、急功近利的主观原因.而国民政府战时再掀的西北开发热潮,则是在总结了前期开发教训基础上,将抗战与建国并举,以抗战促进开发,以开发支持抗战,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原则,取得的实绩充分证明了西北建设必须坚持科学指导、理性开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是西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几点:国民政府将西北作为战略地位仅次于西南的战略大后方来经营;西北地区丰富的资源;内迁企业带来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以及战时特殊的供需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社会职能。由于政府和大学对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偏好,当前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越来越成为大学社会职能的中心;社会服务职能正努力向中心移动;人才培养职能有迎合与妥协于社会服务职能的趋势,其地位正在向边缘化发展。大学的社会职能应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学的职能应体现时代特征和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急剧变化,国民党政府开始把战略重点转向西北地区,相继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开发西北的政策和措施,以图尽快将西北地区建成持久抗战的战略基地.在中央政府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下,陕西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从而有效地促进了陕西近代农业的较快发展,使陕西农业经济在发展速度、规模、效益等方面均达到了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西北地区全新世自然环境经历了3次较大的波动和若干小波动,先秦时期文化可以分为至少4个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自然环境及其演变对该地区先秦文化发展存在显著的制约和影响,人类开发对脆弱的西北自然环境的破坏逐渐增加,但并未超出环境的承载范围,先秦时期的人地关系总体上比较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3.
华北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腹地,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民族矛盾急骤上升的形势之下,从国民党“五全”大会到西安事变前,国共双方主要通过四条途径进行了一系列的秘密接触。尽管由于国民党的反共立场以及国际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共双方谈判最终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国共合作也迟迟未能建立起来。但历时一年的国共秘密接触在为抗日储存军备力量、铺垫政治基础等方面仍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北军政大学作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区域性军政大学之一,接续抗日军政大学的革命传统,呼应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的时代诉求,开展了基于解放目标的教育动员行动。通过开放的办学方式、灵活的教学内容、明确的革命导向,西北军政大学将思想教育与解放事业相结合,以批判的武器支持武器的批判,适应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需要,培养了一批革命干部与专业人才,形成了植根中国社会实际和革命斗争需要的特殊高等教育模式,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与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北开发思想是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转折、大变局的历史条件下萌动,并在爱国主义原动力的推动下,在抗战时期发展成为一股影响遍及全国的西北开发思潮。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与自强求富的基本要求。这既是把握近代西北开发思想与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思潮之间关系的根本问题,同样也是把握近代西北开发思想起伏变化的根本立足点。本文通过对近代西北开发思想的系统梳理,揭示了近代西北开发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乃是救亡图存。  相似文献   

16.
当前,西北地区形成了四个城市聚集区和两个城市链,它们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空间布局形态多样性;受平原、绿洲和河谷等地理因素影响大;受主要交通干线影响突出;资源影响显著。当前,西北地区的城市聚集区(城市链)的空间分布正处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总体走向是:逐渐由当前的城市聚集区演化为严格意义上的城市群或城市连绵带。具体到各个城市聚集区(城市链),由于情况各不相同,它们的空间演进态势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社区购物中心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入手,提出了我国建设和开发社区购物中心的基本原则,并对时下的一些流行看法进行了评议。  相似文献   

18.
抗战后期,美国为了结束对日作战,实现在远东的各项权益,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积极推动国共谈判。总统特使赫尔利肩负着这一特殊使命,多次主导国共和谈。他在给中共以和谈希望的同时,又将希望之火无情的扑灭,使蒋介石坚定了专制独裁的信心,恶化了中共与美国的关系,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内战的爆发,最终使美国对华战略企图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9.
金融租赁业与西北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融资方式单一已成为制约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金融租赁做为一种投资方式,应当成为支持西北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中间势力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之时,中间人士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最先提出了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政治主张以及谋求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具体办法,对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国共矛盾愈演愈烈之时,他们又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调解矛盾,平息内争,沟通歧见,防止国共矛盾进一步激化,维护了团结抗日的局面,对坚持持久抗战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中间势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的特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抗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