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叶辉 《唐都学刊》2000,16(4):76-79
《草堂诗余》是一部南宋人编辑的词总集,它繁盛流行于明代,对明代词坛影响深远。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草堂诗余》在明代的繁盛流行情况,并从明人对词的音乐体性及抒情特质两方面入手,探讨了明人广泛接受《草堂诗余》的积极原因。  相似文献   

2.
<草堂诗余>初选本之首要功能是坊间流行的音乐唱本,其中所涉文人词理应具有流行音乐之特质,我们理应认同其在流行音乐文学视野内的存在状态.通过对准<草堂诗余>初选本所选词人情况及题材分类情况的具体考察,可推知作为流行音乐化的词所具有的文本特点,即:流行音乐化的词人有其独特构成;流行音乐化的词不仅重婉约,不排斥诗化与豪放但力拒骚雅;作为流行音乐化的词其实际功用很强,将词视为恋情相思与闲情逸趣的同义语是不准确的;流行音乐化的词对题材的思想深度与文学意蕴要求不高;若想当然地以为<草堂诗余>因为是流行唱本,则充斥着淫靡之音的话,那是误解.  相似文献   

3.
周明秀 《社科纵横》2005,20(4):162-163
“诗余”是古代词论中出现率极高的范畴。作为对词的称谓,它包含着对词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过程的认识,凝聚着古代词学家对词体价值地位的思考,也成为词体不断新变、从艳俗走向雅正的理论依据。“词为诗余”的观念显示出中国古代词学思想与诗学思想的相融性。  相似文献   

4.
张仲谋 《阅江学刊》2013,(3):106-115
明季词人卓人月和徐士俊共同选编的《古今词统》与陈耀文《花草粹编》、沈际飞《草堂诗馀四集》等共同代表着明代词选的水平与特色。该选本努力超越流行数百年的《草堂诗馀》的范围与手眼,并试图建立一种大一统的词史统序,即合古、今为一体,而着意强调今词即明词的地位;合婉约、豪放为一体,意在打破嘉靖以后贬抑豪放独尊婉约的倾向;合词史百汇于一体,既开拓了选源也丰富了词史。这是对《草堂诗馀》系列选本长期垄断词坛的反拔与重构,对清初词坛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代散见词话的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明代笔记中关于明代词人生平行状的记载,如明代重要词人马洪的生平资料,就主要见于徐伯龄《蟀精隽》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两部笔记。二是明代诗话、笔记中多载明代词人佚作。《全明词补编》尽力网罗,仍有遗漏,如《蟑精隽》所载刘泰《点绛唇》,《六砚斋笔记》所载张铁《念奴娇》均为佚词。三是从明代学术性笔记中采摭词史佚闻,亦可构成对词史或词学接受史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张仲谋 《阅江学刊》2009,(1):102-108
2004年出版的《全明词》和2007年出版的《全明词补编》,共收明代词人1860余家,词作两万五千余首。其中不少词作序跋或附注,涉及词人、词史、词律、词籍,成为在词话、词籍序跋和词选评点之外旁逸斜出的词学资料之一系。  相似文献   

7.
张仲谋 《阅江学刊》2014,(3):88-103
明词别集是明代词学文献的重要一翼,对于了解和把握明代词学的发展与传播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然而,由于明词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得到系统清理。关于明词别集的甄别认定,应该注重“已有”或“曾有”,而不以今之存否或存词数量多寡为判断标准。具体的判断依据与操作方法可称之为“五看”,即一看明词别集的编刊流传;二看明代以来私家或官修书目著录;三看有关明词别集的序跋;四看明人诗文别集中其词单独成卷且有词集专名或有专题序跋者;五看明清以来词集丛编、丛刻中小集收录之情况。赵尊岳倾其半生精力辑成《明词汇刊》,于明代词学文献建设厥功至伟,然而,其于明词有见必收,裁词加题,其中有仅存一阕二阕者亦视为专集,这从汇辑明词的角度来看是完全必要的,若一例视为别集则似有未当。根据以上所言“五看”之法,目前所认定的明词别集为七十九家八十余种。  相似文献   

8.
陈水云 《求是学刊》2014,41(6):127-133
桐乡汪氏是清代重要的词学世家。汪森是清初浙西词派的重要成员,在他周围还形成了一个以华及堂六客为代表的文人群体。他不但协助朱彝尊编成《词综》一书,而且对浙派词学理论的建设贡献极大,提出了尊词体和宗南宋的审美主张。正是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孙辈汪筠、汪孟、汪仲鈖等发展了他的词学思想,并促成了汪氏词人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尚慧萍 《社科纵横》2014,(10):141-143
"意趣"是诗论中广泛使用的审美范畴,在宋代被引入词学批评中,在张炎《词源》中与"清空"、"骚雅"并列成为三大词学范畴,丰富了我们对词体的理解和对词作创作的认识。"意趣"范畴在词学中的内涵主要指词作中表现出的词人的不同凡响的胸襟怀抱,着眼在词作立意的清新脱俗、宏远澹宕。它在词论中的形成是词诗化的理论体现。  相似文献   

