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家庭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自1978年从农村拉开序幕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20年的历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经济基础为主要目标。实践证明,在中国农村实行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经营模式是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的...  相似文献   

2.
共产主义中国在1978年底着手贯彻一项激进的纲领,放松中央计划和调整改组中国农村:废除集体经营,重新开放市场,使农村经济适合农产品生产。家庭耕作结束了生产队干部决定农民如何生产、何时生产以及付给多少报酬的权力。改革使农民从集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打开了新的机会之门,并大大改变了农村的权力分配。  相似文献   

3.
<正> 一、农产品价格改革是成功的 农产品价格的调整,实质上是调整国家和农民的经济关系,通过价格政策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民生产出符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农副产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国家对农产品价格进行了几次大的调整,并逐步地下放了价格管理权限,过去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正在逐步改善,过去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经济体制、农民生活、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的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农村社会结构改革的发展,农村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推进,县级综合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丰富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保护农民利益、科教兴农、加强农村经济宏观调控是20年来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标志的农村经济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农业生产超常规增长。以此为契机,拉开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帏幕。但1984年以后,在农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农产品流通却严重滞后,制约了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国家虽然已采取一些扶持措施,但农产品的供求始终起伏较大,卖难买难问题一直未能得以妥善解决。究其症结,农产品交易组织形式已成为制约农产品流通的主要障碍。因此,有必要创新农产品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整整十年,十年改革给中国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带来了巨大的突破和希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然而,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也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5年以来,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尤其是粮食出现了连续几年的徘徊局面,而同期人口增加,消费水平提高,使得主要农产品供求矛盾加剧;农村改革的许多后续工作没有跟上,新体制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农村改革中形成的新体制和原有的旧体制之间存在尖锐的摩擦,使新体制的发展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是加快农村实现小康的需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以“金钱指标”为指导引导农民奔小康的认识是片面的、有害的.农业区域优势产业化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快速致富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29)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农村十多年来的改革,使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农村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主要是农业特别是粮棉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必须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到本世纪末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广大农民的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水平。(30)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要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优化品种结构,使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在保持粮棉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上来,同时提出了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全面展开。现在,从农村到城市,人们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改革,改革已成为当今中国的大趋势。1、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做出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生产力就成为根本的任务。而要发展生产,不通过发展商品经济是办不到  相似文献   

10.
由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发端,在80年代初席卷全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迁,中国农村由此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实质,是集体向农民家庭转让土地的使用权,农民因此成了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取得了生产的自主权和产品的分配权,农民家庭又成为组织生产的单位.农村经济因而出现了两种发展势态:1、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  相似文献   

11.
根据安徽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分析了加入WTO后我省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加入WTO后应通过制定农业保护政策,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农产品流通与市场体系,加强对农业科学的研究和成果推广;加快科研体制改革,增加科研经费,加强动植物良种繁育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强化动植物种植资源的保护;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共产主义中国在1978年底着手贯彻一项激进的纲领,放松中央计划和调整改组中国农村:废除集体经营,重新开放市场.使农村经济适合农产品生产.家庭耕作结束了生产队干部决定农民如何生产、何时生产以及付给多少报酬的权力.改革使农民从集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打开了新的机会之门,并大大改变了农村的权力分配.由于国家开始使自己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公共部门的作用下降,个人和市场在经济中变得更加重要,以及农民对自己的生产有了更大的控制权,人们指望农民会不断摆脱干部的滥用职权和腐败.但实际情况正相反: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农村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场改革在改变农民经济地位的同时,也改变了农民的政治身份:由原来的人民公社社员变成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变成了农民。经过近20年的市场化的改革,农民在从社员变为农民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些变化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具有什么意义呢?职业分化:农业农民和非农业农民农民在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之后,第一个变化是相当一部分农民放弃祖祖辈辈从事的种植业,走上了非农化的道路。非农化从职业上讲,就是从农业转…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改革与农业的发展.当我国农村改变了以集体经营为唯一经营方式的旧体制之后,农业生产开始结束长期以来的自给半自给生产状态,农产品商品市场开始得到发展.现在,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的,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还必须建立和发展农业生产的要素市场,即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与土地市场.家庭经营要有效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演进,也必须在推进土地转移到种田能手的过程中,改变农民户户都在经营土地的现状,使土地经营权相对集中于部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受到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初步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产品和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产品总量供需基本平衡,收购市场购销两旺,收购价格全面回升,预计全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将上涨11%左右。同时农村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问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我国,农村市场是全国市场的主体。它既是农产品最丰富的供给地,又是工业品最广阔的销售市场。十年改革,改变了供销合作社长期来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国营、集体、私营、个体等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和多种商业渠道并存的格局。这对促进商品生产发展,活跃城乡交流,繁荣经济,方便农民生产生活起到了积极作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基本形势 我国的农产品价格改革,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二年的历程。十二年的农产品价格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从1979年到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经济理论界称之为起步阶段。在这阶段,农产品价格改革主要进行了两次大的价  相似文献   

18.
“九五”时期,中国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将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按照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到本世界末,农村发展的基本任务,一是稳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二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生活水平.主要农产品生产总量的目标是:粮食5亿吨,棉花525万吨.肉类4850万吨,水产品2850万吨以上.农民收入达到的目标是:按照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元,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完成旧体制向新体制的  相似文献   

19.
回顾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2月—1984年10月)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前夕,改革的重点在农村。主要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以较大的幅度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发展城乡商品交换;撤销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20.
中国12亿人口,有9亿多是农民。因此,农民不富,中国就富不起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安徽省率先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得到超常规的高速发展,从而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大幕,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中又不断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与负担不断加重等矛盾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如何深化农村改革,已成为推动农业生产继续高速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成功的探索:安徽河北的公粮制改革成效卓著  众所周知,财富的积累一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