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吴兰修是嘉、道时期岭南词坛的代表人物.其所著《桐花阁词》备受赞誉.就内容而言,这部词集是其羁旅人生的心灵记录,具体表现为对浮生如梦的哀婉之叹,对爱情、友情的渴望珍重,对归隐故园的热烈向往.就艺术而言,吴兰修的词具有情感真挚、表意婉曲、语言清丽的特色.同时,吴兰修词不拘一格,转益多师,出唐入宋,体现出重情的特质和清真婉丽的风格.吴兰修可以说是嘉、道以后岭南词坛的报春花和拓荒牛.  相似文献   

2.
枯桐吐新绿     
夏天的夜虽下着小雨却依然闷热,从窄小的窗户望出去,新耸的大楼里灯光点点,遮盖了天上的星星光芒,而小阁楼依然是这页破窗,窗外是半枯的老梧桐。王宁站在窗口,点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看着一缕白烟飘出窗外,思绪也越飘越远……15年前,一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祥瑞·琴韵·悲秋——试析"梧桐"在中国文学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人的笔下,有些植物在几千年的文学演变中逐渐成为富有文化意蕴的象征,如松树象征坚贞、竹子象征虚心、梅花象征高洁、兰花象征高雅。梧桐这一看似普通的树种,在中国文学中也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它不但是祥瑞的象征、高贵的代表,还是制造高雅乐器琴的上好材料,史传神农黄帝削桐为琴,这寄托文人闲情雅思的千古琴韵也是借梧桐这一良木来传达的。而且梧桐还以其独特的属性成了中国文人悲秋情绪的典型寄托。本文试结合作品,对梧桐在中国文学中所富有的这些文化意蕴加以简要说明。一梧桐以其易生的特性得以广泛种植,道路两旁、庭…  相似文献   

4.
正从古至今,雪象征着安逸祥和,象征着丰收与喜悦。2018来了,似乎听到这祥瑞之音的号角,北国长春尽是洁白。坐在青梧桐(吉林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创始人牛晓强和总经理王立春。谈及"青梧桐"名字之由来,他们解释说,"在古代,梧桐树是一种神树,象征着健康,青梧桐的名字正源于此。青梧桐的创建便是希望更多人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自身可能存在的慢性疾病,通过调整获得健康生活的状  相似文献   

5.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背枕内蒙古大漠,前临辽西走廊,东接辽河平原,西连华北平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朝阳之名源自《诗经》中“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取其“凤鸣朝阳”之意。历史上前燕、后燕、北燕三个朝代曾定都朝阳,史称龙城,故朝阳又有“三燕故都”之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古生物化石、佛教文化的重大发现一再带给世人惊奇,这不仅昭示了朝阳的神奇,更暗示着这片土地充满了等待挖掘的未知的神秘。中华民族的“共祖”之地被誉为“中华民族史前圣地,东方文…  相似文献   

6.
大美朝阳     
在辽宁河北内蒙古交界处,有一方大美之地,名谓朝阳。"朝阳"之名,语出《诗经·大雅》"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句,隽美的意蕴昭示了此方水土的卓而不凡。朝阳之美,在于周身散发的文化神彩。其中,牛河梁红山文化、古生物化石文化、佛教文化和三燕文化等历史精品文化最为绚丽多姿。举世瞩目的牛  相似文献   

7.
俞香顺 《阅江学刊》2011,3(4):144-148
元稹的花卉审美带有“私人印记”,夜合花、桐花分别是他两段感情经历的“证物”。他沿袭了儒家“比德”的花木审美方式,然而并未做到道德自足,仕途得失之患始终萦心,常常借花木以抒发迁谪之悲。元稹深情锐感,他对牡丹的审美迥异于时俗。  相似文献   

8.
米彦青 《阅江学刊》2014,(3):119-126
缪荃孙是清末民初学术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在诗文著述、教育、藏书等多方面皆有可观成绩,与王壬秋、张季直、赵尔巽被誉称“四大才子”。缪荃孙古籍方面的重要建树反映在他参与了《书目答问》的编撰,入仕后,在目录学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是《艺风藏书记》三编的编撰。缪荃孙的学术文化,无论是内省式的为己之学,还是外倾形的为人之学,都始终反映出变革时代中的文化特征。探索他在时代变动中的心灵路程,研究其学术思想变化脉络,可以更好地把握一代人的文化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9.
论威廉姆·洪堡的语言世界观孙周兴在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思想中,语言维度的突现已成一件大事。总括起来,我们可以说,现当代的西方哲学家们已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一、“语言交往”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方式,“语言交往共同体”是人类文化的基本单元;二、语言是人类知识...  相似文献   

10.
1994年4月4日,网景公司(Netscape)成夔,一时间,硅谷成为重大变啦的源头,接着横扫了人类社会。Netscape是同前最好的网络浏览器,其强人的功能令微软的IE浏览器桐形见绌,正是由于网景的互联网浏览器Netscape、Navigator的出现,才使得互联网真正实现了大众化,才诞生了网络时代的第一个神话,才让后来雅虎和亚马逊这样的刚络新贵找到了自己的创业大舞台。而吉姆·克拉克——这个一直处在幕后的创始人就是网景的灵魂人物。  相似文献   

