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苑野  薛忠义 《社会科学论坛》2013,(3):229-231,236
沈从文作为中国乃至世界20世纪初颇具影响力的乡土作家,其创造的“湘西”文化在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沈从文湘西世界中的人性:少女形象的塑造、湘西少年纯洁的爱情和中老年人朴实的人格,讴歌了优美、健康、自然的“湘西世界’人性,表达了作家一生以文学健全人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笔下特异的湘西世界主要是通过其小说和散文构建完成的,但代表其文学成就的应首推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沈从文小说在牧歌情调的底层蕴涵着无法摆脱的悲剧意蕴。楚骚地域环境和文化遗脉的浸染,与自然的亲和及沉思中形成的泛神论思想,少年式微和乡下人情结中构筑的幻梦的破灭,成为沈从文湘西世界中的悲剧意蕴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论沈从文乡土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一个有争议的世界:上世纪末的20年间,学术界几乎一致认定它是一个世外桃源,而近年来却有学者称那是一个充满狰狞与险恶的社会。事实上,作品中的湘西是作家将上述“两种成分相混合”形成的艺术世界。其原因与作家的创作追求相关。  相似文献   

4.
佛教中的禅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庞大的子系统,对沈从文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体现在沈从文的“湘西系列”艺术世界中。无论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悲悯的情怀、生命无常的感悟、回归自然的愿望,还是在创作心理的把握中,都体现出一种禅学风范。  相似文献   

5.
蒋益 《船山学刊》2002,(1):49-52,55
沈从文的小说之所以被称为乡土抒情诗,乃是因为他的小说的主体是湘西小说,他的创作观念中有着梦牵魂萦的湘西情结。他不仅仅是以湘西为参照座标反衬出都市生活的恶浊,更重要的是,他是把具有秀丽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风民俗和醇厚的人性的湘西作为一种人生形式的象征。他歌之咏之,实际上是在张扬他的理想的人生形式,他希望这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能被现代人所利用,从而达到重塑民族性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用诗情洋溢的语言和灵气飘逸的画面赞美湘西古朴和谐的生活和优美善良的人性,而当沈从文把目光转向“城里人”时,便不禁露出讽刺的尖刻,他把都市文化视为一种扭曲人性的虚伪、做作的文化,恰与湘西自然淳朴的民风民性形成对比。都市人生和湘西世界的对立互参是沈从文创作的总体指向。本文通过对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和都市文明世界的比较分析,试图探寻沈从文两个文学世界的文化内涵及其得失。  相似文献   

7.
吴智斌 《人文杂志》2006,1(5):114-117
文章将作家性格、心理、气质、观念赖以形成和文学空间得以生成的精神上或地域上的本土命名为作家创作的"本命城"."本命城"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启示是非常广泛的,文章以沈从文的创作为个案进行阐述.沈从文创作的"本命城"湘西本土对其构建的"湘西世界"的启示,体现在山水民风、人性人情、风土习俗、情爱诸方面,作家创作中难以割舍的文化亲情由此得到例证.  相似文献   

8.
孙晓东 《兰州学刊》2009,(6):189-193
京派代表作家沈从文受儒家道家平等思想的影响,抱着对生命的虔诚信仰,建构起了一个具有平等生命形式的“湘西世界”。以往人们所留恋注目的通常是他所描绘的湘西世界溢于表层的人情关、人性美的人生形式,而对于隐藏在这个理想王国之下的“平等”的文学理念,缺乏具体、细致的认识。文章从沈从文创作中“平等”的文学理念这一角度,通过对湘西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平等关系的描述,以期揭示其小说的深层意蕴,探寻其超越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笔下的老湘西儿子在近现代社会变动中,面临着生存的窘迫与困境,存在的陌生与荒谬,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堂.吉诃德”。从沈从文对老湘西儿子的“笑”中带“泪”的抒写中,反映了他对湘西民族生存的日益加深的焦虑感和强烈的危机感,对其在现代社会的命运感到“沉郁隐痛”。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与湘西游侠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英杰 《船山学刊》2000,(4):113-116
湘西自古多侠气。从边城走向世界的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对湘西的游侠精神甚为推崇,认为“游侠者精神的浸润,产生过去,且将形成未来”(1)。在《从文自传》、《湘西》、《湘行散记》及诸多的小说、散文作品中,都有他对湘西游侠精神的生动描述。在沈从文身上,除了有性格温和的一面外,还有一种重情重义、侠肝义胆的游侠之气。研究沈从文这样的乡土作家,是不能离开生他养他的湘西这块神土的。一、湘西游侠精神的特点湘西游侠精神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做君子不做小人”。湘西人的君子之风,少儒家温柔敦厚、文质彬彬之风,更多地表现为一…  相似文献   

