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陈颂东 《创新》2012,6(6):41-45,126,127
2001年以来,随着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实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均有所增加,城乡基尼系数逐渐下降。但是,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和现行财税制度仍制约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因而,为增强财税制度调节城乡居民收入的作用,应构建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模式,完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健全房产出租的税制体系,开征资本利得税并增加财政"三农"支出。  相似文献   

2.
陈颂东 《创新》2014,(3):48-54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现象,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居民、企业收入向政府流动,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较低,这是我国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造成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生产税是政府收入的主体,国民收入再分配阶段收入税调节乏力。因此,要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就必须尽快完成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变、调整消费税税目和税率、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并消除经济型重复征税,开征房产税和社会保障税,建立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谢舜  魏万青  周少君 《社会》2012,32(6):86-107
本文利用CGSS2006数据库,对政府转型下的宏观税负、民生财政支出和地区收入差距等与个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1)宏观税负对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影响;(2)总体而言,政府公共支出增进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3)从公共支出结构看,地方政府基建投资对于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效应,政府用于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的支出对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效应;(4)科教文卫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对市民与外来人员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郑伟  李庆晗 《阅江学刊》2013,(4):95-101
利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考察我国制造业产业关联特征;并基于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制造业细分行业间的网络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产业间网络结构内在机理。总体来看,制造业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均呈增长的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力系数明显上升,感应度系数也有所上升;重工业部门感应度系数排名稳居前列;轻工业中除纺织业外,感应度系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制造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以低成本、低利润、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缺乏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弱为基本特征。随着国内原材料成本上升、政策环境日趋严厉,制造业的困境日益明显。而金融风暴的袭击更是加剧了制造业的生存危机,因此以危机为契机,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已经是迫在眉睫。文章以产业升级理论为依托,以珠三角制造业为例,详细剖析了其存在的困境以及导致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推动制造业升级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外贸易取得耀眼成就,但有关是否实现外贸及产业升级的争议一直在进行.浙江作为外贸大省,其出口制造业产业升级既表现出了自身特征,也具备全国的共同特征,即浙江制造业实现了量的增长,质的增长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表现在制造业中传统产业的生产深度继续保持或有所提高,一般贸易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外贸竞争力较强,出口复杂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优势增强.但是存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深度低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高新技术产品对经济的贡献度不足等问题.为此,必须转变现有的出口导向型外贸战略,树立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观念,充分利用好国际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两个典型制造业中心浙江和广东为例,就制造业集聚之集聚经济与区域制造业发展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宏观的制造业结构、中观的行业集中度以及微观的集聚企业类型三个视点切入对浙江与广东制造业集聚的对比分析揭示,两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的实证检验表明,两地区制造业集聚所产生的集聚经济对区域制造业发展的贡献不同.这种集聚经济之区域制造业发展效应差异,可从两地区制造业集聚的自身特征差异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霍伟伟  罗瑾琏 《创新》2010,4(3):63-66
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水平整体偏低,且存在显著的行业及地域差异;政策制定者要根据各地区自身的人力资本要素情况,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重点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落后地区还要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创新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9.
