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历史过程,其发生与发展应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外部性力量,是无法建构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的。继政权下乡和政党下乡之后,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的“登场”成为历史的必然。公社体制废除后的村民自治制度,其实质是党支持农民当家做主,在农民的主动参与中确立其主体地位,并将分散的农民吸纳到国家体制中来,以此建立对国家的认同,达到国家治理与村民自我管理的协调,从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制度—示范—创新是村民自治进程的基本运行逻辑,这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性,又充分尊重社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看,中国的乡村治理体制也需要相应的转型,对各种权力资源和治理机制加以整合,实行国家治理与乡村自治的共同治理,并在这一过程中推进村民自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与国家政权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2 0世纪初以来 ,国家政权建设就是我国现代化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前半个世纪 ,由于不能消除赢利型经纪体制 ,各种国家政权试图进入乡村社会的努力都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新政权成立以后 ,国家通过人民公社体制将国家政权直接深入到乡村社会之中 ,实现了政治的一体化 ,虽然摧毁了旧的经纪体制 ,但也毁坏了乡村社会传统的“权力的文化网络”。村民自治则是国家政权在乡村社会重建的一种方式 ,通过它国家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和整合。  相似文献   

3.
党的领导是村民自治的政治前提与根本保证,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社会基层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村民自治和坚持党的领导是一致的。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两委"关系不协调等突出问题,既有历史惯性的原因,也有制度设计的原因,还有现实利益的原因。切实加强和改善村民自治中党的领导,应当做到: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规章制度,合理划分权限;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在中国农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形式。黑龙江省村民自治有着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应针对存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不断发展和完善黑龙江省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5.
基于民政部2005年的全国村民自治现状抽样调查数据,对村支书在村委会兼职对村民自治效果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村支书在村委会兼职显著地提高了村治效果;村支书在村委会兼任主任或副主任对村治效果没有显著影响,但兼任一般委员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村支书兼任村委会一般委员是村支书的最优兼职模式。这一结论对于恰当处理农村两委关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从实证角度对两委合一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6,(3):37-45
民主原则是村民自治的精髓,但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村民自治进程遭遇到了一系列困境,民主精神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越来越淡化,而与此同时威权主义的色彩却逐渐浓厚。重新反思村民自治,竞争性威权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如何摆脱竞争性威权主义的陷阱,走向真正民主的治理,是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3):46-51
农村社区自治是现阶段我国大规模村庄合并后出现的新的治理方式。它超越了地域边界为基础的村治模式,是以社区居民生活为基础形成的全体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自治模式。在治理方式转变过程中,产生了社区性质职能定位、民主选举、社区自组织发展、资产合并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村庄合并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变"村民自治"为真正的"社区自治",对适应农村社会变迁、探索农村社会自治实现形式、推动农村社会治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卫琴 《唐都学刊》2012,28(4):28-32
农村推行的村民自治,应包含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即政治自治、经济自治、文化自治、道德自治等。道德自治是农村村民自治的基础和前提。德治作为一种治国的理念,分道德他治和道德自治两种模式。目前,我国的德治还处在道德他治阶段,真正的道德自治还未实现。在村民道德自治实现以前,中国农村很难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民主自治模式。村民道德自治的前提是道德主体意识的确立,其关键是公共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与乡镇政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社科纵横》2002,17(5):28-30
村民自治有利于基层民主建设 ,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但是 ,我国村民自治和固有的乡镇政权却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因此 ,一方面要加大乡镇政权建设的力度 ,以适应村民自治的要求 ;另一方面村民自治本身要进行制度创新 ,以实现村民自治与乡镇政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潘萍 《浙江学刊》2007,(6):211-214
在村民自治中,农村妇女参与的实现与扩大不仅有赖于政权的现代化和制度安排,同时也有赖于传统性别文化的破除和妇女群众主体参与意识的培养。为此,必须赋予农村妇女以真实的和个体的主体性,建构"横向"的妇女力量整合机制,建立起国家与农村妇女的纵向联系。同时,农村妇联组织必须注重农村妇女参与的草根化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1.
从农村社会分层看村民自治与配套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浙江学刊》2000,(5):49-52
本文首先从农村社会分层出发,在分析了富裕阶层、村一级干部、普通村民三个主要群体之后指出,由于目前农村基层制度不配套,组织机制不健全,对于绝大多数农村来讲,村民自治制度并没有形成范围广大的制度受益群体,而制度的报酬递增机制也因为配套制度的束缚无法形成,因而对于村民自治的未来进程不能过分乐观。在此基础上本文强调,农村基层的制度化、组织化、管理高效化与民主是同样重要的问题,民主化从来不是单方面推进的,不能把村民自治仅仅当作农村基层民主的代名词。村民自治要在中国发展与完善,一需尊重各地实际,尊重业已存在的各种发展模式;二需重视配套制度建设,把民主与健全制度、优化组织设置、提升管理效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针对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而农村社区建设可以为村民自治制度的确立提供需要的帮助并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农村基层民主社会良性运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村庄治理中面临着“两委矛盾”、村委与村民矛盾以及乡村矛盾的多重困境,从而使村庄难以实现有效治理,其主要原因是村庄治理中的体制不合理、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传统政治文化惯性与村民的公民意识欠缺。因此,发展草根组织,使村庄向理性公民社会靠拢,从而建立一种以草根组织为纽带的草根组织、村“两委”以及乡镇政权组织的民主合作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村治困境的解决,以期实现村庄善治。  相似文献   

