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诚信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诚信文化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并呼唤诚信文化。在加强诚信文化建设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增强国人的诚信意识,确立全民的诚信理念,搞好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形成全覆盖的诚信制度,发展开放型的诚信文化,做好全国性的诚信宣传工作,全方位地发挥诚信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诚信政府 提高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诚信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政府的诚信又是社会诚信的核心,对社会各个领域起着引导、示范作用。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一个缺乏诚信的政府,其公信力必然会受到影响。文章阐述了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对当前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建设诚信政府的角度出发,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司法诚信代表着国家司法机关在广大人民心目中的公信力,实践中司法诚信缺失的现象影响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为此必须构建司法诚信的制度体系,包括建立司法人员诚信宣誓制度、司法人员诚信档案制度、司法信息公开与反馈制度、量刑改革和案例指导制度、司法回访制度、司法不诚信的曝光与制裁制度以及改革与完善审判监督制度,以保障司法诚信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刘焱华 《中华魂》2021,(1):2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如何通过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掌握工作主动权和打好工作主动仗,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已经成为新时代赋予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企业...  相似文献   

5.
试论大众传媒的公信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信力是大众媒介最主要的竞争力 ,是媒介生存、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 ,媒介要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它首先要有很高的公信力。大众媒介树立品牌的关键就是自身的公信力 ,因为品牌就是信誉。公信力也是媒介获取受众资源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因为受众都信赖诚信的媒体。  相似文献   

6.
政府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政府在权力的行使、职能的履行等方面仍存在政府失信的现象,这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和根源,必然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危害构建和谐社会.为此,应该把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从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上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不仅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政府失信,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之一,必然会危害构建和谐社会。在政府诚信建设中,要从诚信理念、诚信制度和诚信行为和诚信监督四个方面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群体的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十分严重,与其知识层次极不相称。其诚信缺失,体现在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层面。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冲击,文化积淀中封建糟粕的影响,应试教育积弊造成的缺憾,高校德育偏颇带来的问题,诚信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等。对此,应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德育工作,突出诚信教育;倡导“自律”精神,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建立约束和惩罚机制,把教育与处罚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文章遵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的指导思想,对如何认识先进典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慈善组织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外部的诚信监督,没有实现完全独立以及完全非营利性,社会信任危机严重.应从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入手,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社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传统,是精神信仰与社会结构的结合。对社神后土的崇拜集中表现为一种年度周期性的公共区域信仰传统——社日。社日尤其是春社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习俗与禁忌,民众在社日活动中巩固和强化了稳定的信仰共同体和地域共同体。晋南万荣县庙前村的后土祠农历三月十八传统庙会,由于独特的文化土壤,延续了古代春社的节日传统。通过对后土祠庙会的具体描述和分析,概括了古代春社具有原始性、公共性、宗教性、娱乐性等特点。同时指出古代春社发挥着寄托民众美好理想、规范民众生活、维系乡村公共秩序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或明或暗的、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意识的支配。民间信仰亦是如此,具有朴素的人神交换观念和鲜明的世俗性。这种主客体间相互交换的观念是构成我国传统熟人村落社会庇护秩序的基础要素之一。因此,通过对公民责任和公民品德的积极实施来改变村民消极的公民权利意识,消解交换观念下的庇护关系原则,培养村民公共规则下的利益诉求与获取方式,是改变传统村落治理秩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论帝制中国的君权合法性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文化人类学中拟剧理论和当代文化叙事学的某些视角,帝制中国所有与君权合法性相关的制度、行为、政策、言论、神话、仪式、名号等,都可以理解为一种合法性叙事与表演,透过这种民族集体的或文化整体的连续表演和叙事,就可以发见绵亘于古代思想世界中的君权合法性信仰系统。其中,基于君德的合法性信仰为其核心,而基于君主受命于天的合法性信仰、基于君主显赫功绩的合法性信仰以及基于君主正当名分的合法性信仰则是其重要内容,它们在君权合法性的生成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朱大仙信仰在港澳部分渔民之间虽然已流传了80多年,但并不为大众所熟悉。文章从历史学与文献学角度对港澳朱大仙信仰的来源做了研究,重新深入讨论了香港大澳龙岩寺与朱大仙信仰的关系,包括“朱大仙是朱明皇朝后裔”“大禹化身”和“朱大仙即朱立仙”等说法。由于民间信仰会随着不同地域和社会、不同信仰社群的发展而产生变化,故而在深入了解、探究乃至在将其“文化遗产化”时必须尽量回溯到最初时刻,从源头梳理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信念作为人的精神支柱,能产生现实的力量,鼓舞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能。人文价值信念是信念的一种,体现和凝聚了人的公共诉求,为人的价值存在方式确立了合理有效的坐标,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信念。确立这个主体信念的路径,具体为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理论支撑、大力开展人文教育公共实践活动和切实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探求与开掘这些路径,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象从根本上确立人文价值信念,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世界兴起的"信仰复归"浪潮中,约翰·厄普代克创造出小人物"兔子"。"兔子"的追寻信仰代表了作者本人对于信仰问题的探索。作者通过展示"兔子"在信仰追寻中的宗教观念变迁,深刻地说明了宗教信仰已无法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精神指引;"信仰复归"已不能成为解决现代人"精神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形成满人、汉人、蒙古人与回民等人群与维吾尔人杂居的社会格局,随之带来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格局的变迁。吐鲁番非伊斯兰信仰的处所有官府坛庙和佛寺道观,其中尤以佛寺道观庙宇成为民间信仰的社会空间。吐鲁番佛寺道观庙宇建构了信仰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桥梁,其从清代至民国前期经历了兴衰起伏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8.
法律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它是关于人类世俗社会生活秩序与规则的信仰,其核心信念是公平正义。法律信仰具有物质利益性、普适性、公开性的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是法治和谐,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契约文化得到高度统一的集中表现。法律信仰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确立法律信仰的过程中,需要正确把握好三大关系;相信与怀疑的关系;希望与失望的关系以及爱与理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郑和出身于穆斯林世家,在伊斯兰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后因身份的变化,其信仰也变得复杂。学术界有人认为郑和是位多信仰者,但根据史料分析判断,一种更符合历史事实的认识呈现于世人,即郑和内心信仰伊斯兰教,并且笃信一生;而他参与其他宗教,只是其政治身份和宗教包容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转型期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应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重要战略武器。当前,大学生信仰出现了主体迷失性、选择功利化、文化内空化等危机问题,应通过坚守信仰底线,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运用辩证思维保底,正确对待信仰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和阵地意识,主动出击,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树立全局意识,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应对文化多元化等路径对他们进行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