11.
“死亡”是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小说表现的共同主题,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又使他们在表现死亡主题时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姜峰 《学术探索》2004,(6):107-1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沈从文的创作中对生存经验的复杂关照和对审美体验的丰富传达 ,使文本具有一种新旧杂陈的繁复的美感内涵 ,建立起审美主义的多重视野。沈从文的湘西风情小说 ,民族性与现代性合二为一 ,其现代性借民族性来实现 ,民族性在现代性中获得存在的理由。他的存在意义在于 ,对中国的现代性选择而言 ,是一种丰富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神性”作为沈从文湘西小说的生命意识范畴的支柱之一,是沈从文极力推崇和书写的艺术精神。“自然神”和“巫神”两位一体的神性空间使湘西世界成为一个“泛神”的世界。它的产生既是湘西“地域边缘”的自觉体认,也是“文化边缘”者生命理想的主观流露,彰显出对民族国家建构的想象和探索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沈从文以高远的眼光穷究生命本体并把握其价值归依,在创作中展示各种生命形式。他往往在把生命与“情感”、“偶然”、“理性”、“意志”、“美”与“爱”、“抽象原则”这些人生价值与情感因素的联系中,表达他对生命本体的理解。同时,沈从文是生命的神性论者,对于“生命神性”的发现及其张扬,是沈从文生命本体观的最独特之处,形成其独特的“生命神性观”。通过探讨沈从文的生命本体观,可以透视沈从文创作中的许多重要现象,把握其创作独特性的一些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许多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深感失望 ,纷纷将目光投向西方先进观念、寻找“救赎”之路时 ,以“乡下人”自居的沈从文则凭借自己独特的人生经验与感悟 ,自觉地将目光向内转 ,以自己熟悉的湘西社会为背景 ,创造了以《边城》为代表的一批精美的乡土小说 ,构筑起一个鲜活而富有魅力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是他将“‘现实’和‘梦’两种成份混合”创造的结晶 ,这里几乎“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浸染 ,没有生命的迷失和异化 ,每一个人物的爱憎悲欢都源于人性的本真形态 ,也都体现着自然向上的生命活力。”1 这个世界无论在时间还是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民俗的角度,重拾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的意义,同时根据湘西特有的地域条件和时代文化背景,将沈从文笔下的民俗划分为原生态自然民俗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俗两部分,进一步探讨以民俗为内容的经验世界与沈从文创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新论--沈从文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宗元 《江淮论坛》2003,(6):108-115
旅游文化是铸造沈从文文学大师、辉煌人生之重要因素;沈氏旅游文学业绩、特点、意义;旅游生活是文学创作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论述了沈从文"乡下人"观念的形成,以及在这种角色认知下生成的一系列独特的艺术风格--神奇美丽的湘西自然风光,异样的风情民俗,富有生命力的纯朴人物……从而阐明"乡下人"观念在沈从文创作中的积极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租界生活与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界生活主要不是为沈从文直接提供小说创作的素材,而是触发了他回忆、想象、构筑湘西世界的灵感,激起他叙事的欲望,为他重新审视民族文化提供了思维的向度和坐标。寓居租界后,沈从文开始建构希腊小庙供奉人性,开始由乡情民俗的单纯展示转向乡村都市对立的深度模式,开始形成自己明确的文化批判立场。租界的生活世态照亮了沈从文记忆中的湘西世界,促使他确立自身的文化身份,思索民族文化重造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浪漫乡土小说作为和以鲁迅为旗帜的写实乡土小说相对的流派,其文本所呈现出的超越文化和超越悲剧的审美意念,既有反文化、反文明的一面,也有从逆向审美应和新文化思潮的另一面;既有日神精神的表象,也有酒神精神的内蕴.他的小说中风景画和风俗画的描写,以及对现代派意识流的化用,都为其"乡土抒情诗"的美学追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