11.
"诗画本一律"--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自觉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歌与绘画,是人类艺术之树的两枝主干,两者相异而又相通,携手并肩从远古走向现代,分别开拓了独特的天地,并共同铸就了人类艺术的辉煌.  相似文献   

12.
洞山良价(807—869)为药山惟俨(751—834)之法孙,云岩昙晟(782—841)之弟子,他与弟子曹山本寂(840—901)共同创立了曹洞宗,药山一系至此大盛。一般认为,曹洞宗属于青原石头一系,根据是药山惟俨为石头弟子、青原法孙,然拙作《药山惟俨的宗系和禅风》已力辨其伪,以为药山虽问学于马祖、石头两家,却终归心于马祖,因此此派应属于洪州一系。今再据洞山师弟之宗缘法语详加考辨,以明是说。  相似文献   

13.
冯霞  杨勇 《创新》2013,(2):110-114
广西文化资源的构成广泛多样、丰富多彩、靓丽多姿,形成了以农耕文化为根、以民族文化为本、以旅游文化为枝、以海洋文化为叶的文化格局与根深本固、枝繁叶茂的文化态势。推动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着力构建壮乡文化之区、生态文化之区、创意文化之区、和合文化之区与幸福文化之区,强力实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代化战略、赶超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与国际化战略的四大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4.
尧苏 《今日辽宁》2001,(5):38-39
舒穆录氏是孙庆红先生的满姓. 舒穆录氏庆红说:"我没有私人轿车,没有银行存款,甚至没有自己的房屋,但我很富有."一直寓居友人之所的孙庆红,确实很富有.他在用7张小学生课桌搭起来的案子上,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书成巨幅册页<孙子兵法>.  相似文献   

15.
阐释学内部主要包括四个概念,即阐释、诠释、解释、说明。“阐释”在于表明一种不饱和的整体性非封闭展开状态,即“思的开放”。“诠释”是在确定、收敛、统一中将“看”的行为实施出来,同时在“看”中确定“作什么”。“解释”是“再通过讲说加以昭显”,即将“共置”或“端呈”之物的内部结构展示出来。“说明”在于对经过确定、解构、分析、显明之后的对象的功能及其要素之间的关系予以言说与揭示。四个概念依次递进,即从抽象到具体。倒转过来,则意味着从具体到抽象,同时标识着阐释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张正学 《求是学刊》2014,41(6):134-141
"变"原本是"画","变相"与"变文"不过是它的"相"与"文"而已。"变"应该原产于"西域",向东传入中土甚而日本,向西(或者说"南")传入印度、狮子国等"佛国"。"变"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当地固有的绘画和文学的营养,演变出流行南亚、中亚,特别是东亚的"变"、"变相"、"变文"形式。"变"与"变相"估计东晋初年即已诞生,成熟因而具有独立文体品格的"变文"的出现可能要晚些,但仍有可能在北魏时期就诞生了。"变"之"相"与"文"是互相配合的,但"转"之"变"是"文主相辅"的,而壁画等非"转"之"变"则几乎都是"相主文辅"的。  相似文献   

17.
朱罡 《社会》1989,(10)
《天演论·导言十七·善群》说:“世治之最不幸,不在贤者之在下位而不能升,而在不贤者之在上位而无由降。”“不贤者之在上位”何以“无由降”呢?“门第、亲戚、援与、财贿、例故,与夫主治者之不明而自私,之数者皆其沮降之力也。”“譬诸重浊之物,傅(辅佐)以气脬(尿泡)木皮;又如不能游者,挟救生之环,此其所以为浮,而非其物之能溯洄凫没以自举而上也。”“使一日者,取所傅而去之、则本地亲下,必终归于其所。”那么,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刘将孙的文集《养吾斋集》,对刘将孙的生平仕履进行了考辨,揭示了其中年出仕、晚年蹭蹬的仕宦经历;对刘将孙的文学思想及诗文创作成就进行了总体的研究,认为刘将孙论诗主"性情"与"辞达",有纠正江西流弊的意义;其散文风格畅达奇崛,诗歌风格多样,作品开"铁崖体"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9.
淳钧 《社会》2004,(10):1
公共知识分子一词,舶来圣朝,不知起 自何时,但近来销路大开,则是有目共睹的 事。此数年间,号召公共知识分子兴起者有之,自命为公共知识分子而洋洋四顾者有之,读书未几而旋称将为公共知识分子者亦有之。或云,今之所谓知识分子而不公共然者,岂有之哉。  相似文献   

20.
金石例研究在清代形成高潮,短短几十年间相继产生了近十部著作。清人不满《金石三例》以唐宋碑志为例的做法,他们标举汉代石刻碑志,试图从中归纳碑版文原初的义例,却不断从汉石中发现变例,诸如书孙、生人作诔、称公、私谥、书卒葬等现象,都与唐宋以来的金石例不合。对此,王芑孙试图回归韩愈、欧阳修之例,而刘宝楠等人则从维护汉石的立场出发,以文史考证和道德人伦论证汉石的合法性。汉石的冲击使清代金石例研究在学术上获得了消解文道合一观念的理论新质,是乾嘉汉学思潮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