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控制人口数量 ,需要降低生育率 ,实现生育转变。只有实现生育观念的转变 ,才能说完成了生育转变。农村传统生育观念有其形成和存在的环境 ,其转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生工作“三结合”活动的开展 ,正是通过利益导向对农民生育观念的影响 ,引导、加速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 ,形成新的农村生育文化。吉林省农村生育率的下降并保持低水平稳定、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 ,证明了“三结合”这种计生工作模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育是人口生产过程的首要现象,生育率是影响人口状况的要素之一。研究人口生产过程。制定人口政策,解决人口问题,首先要对生育率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对河北妇女生育率转变过程的回顾,分析影响妇女生育率转变的原因,旨在能对影响生育率转变的主要因素有较深刻认识,以便实施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纵观一个人口或若干人口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不同年龄的年龄别生育率具有显著的差异。一般来说,生育率在15~19岁较低,这是由低向高转变的加速阶段;20~30岁通常达到峰值,然后逐龄加速下降。不同国家与地区在不同时间的年龄别生育率差异也是不同的,有的差异很大。 在控制条件下,生育率峰值在20~24岁之间的,称为早期生育控制型;生育率峰值在30~34岁之间的,称为晚期生育控制型;介于两者之间的,即生育率峰值在25~29岁的,称为中期生育控制型。从中期生育控制型向早期生育控制型逆向转变,以及其间峰值年龄别生育率前移等连锁性逆向前移,就是生育率的反弹现象。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生育转变是中国人口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少数民族生育转变为认识中国生育转变历程提供了多样视角。使用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描述了不同少数民族生育指标的变化,并使用分层线性模型区分了民族内部以及民族之间的差异如何解释不同民族生育行为的差异。研究发现,各民族的总和生育率都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大多数民族的总和生育率接近或低于更替水平,部分民族的总和生育率近年来略有回升。少数民族生育行为存在很强的异质性,不同民族生育模式不同。民族特征对生育行为的影响仍然存在但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民族内部的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差异超越民族之间的差异成为影响少数民族生育行为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伴随生育率下降的人口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几十年来,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发生的生育率下降,已被称为人类历史及人类社会上的一次生育革命,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即由高生育率、高死亡率转变为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已经或即将在一、二十年内完成。相当时期以来,由于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降低生育率上,加之生育率下降又如此急速,使得很少有人在注意伴随生育率下降而来的问题。本文旨在考察中国生育下降的历程以及所产生的影响。中国的情况引人注目,因为  相似文献   

6.
伊斯特林生育理论与中国农村人口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伊斯特林生育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农村人口生育率转变的特点,探讨了解决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的解决不仅要依靠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更要注重非政策因素对生育率转变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例证。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育率转变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七十年代以来,我国生育率发生持续转变,分析影响转变的主要因素,并对各因素的作用程度作出定量对比,对于预见生育率发展的未来趋势,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具有战略意义。 一、从生育率的地区差别,看经济因素在生育率转变中的显著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与资源分布不匀,各地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对比各地总和生育  相似文献   

8.
稳定低生育水平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人口已处在低生育率阶段,但人口过多仍然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保持低生育率,调整人口规模和结构是今后长期的任务。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稳定低生育率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有利条件。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法从社会经济发展、生育观念的转变、“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孩”政策的兑现、生育率的水平及其地区差别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人口的现状。指出城市化将成为21世纪中国生育率下降空间拓展的主要动因。生育观念的转变,是长期稳定低生育率的直接必要基础。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和取得的经验为稳定低生育率提供了有利的起点,而盲目乐观情绪不利于稳定低生育率。出生性别比偏高和人口老龄化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背景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明确指出;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增长的卓绝努力下,中国人口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为我们几十年为之奋斗的低生育率目标已如期实现,90年代中国的生育水平开始持续地低于更替水平,目前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与多数欧洲…  相似文献   

