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9,(12):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应对国内外复杂情况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其有逻辑的支撑:历史逻辑体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总结;文化逻辑体现了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和凝练升华;发展逻辑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实践逻辑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中国经验,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2.
刘强  李保林  高云 《探求》2013,(2):10-14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把握实践特色,可从坚持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坚持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和彰显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坚持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阔性这样四个视角来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伟大飞跃。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改革观也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而且有些研究还不够充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系统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和逻辑必然。通过对现有一些概念分析比较可知,使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概念更为恰当。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路径有两个层面,即实践层面和文化层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法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两个部分,但主要是后者。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英 《探求》2001,(4):36-38
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对坚持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渊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初步实践也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与实践在认同中继承,在继承中又作出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指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提出许多新的理论观点,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而检验“发展”的客观标准是生产力,即所提出的新的理论观点,是否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三大初步总结、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进一步概括的十二条,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它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我们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双百方针”,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和繁荣文学艺术,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定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有效运用特别是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破解21世纪人类社会的问题挑战与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大势中的有效运用特别是创新发展。这一双重定位既有所区别,同时又相互包含、内在统一,双维呈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返本开新、守正创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另外双重理论定位。文化侧重价值理念与思想观念,精神侧重心理状态与意志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对两者的自觉传承与创新转化,把两者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这一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结合的过程。而新时代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于历史性和现实性中构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一环。作为形态逻辑的演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富强、民族解放、为世界谋大同相结合产生了理论切中现实的基本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职责,其出场具有革命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探索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政党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如何驾驭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等问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其在场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属于中国,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立场凸显了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较量中取得胜利的压倒性优势。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定 《社科纵横》2008,23(9):10-12
当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成果颇多,但总体上没有把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作为一个专题进行研究,理论上的逻辑论证显得很是薄弱,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远未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论证逻辑构思的现实性,也就是意义,论证逻辑构思的可行性,也就是框架设计,这两点恰恰是我们当前在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时所最为缺乏和不足的地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线来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是一种全新的理论探索.这种探索具有现实性,以道路为主线构建符合我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符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同形态的逻辑发展进程;符合我们的现实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展历程.这种探索具有可行性,这个理论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可以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开并通过"什么是社会主义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 三个主要层次来构建.  相似文献   

10.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对于深入把握新时代党的宗教理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中国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回答了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问题,明确了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宗教工作的前进方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即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不问断地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创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领导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前提、思想保证、物质基础,创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外部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创造了一系列独创性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自己的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理论贡献,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做了充分的思想酝酿与理论准备,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形成的历史和逻辑的起点,而且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指导原则。毛泽东在探索中既留下了成功的经验,也留下了失误的教训,这两方面都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因此,不论是从历史实践上还是从理论逻辑上说,毛泽东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敦送  张传真 《创新》2009,3(2):61-64
任何创新理论都是继承前人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产生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进行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一整套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体系。从党的历史看,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次飞跃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逻辑统一。弄清二者的内在联系,对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坚持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实情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根据当代中国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也是今后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伟大方针。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60年的艰难探索、成功实践、基本经验,从根本上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能离开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国特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立的革命道路和毛泽东思想;在当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是中国作风的具体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与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相融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出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相似文献   

15.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指导与理论创新相统一,决定了解放思想所体现的客观性或科学性原则、创新性或先进性原则、人民性或党性原则等特征。解放思想本质上是一个如何付诸实践的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必须既注意排除“左”的干扰,又注意排除右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与当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上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资本和市场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主义,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利用资本主义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面临诸多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破解当代人类发展的历史之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六十年历史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成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以阶级斗争为纲,搞的是革命逻辑;后30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的是建设逻辑。两种逻辑前后相随,互相衔接,完整地反映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奋斗的历程。总结吸取毛泽东晚年的教训,是连接两个时代的重要纽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缘于我们党对建国后30年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特别是对文革教训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形成完备而严整的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担当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指导、坚持原则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对新时期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创新成果作出的科学总结,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的理论亮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的特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对人类文明有巨大贡献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