14.
村民委员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定位与职能重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罗猛 《学术交流》2005,(5):51-55
村民委员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多重职能,是我国农村并存的两种极其重要的社会主体。但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致使在实际运作中造成两者的定性不准、职能交叉、法律人格不清等诸多问题,导致农村社会成为矛盾的多发地带,甚至影响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对二者准确定性、重构职能就成为当务之急。具体为:将村民委员会定性为村民自治、协助基层政权、监督集体资产运营的组织,赋予其类似于《民法通则》中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将其具体经营管理集体资产的职能剥离出去;对集体经济组织应采用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企业化改造,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企业法人。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村民自治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愈来愈深入农村的实际生活中。它已不仅仅是国家治理乡村的一种制度,而且正在内化为国家法律赋予农民不可剥夺的权利。村民自治的深化要围绕农民的自治权利建构相应的保障和社会救济机制,以避免村民自治权利被悬空。同时,村民自治的核心价值是为广大村民的自由自主和自治活动提供制度性平台。这一平台的构建和运行需要相应的组织、财政、文化和社会资源。为此需要根据现阶段社会化小生产的特性,以市场化民主化为导向重建乡村社区。因此,村民自治深化的趋向,一是从组织重建到权利保障,二是从乡村改造到社区重建。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范畴。这是继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的科学结论之后,又一个更加全面的重大科学论断和重大制度安排,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村民自治的率先崛起 ,城市社区自治又迅速突破 ,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化过程中最有活力的基础性部分。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在时间上具有承继性 ,在内容上具有同质性 ,在形式上具有借鉴性 ,在结果上具有互动性。但两者处于不同的背景和生态之下 ,在制度变迁的背景、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发展走向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从总体上看 ,农村村民自治的内在动力较强 ,外部环境则较紧张 ;城市社区自治的内在动力较弱 ,但外部环境较为宽松。  相似文献   

18.
以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有赖于村民的政治参与.广东省顺德市一农村的"村民自治"情况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接受教育程度偏低、传统政治文化影响和村民自治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农村村民政治参与度低的成因.解决的途径在于发展经济,努力提高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加大教育投入,消除文化上的贫困阶层;培养村民具有参与型的政治文化素质;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保证政治参与渠道宽阔畅通.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我国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谢秋运 《社科纵横》2004,19(5):50-51
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 ,村民自治面临着嬗变与超越的契机。城市化促进传统的封闭式村庄向现代的开放式村庄转型 ,作为村治主体的农民其现代性亦随之在不断增强 ,基于此村庄法理秩序的建构具备了更多基础性条件 ;伴随城市化进程 ,“村居”转制渐成一种趋势 ,对此应作好各方面协调工作 ;此外 ,城市化还是城乡基层民主互动的一种重要社会机制。乡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 ,民主化的乡村社会对于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