个人收入所得税从性质上来说是一种收入调节税。在实践中,个税调节作用的公平性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贫富倒挂、税收流失和税负不均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分类所得税制度存在弊端、收入多样化难以监控以及家庭税负不均。应当采用分类综合的征管模式,加强税源监控,严格执法制度,并借鉴国外的申报方法,从而实现个税调节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飞机制造业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兴长  葛林 《社科纵横》2010,25(10):51-54
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支线飞机于2010年4月首飞成功,开始了自行研发运输类飞机的新阶段。飞机制造业作为典型的不完全竞争产业和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的候选行业,由于其规模经济巨大、外溢效应显著,对各国的经济作用非常突出。本文将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相关理论以及其他学者对于欧洲和美国两大飞机制造公司所做的实证研究,对中国如何发展飞机制造业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whether public expenditure on higher education has an effect on income inequality by increasing enrollment. Methods. Combining data from the World Bank Development Indicators with data from the World Income Inequality Database version 2, we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education expenditure and enrollment rat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education expenditure and the change in income inequality during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Results. We find that public expenditure on higher education has no positive effect on enrollment. Increased enrollment is mainly explained by higher GDP per capita. Using carefully selected Gini coefficients to ensure comparability over time, we do not find a robust relation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expenditure and lower income inequality, contrary to some previous studies. Conclusions.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higher education has very limited effects on enrollment and inequality. This finding, however, does not imply that there are no social benefits from such subsidies. For example, in countries where high marginal tax rates decrease the economic returns to education, governments may wish to compensate for this through subsidies.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财税体制中存在着财力不足、债务增长过快、税收制度和财政支出管理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税制,加快费改税,改革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推进财政法制建设,适度举债防范财政风险等.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effective state and local tax rate for the top 1% of income households as a percentage of the effective state and local tax rate for the bottom 20% of income households in 2002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whether a state has a multi-rate income tax, right-to-work laws, the liberalism of a state's electorate, the average tax burden in a state and past tax policy. Democratic Party strength in state government, Republican or Democratic Party institutional control of state government, change in real per capita income, a Democratic Governor and the change in the share of income going to the top 1% of income households are not significant predictors.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identical for the top 2-5% of income households to the bottom 20% of income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14.
李连芬 《创新》2016,(4):112-120
在新经济常态背景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财政支出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发展养老产业将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必然选择。养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产业调整,缓解就业压力。我国的养老市场规模庞大,并且供不应求,政府高度关注养老产业,为我国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提供了可行性。但是,尽管目前"保险系""央企系""房企系"等社会资本已经注入,养老产业仍然存在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相关产业整合难度大,国民养老观念落后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政策以加强引导和扶持的力度,积极调动社会资源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养老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转变养老观念。  相似文献   

15.
吴优 《阅江学刊》2009,(2):52-62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和强大的基石,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来源,同时也是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部门,环境污染治理是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英、德、关三国针对制造业的不同特点,在环境污染治理费支出、环境相关税收以及固体废物处置等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中国制造业必须走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制造业”发展道路,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实施清洁生产,以环境保护取胜,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为基础,从收入分配和部门储蓄倾向两个方面对居民、企业和政府等国内三个部门的储蓄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尽管居民部门的储蓄率最高,但是,自1992年以来,它实际上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居民部门获得的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和再分配收入均有所下降;企业储蓄率呈现缓缓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在于其主要支出——对居民部门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利息支出长期被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政府储蓄率在经历了上个世纪的低位徘徊之后,于2000年以后急剧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同时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也在不断提高。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为了实现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运行应全面转向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为重点的轨道上。为达此目的,加速财政政策向公共财政转型,增加公共支出和对居民的福利支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对劳动者的支付水平,应成为今后我国宏观调控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7.
吴海波  李曦 《唐都学刊》2006,22(1):141-144
发端于道光十年(1830)的两淮票盐制改革,是清代地方政府在面对盐业日益败坏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无奈选择。以陶澍为代表的盐政官僚希望通过改纲为票来实现推广盐业自由贸易、挽救淮盐颓废、打击私盐和确保国家盐课征收的目的。尽管改革确实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受票法本身的缺陷和咸同兵燹的影响,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事实表明,制度的好坏除了取决于制度本身的优劣以外,同样也取决于制度的推广与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8.
裘斌  齐陈骏 《学术交流》2007,(2):136-140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个政治相对清明、社会比较稳定的“治世”时期。当时的统治集团能够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从而为劳动人民的生产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古代“治世”时期实行的经济措施,主要有解放奴婢,驱民归农;奖励开垦,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厉行节约等等。认真分析古代“治世”的经济成因,对于现今我国农业的发展乃至新农村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的多种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在坚持土地承包制的同时,运用多方力量,完善农业生产的各种设施,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同时,应加快面向农村的各项制度改革,多管齐下,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