10.
《求是学刊》2018,(4):141-147
以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保存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仁爱邑侯永定阴阳生僧巫省役德政碑》为引,结合历史文献,探讨官方"阴阳学"始于元代的阴阳教学和管理机构,发展至明代,更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地方性官方机构,主官方阴阳学教学和管理之职,兼司钦天监之责,及组织官方的祭祀仪式。而碑文中"阴阳学"的人员包括有职官训术、阴阳生、阴阳僧、巫等,文献记载这些都必须是通阴阳、懂术数之人,其中职官和阴阳生多为世业子弟传承的,而职官的荐举是严格的,阴阳生更是明代世袭阴阳户籍中的力役,所以,明代"阴阳学"是官方掌控属邑阴阳人士的主要机构。因此,该碑文为研究明代"阴阳学"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明天启年间唐琳校点本《韩诗外传》一部.该本系据程荣《汉魏丛书》本翻刻,是清初常熟藏书家钱兴国与曹炎递藏的善本.该本共载录了唐琳与五位晚明评点家对《韩诗外传》所作的二百五十余则评语,是明代唯一一部集评本《外传》,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些评语对《外传》的艺术特点进行了精彩的揭橥,使这部静默已久的西汉元典焕发出文学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熟谙《风》《骚》中的词语、语句及典故,在诗歌创作过程常常会为诗人所接受,成为自己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发挥文学的积极作用。大凡唐代诗人,没有一个未受过《风》《骚》精神的熏陶。在他们的诗作中,人们总是可以或多或少地见到《诗经》与《楚辞》语典之身影。唐代诗人对《风》《骚》语典的接受极其认真、普遍而广泛,犹如江海,不胜尽勺。仅举《诗经》"飞蓬""黍离""甘棠"与《楚辞》"摇落""惆怅""木叶"之部分语典,粗窥唐代诗人对其接受之概况,以收管窥见豹之效。  相似文献   

13.
史华娜 《阅江学刊》2012,4(5):143-148
张先最早将和韵的创作方法用于词中,在和韵从诗坛延展至词坛这一过程中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追和词的产生则在具有典范意义的词人词作出现之后。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是现存最早的追和词。直到北宋末年,追和词仍寥寥无几。第一个在词中大量追和前人的词人是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王之道。苏轼、周邦彦作为典范词人在南宋受到较为普遍的追和。金元时期代追和词数量少,追和范围小,但对于苏轼词的追和仍然清晰可见。明人对于唐宋词人词作的追和热情十分高涨,追和词数量大增,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清代追和之风兴盛,词人追和态度严肃,和词总体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梁书民 《太平洋学报》2013,21(6):89-101
通过对《山海经》、《梁书·诸夷列传》等古籍记载的扶桑国、女国、毗骞国等古国地望的考证,以及对唐代《华夷图》、元代《东南海夷图》和《西南海夷图》、明代《内板山海舆地全图》及清代《大清统属职贡万国经纬地球式》等古地图的地图投影方式进行研究,清晰再现了中国古代发现世界和测绘世界地图的历史脉络。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的地理发现范围广阔、领先世界,在1375—1392年期间采用先进的横轴等距方位投影绘制了精确而完整的世界地图。从古地图中不仅破解了困扰地图学1000多年的谜题,而且见证了中国地理大发现——中国发现世界——并非传说。  相似文献   

15.
略说古代史家史学批评的辩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史家刘知畿在总结以往史学发展的基础上撰成《史通》一书,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到更加自觉的境界。它在理论上的提升和专题评论的广泛展开,上承魏晋,下启两宋元明,大多反映出辩证的认识和方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内涵及其史学价值和理论意义。总结这一辩证方法运用的传统,对当今史学批评的开展,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Abstract:
LIU Zhi-ji,as a historian of the Tang Dynasty,writes the book Shi Tong on the basis of summa- rizing the former development of historiography,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ncient Chinese historical criticism has developed into a stage with more self-consciousness. The advancement in the theory and the expansion in the discussion of certain issues,inheriting from the Wei and Jin Dynasty and initiating the Song,Yuan and Ming Dynasty, mostly reflect the dialectical method and understanding, and greatly enriches the conno- tation,historical merits and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istorical criticism in ancient Chinese criticism of historiography. Summarizing the tradition of using this dialectical method will inspire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historical criticism.  相似文献   

16.
孙卫国 《求是学刊》2005,32(2):117-122
明代纂修的历朝实录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朝鲜的《李朝实录》与《明实录》属同一性质的官修史书。二者在诸多方面互有异同 ,将之予以比较研究 ,有助于加深对官方史学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杨文秀 《唐都学刊》2005,21(5):19-21
唐诗对于研究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安史之乱作为唐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也是唐长安城走向衰败的始点.在诸多唐诗中就反映出长安城的变化.杜牧的<隋堤柳>、温庭筠的<柳长句>、<杨柳八首>等描绘出蔚然成荫的唐都长安;杜甫的<千秋节有感二首>、杜牧的<过勤政楼>、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反映了南内兴庆宫自安史之乱以后的凄凉;从羊士谔<乱后曲江>看到唐代著名的曲江风景区也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