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国学与古代文学并非等同的二者,而是具有相同相近的因子而又各自独立的学术载体.从学科史来看,在中国传统的学术领域,两者并没有明确的分野,只是到了近代的学术科目,才有了相对"西学"的"国学",有了文、史、哲相结合相沟通到古代文学的区分.从研究史来看,国学虽然有词章之学,但其主体为考据之学、义理之学、经世之学,而古代文学虽离不开文学文献学和文学史学,但其重点在诗赋论、词曲论、小说论、文论,重在古代文学的美学、趣味和鉴赏.从学术史来看,国学是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诸多知识系统和方法系统,甚至包括某些自然科学领域中科学学说和方法论的考镜源流、分源别派,而古代文学则仅就文学方面的知识系统和方法系统,历史地呈现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和文学方法等方面历史血脉的延续与走向.在未来的学术构架中,国学与古代文学的联系同样广泛,并且在研究方面会有更多的互为依存与互为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代学术史研究>是从<云梦学刊>2003年至2007年"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中精选出来若干论文组成的一部论文集.该书对"学术"、"学术文"、"学术成果"、"学术史"、"当代学术史"等基本命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界定,对当代学术发展史中的重要现象、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展开了对当代著名学者的个案研究,深入论析了若干当代著名学者的治学历程、治学成就、治学特点、治学经验等.所收论文以内在的逻辑关联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具有了比较完备的体系性.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约瑟难题是近 2 0年来中国科技史界一直关注的对象。对李氏难题研究本身 ,在许多方面对中国科技史研究与学科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高了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声望 ,扩大了其研究的视野 ,为中西科技史的比较研究搭建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4.
张兵 《云梦学刊》2006,27(4):36-37
《云梦学刊》开辟的“当代学术史研究”专栏,在全国学术类期刊中十分引人注目。作为同行的我,对此注意己有好几年了。他们不仅办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而且独树一帜,很有特色,形成了知名度较高的学术“品牌”,真是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中英两国一直维持着广泛而深刻的双边关系,是抗战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抗战时期中英关系史的研究,无论是在资料的整理与出版,还是通论性和专题史的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丰硕成果。梳理抗战时期中英关系史研究的学术史,对探讨其未来发展的空间和努力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光耀 《社会科学》2012,(5):164-165
中国当代史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应地,中国当代史的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作为大学历史系本科基干课程——中国通史的最后一段,中国当代史在各段通史中涵盖的时间最短,因为从1949年开始的当代史,在课堂教学中通常止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不到40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语言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汉语本体研究和对汉语本体研究进行追述的文献史研究,目前最需要的是进行第三个层次的研究即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只有研究语言学学术思想史才能总结出已有的语言学的学术生长规律,并预测未来的语言学学术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8.
何勤华教授所著的<中国法学史>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的顺序编排体例,全书架构恢宏而又严密细致.该书资料丰富,内容充实,有其独创性.此书是当代第一部系统的法学学术史著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兵  古风 《云梦学刊》2006,27(6):24-28
黄霖主编的七卷本《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的主要价值首先表现在其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这个新领域就是当代学术史研究;同时体现在,这是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个人学术见解的著作.该书也存在着某些可以讨论并且值得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10.
翁有为 《文史哲》2005,(3):115-122
傅斯年与钱穆,都堪称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有着自己鲜明的学术个性和学术思想的史学大师。傅斯年是科学派的领军人物,治学主实证求真;钱穆实际上则是新儒家学派的中坚,治学主经世。实证求真学派、新儒家经世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三足鼎立的三大史学流派。因之,从傅、钱二者的交往和关系看二者的学术思想及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的学术史是颇有代表意味的,给予吾人的启示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11.
