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王伯年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26-29
在数学上将客观定律用量的分量形式表达为对坐标系具有不变性的方程,是张量分析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此,需从单一一的基矢量组发展为对偶的两个基矢量组,文中给地偶基几何意义解释的新证明,进一步阐明了“同变”与“逆变”的含义,说明“同变”较为现在广泛使用的 相似文献
4.
刘良忠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将射影平面上的点集和直线集分别与三维矢量空间的矢量集建立映射,使射影平面上的点线结合性表现为矢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利用矢量的性质来解决射影平面上的点线结合性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芦春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李商隐骈文的对偶在方法、句式以及句内、句间关系、总体表达效果方面成就颇高,这种成就不在于方法和形式上的创新,而在于作者能在遵守对偶基本修辞规范的情况下,灵活自如、淋漓尽致的表情达意,使骈文从内容到形式、从微观到宏观都呈现出骈丽之美. 相似文献
6.
芦春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3):101-106
李商隐骈文的对偶在方法、句式以及句内、句间关系、总体表达效果方面成就颇高,这种成就不在于方法和形式上的创新,而在于作者能在遵守对偶基本修辞规范的情况下,灵活自如、淋漓尽致的表情达意,使骈文从内容到形式、从微观到宏观都呈现出骈丽之美。 相似文献
7.
刘锦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4):86-90
对偶是汉民族心理的、思维的、语言的三方面的结晶 ,是汉民族特有的语言现象 ,这种修辞方式具有对称性、重复性、完形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也是对偶具备外部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内部语义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学生已熟练掌握的矢量合成及矢量投影定理,提出了用旋转矢量来记忆并理解工程力学课程中非矢量的、难以掌握的、大量的公式和定理。即:利用三角函数的正交性,将公式中的各代数量定义为平面上可绕一点旋转的矢量表示,再根据矢量合成定理及矢量投影定理表达公式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林一顺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4):14-17
对偶是毛泽东诗词创作中运用的最重要的传统修辞方式之一。毛泽东诗词中的对偶句具有语言精约、意蕴深邃、对称和谐、文采辉煌的特色,成为安排时空转换、塑造艺术形象、突出语意差异、抒发大“我”情怀的有力手段,其手法变化多方,流转自如,达到了文质相胜、语意两工的高度,显示出“古为今用”、独领风骚的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0.
对偶的文化意蕴琐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祥馥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2):112-114
对偶作为汉语修辞技巧之一,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文章从哲学内蕴、形式美、语言文字特性等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对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认为对偶是一种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纺织行业的绣花机、针织横机应用中,为了改善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系统下产生低频共振、高频失步和转矩下降的问题,课题组基于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数学模型,利用三相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推导了基于双H桥逆变电路两相SVPWM方法,并结合坐标变换、矢量控制和PI调节,在MATLAB/Simulink下搭建了一种新型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模型。电流仿真结果显示电机在运行后0.3 s内电流达到稳定,速度仿真结果显示:电机低频运行转速在0.018 s时响应且稳定无振荡,高频运行时转速达到峰值后转矩稳定。课题组提出的方案能够提高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在振荡、失步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对偶的认知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广元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5):58-61
对偶是汉语传统的特有的修辞手法。从认知的角度看,对偶的形成受到人的认知心理上的对称性原则的影响。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对偶的形成动因和机制可用对称象似动因来解释。其实,在我国人们早就有了这方面的认知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谭德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本文以新的理论视角 ,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对偶在律诗中的美学功能问题。认为对偶在律诗中对情感的表现具有稳定支撑和适度强化的作用 ,同时对于诗的空间呈现和境界营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 ,对对偶造成的对称对比的美感和巧智的美感以及对偶在律诗中的位置安排问题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对偶是最具有汉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修辞方式之一,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汉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本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对偶与汉民族思维方式、对偶与汉民族审美意识、对偶与汉民族心理及对偶与汉语本身特征等几个方面,阐释了对偶与汉文化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并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董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5):90-91
尽管Antithesis与对偶作为辞格 ,有相似之处 ,但Antithesis只基本相当于对偶中的反对。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两者的类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Antithesis,同时又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差异性以便在翻译与写作中使译文和作文更加生动与地道 相似文献
16.
申焕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5):95-97
曹植诗歌的对偶不仅词性相对,而且形式对仗。比如"朝夕"、"俯仰"式对句在诗中的运用,这种句法格式,成了六朝诗人写作的样板。曹植对五言第三字的锤炼特别用心,尤其表现在对动词的选用上,形容词动用、副词动用、名词动用的情形很多,诗句传神生动。 相似文献
17.
张廷华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1):26-30
通过动物繁殖和生存的经济学均衡分析后认为 ,繁殖和生存的边际产品转换率MRT♀♂ 在不同动物种群和同一种群不同动物个体的变化 ,可形成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 3种形式的对偶婚姻。人类不同形式的对偶婚姻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上的适应 (本能 ) ,而且也是一种文化上的适应(智能 ) ,也和动物婚姻一样符合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8.
王艳娟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9(1):42-43
对偶在各种语体中几乎都有使用,但表现形式却不尽相同。其原因在于语体对对偶的制约以及对偶对语体的适应,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同时也符合适应题旨情境的修辞原则。 相似文献
19.
高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对偶修辞格广泛运用于诗歌、散文和其他文艺作品及日常生活中,其在汉语构词和运用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并在思维模式、美学追求、民族心理等方面折射出深厚而独特的中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齐文榜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6):116-120
对偶是律诗体式的基本要素之一。初盛唐时期,对偶名目虽多,但却禁忌虚与实构成对偶。律诗至杜甫,勇敢打破"虚实自对"的对偶规范,大胆采用虚实对法,致使律诗体式的要素——对偶发生变异,从而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律诗变体"虚实对体"。此体与拗体律诗堪称杜甫律诗变体中的双璧,是杜甫为唐代乃至整个古代诗歌体式的丰富性做出的重要贡献,杜诗"备众体、兼正变"的特点,藉此愈加显得突出和鲜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