10.
以孩次递进与生育间隔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中国计划生育已推行了20多年,如何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与分析中国妇女生育率,尤其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妇女生育率及其变动趋势,正确估价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妇女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帮助我们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指导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以进一步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排除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婚姻结构与孩次结构影响,因而比妇女一般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妇女实际生育水平,同时与中国现行生育政策联系最为密切的孩次递进比指标,对近20年来中国妇女生育率变动趋势与生育政策实际执行效果作一粗浅的分析。文中分析所使用资料为1988年中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产业化的进程,人口的发展逐渐由自然生育模式转化为控制型生育模式,这被称之为生育率革命。本文就生育率革命的历史背景、理论转变沿革和最终的形成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聚焦育龄人群“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现象,综合考虑生育意愿、生育条件、生育结构3个维度,根据低生育率相关理论,构建生育综合指数,观察分析当前中国低生育率现状并进行省际比较。研究发现,全国生育综合指数的平均值为0.492;生育条件指数值最低,反映了就业和收入因素及缺乏生育支持对生育率的制约;各省(区、市)育龄人群的结构特征较为一致,而生育意愿和生育条件的异质性较大;生育综合指数与总和生育率呈现正相关性,生育综合指数每提高0.1,总和生育率将会提高0.286。提升生育意愿将有助于提升总和生育率,但生育条件和生育结构尚未能有效发挥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需要建立完善并长期实施生育支持政策,以重塑人群的生育观念、改变其生育行为。  相似文献   

13.
从两种模式的对比看乡镇企业发达地区的生育率转变机制朱宇近年来,生育率转变的社会经济机制已成为人口研究的重要课题。〔1〕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乡镇企业对农民生育观念转化和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导致我国许多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生育率下降引起的。人口生育率急速的下降与我国严格的生育政策紧密相联。但计划生育政策不是中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是使人口老化加快的主要原因。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的低生育率、低惯性增长和过快的人口老化的新形势,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现行生育政策并予以调整。作者主张,从现行追求低生育率控制人口数量的生育政策宜调整为低生育率与调控结构并举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发展的生育率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运用相关、回归和路径分析方法,从时序与截面数据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生育率效应作了系统实证分析。研究指出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生育率水平的终极性因素,但其直接影响力较小,更多地是通过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生育率的变动。经济发展是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基础和实现人口控制的长期条件,文化水平在生育率转变中起特殊重要的作用。作者还分析了造成生育率时序、地区和城乡差异的原因及进一步降低生育率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中国自1949年以来,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领域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生育水平出现了由高至低的转变。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全国总和生育率稳定在5.8左右,自70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迅速下降,由1970年的5.81降到1988年的2.31,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控制人口增长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计划生育实践表明,中国是在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出现生育率转变的,这与其说是对  相似文献   

17.
论生育政策与中国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李建新 《人口研究》2000,24(2):9-15
中国人口老龄化主要是由生育率下降引起的.人口生育率急速的下降与我国严格的生育政策紧密相联.但计划生育政策不是中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是使人口老化加快的主要原因.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的低生育率、低惯性增长和过快的人口老化的新形势,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现行生育政策并予以调整.作者主张,从现行追求低生育率控制人口数量的生育政策宜调整为低生育率与调控结构并举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已经达到低生育水平,但对真实生育率却一直迷茫,人口规划与宣传口径与实际调查统计长期严重脱节.为了推进低生育水平研究,文章综述了低生育率类型的划分口径,并对若干生育率或出生漏报率的估计从方法上做了简要评论.借鉴国外低生育因素模型,文章对中国具体情况的研究发现:推迟生育对总和生育率具有显著压抑作用;而子女性别偏好对生育率的影响方式已经从多生转向性别导向的人工流产,因而也会显著降低生育率.文章还通过示意性测算表明,在低生育率研究中忽视其他抑制因素便会导致夸大出生漏报对生育率的影响.此外,文章还对近年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乃至全国生育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口转变与生育转变的理论,人口学家曾作过许多不同学科角度的研究和探讨。从人口学的角度看,“人口转变”是指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经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的过渡阶段),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的转变。而“生育转变”则不仅是由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转变,而且还包括生育作为三位一体的社会现象,所具有的数量、时间和性别特征的转变,即由以早生、多生和择生(生男)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生育向以晚生、少生和生男生女顺其自然为基本特征的生育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20.
影响中国妇女生育率下降的社会经济因素与对策建议李宏规,杨恂人们的生育行为是由生育愿望决定的,而生育愿望取决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降低生育率并不是仅仅依靠计划生育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它的下降还是要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要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