论学术史视野下的史学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史学发展中,迫切需要倡导兼指得失、尖锐泼辣的史学评论,需要对历史学各个专业、各大专题的研究历程与状况予以学术性的总结、评析,需要加强史学史的研究。这三个层次具有相同的学术特点和学术方法,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统称之为"历史学科学术史",其实质是在学术史的视野下总体强化与分支细化的史学史研究。广泛、深入地开展历史学科学术史研究,可形成对史学业绩评定的学术性社会机制,对于克服浮躁的不良学风、保证历史学健康、繁荣地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曾军 《云梦学刊》2006,27(4):14-16
当“当代学术史”作为一个问题突显出来时,其自身便包含着许多无法克服的难题。比如“学术史”问题,当我们视学术史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时,它是学术、思想与文化的模糊指涉;而当我们视学术史为“研究之研究”时,它则更多地指单个的学科史、问题史的梳理。那么,我们对“学术史”的研究如何才能在这种“总体性的学术史”和“部门性的学科史”间保持应有的张力与平衡?这是一个问题。与此同时,在当代学术发展中,科际整合、学科互涉而带来的学科边界的模糊进一步加强了“学科史”研究的困难。正如朱丽·汤普森所说的,“传统的学科研究已经导…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我国学术史研究的范式和领域较之清代大有扩展,既出现了梁启超、钱穆等学术史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成果.民国时期是我国学术史研究的承前启后、贯通中西的重要阶段.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学术史研究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总结民国时期学术史研究的得失,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弘扬学术史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促进新时代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也许我应该首先引用许纪霖的一个说法:"90年代以来,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史的朋友纷纷转向,兼治思想史或学术史。如果说,转向思想史最成功的要数汪晖的话,那么,兼治学术  相似文献   

16.
1980年代,因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深入,学术观念较前发生重大转变,加之众多出土文献不断呈现于学者面前,陆续有人提出重写学术史的动议.那么,什么是中国学术史?其源起及发展状况如何?它原来是何种写法?现在应当如何重写?这些似乎皆应予以探索和深究.本文从分析中国古代学术史研究的源起入手,对之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供时贤参考.  相似文献   

17.
粤词是中国词坛一个重要板块,自晚清以来,粤词的基础文献整理工作已取得一定收获,但还远未完成,作者生平研究也不够充分;有关宋至清中叶的粤词研究成果较少,主要集中在崔与之和屈大均的创作上,陈澧的词作及其词学也颇受关注;而近代以来粤词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丰富,特别是梁启超词作及其词学一直是论者关注的热点,民国词人陈洵、詹安泰、饶宗颐等的创作及英词论也得到了较充分讨论.总之,粤词研究已积累一定基础,但研究视野不甚开阔,系统性和整体性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方法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一个核心话题。相对其他学科而言,研究方法对戏曲研究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它使整个戏曲研究学科发生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研究者们充分考虑戏曲自身的特性,大胆借鉴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更新戏曲观念、开辟文献来源新途径、拓展学术研究空间等角度出发,进行了研究范式的更新。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导致了研究范式的变革,改变了戏曲研究的基本格局,影响到戏曲研究的性质和走向;同时,这种新变又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使其朝实效性、灵活性和包容性方向调整。两者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学术史的内在理路:以中国法律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忠明 《云梦学刊》2008,29(4):33-34
我觉得,学术史研究似乎存在两种理路:一是"外缘"研究,旨在考察某一问题或学科研究的外部关系,诸如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一是"内缘"研究,旨在回顾某一问题或学科研究的内在脉络,这与材料发现、问题意识、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有关;但是,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变迁.有时也会成为"内缘"研究的前提,这是因为.上述变迁本身也会成为学术研究的课题.有时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就是得自上述诸多变迁.这里.我想以最近三十年来的中国法律史为例,来简单回顾一下"内缘"研究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0.
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压力,重新认识中国,关注中国社会的走向,是20世纪中国史研究的一个突出的主题。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史学是从整体上反省和检讨中国全部历史,探索中国发展前途的现代思想运动的一部分。史学前贤个性迥异的学术创造,表明同出于对中国现代命运的忧患,历史学家的应答呈现出多元选择的复杂格局。20世纪史学正是源于这种多元的内在紧张,才显得特别耐人寻味。一旦这种紧张因外在或内在的原因消失,史学也就会失去它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