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殖民主义与西方汉学:一些有待讨论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松建 《浙江学刊》2002,(4):191-196
西方的汉学研究一百多年来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但人们在为此而欢欣鼓舞之余,很少会平心考虑下述问题汉学作为兴起于十九世纪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一门学科,它所提供的关于中国的“知识”是否转化为西方列强殖民中国的一种“权力”?汉学家笔下的中国形象究竟是对于历史的真实表述还是权利关系支配下的人为的虚构?本文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西方汉学可以说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的产物,而它反过来又服务于而且强化了这种殖民扩张的需要;通过对这种“知识”与“权力”的互动分析,西方汉学中曾经存在过的一些殖民话语因素有可能会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张智 《浙江学刊》2007,8(3):78-84
法国旧制度后期民族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与高等法院之间的冲突的影响。在长期的冲突中,一些最重要的民族主义话语得以形成。作为18世纪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运动则对这些话语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影响。它参与到民族主义话语对于历史和民族认同的建构之中,在理论层面上阐释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哲学家们”还在公共领域中传播着这些观念。至法国大革命前夕,在公共舆论中,民族主义已经获得了更为普遍的接受。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新时期以来的现代主义文学及其批评,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和现实语境,从共名和无名、意识形态性、术语界定、西方话语殖民等与文学的关系上对其进行重估,指出了以往论述的一些迷误,认为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话语,不仅仅是方法论,还根本上是哲学本体论,它与"存在性"问题而非"生存性"问题密切相关,现代主义文学的普适化与无名时代和现代大众的出现密不可分,并且在某种意义上,现代主义文学是以现实主义为根本底色的文学。  相似文献   

4.
胡大平 《求是学刊》2004,31(1):20-26
作为一种左派话语,拉克劳和墨菲的激进民主政治规划实际上是通过阿尔都塞和拉康等人的"反本质主义"逻辑把客观的"社会"存在改写成一种主观的话语空间而形成的价值立场,在其中政治的对抗性基础变成一种与社会条件无涉的个体对抗,政治本身变成一种霸权斗争(即话语争夺的斗争).正是这一原因,这种政治规划彻底地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分、阶级斗争等核心理论.文章从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直接背景及其理论逻辑解读了马克思主义的这种语言学转向,指出它是西方左派摆脱自身危机的一种伦理突围.  相似文献   

5.
不可能性:后马克思思潮的政治立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一兵 《求是学刊》2004,31(1):13-19
齐泽克基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发挥了某种"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学话语,把共产主义理解为一种不可能性的逻辑。这种话语是通过对传统主体观的批评来实现的。站在拉康之残缺或空无的主体性立场上,他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彻底社会解放,转向寻求一种与女权主义、生态主义和民主主义相容的解放立场,并把政治学本身引向无止尽的意识形态斗争。  相似文献   

6.
原始积累时期是殖民史上一特殊阶段。和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不同,作为时代代表的商人资本,“在封建生产的最初变革时期,即近代生产发生时期,曾发生过压倒一切的影响”。垄断性的商人公司扮演着主要角色,享有支配性影响,这必然使这一时期的殖民活动,无不打上商人资本独立活动的特殊烙印,并强烈地反映出商人资本独特的利益与要求。在这一方面,英国东印度公司具有着典型意义,它有助于揭示这一阶段殖民活动的一般规律与特征。 1813年的立法,结束了公司垄断印度贸易的历史。这标志着工业革命后发展起来的产业资本,在殖民活动中也已压倒了以公司为代表的商人资本,从而,不仅改变了英国殖民活动的性质与内容,也改变了印度在英国殖民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本文探讨的下限也只能定在1813年。  相似文献   

7.
文化冲突及其对民族文化身份的影响是后殖民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对《典仪》和《北迁季》的文本解读,不仅客观地揭示了印第安和阿拉伯少数族裔的历史、文化及生存状况,展示了世界少数族裔构建自身文化身份的艰辛历程和策略,更突显了种族及殖民关系下的文化身份迷失与重建并非只属于某一个民族,而是整个人类需要面对的重大议题,这对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族裔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30年前后的中国文坛异常复杂,左翼作家、自由主义作家、海派作家和“开明派”作家一致反抗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不约而同地结成了文化统一战线.但是,他们的思想碰撞和话语交锋也十分激烈.实际上,作家群体之间的话语冲突基于作家文化立场的歧异,各类作家的话语纷争可以视为文化权力场中的作家话语建构所造成的占位效应.在对集体“象征资本”的角逐过程中,左翼作家最终获得了时代感召力.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6,(1):53-56
近年来,80后女研究生的择偶问题逐渐进入社会和学界的视野。本文从性别话语的角度指出,传统性别话语与现代性别话语的冲突是80后女研究生出现择偶困境重要成因。从后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80后女研究生应该根据自身的择偶境遇重塑性别意识,在对传统性别话语与现代性别话语的颠覆与承继中寻求更为积极的主体性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物质主义身体政治的角度看,英国当代作家安吉拉· 卡特在小说 《新夏娃的激情》 中通过考察女性面临的身体困境,指出女性身体是由消费神话、 母权神话和父权神话三种神话话语塑造起来的沉默无言的被动他者和观念化产物,而不是物质性的身体本身.卡特检视并批判了这些神话话语对女性身体的观念化塑造,并借助主人公艾弗林的变性之旅消解了身体与性别之间固定的能指与所指关系,重新唤醒了基于感觉经验之上的身体物质属性,实现了女性的身体解域,塑造出一名在思想意识层面摆脱了西方传统文化观念殖民的"新夏娃",从而实践了自身独特的物质主义身体政治.  相似文献   

11.
纽埃从前殖民时期封闭、独立的民族主体,正一步一步向以新西兰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文化价值延伸。随着文化价值取向的演变,大量的纽埃人移居海外,留守本土的纽埃居民数量急剧减少,但无论留守居民还是海外移民,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失落与身份困惑,从而产生了深刻的自卑感。本文认为,纽埃的自然资源严重匮乏、地理位置孤立、自然灾害频发,它的生存与发展亟需国际社会各方面的援助,而这些援助又不可避免地加重了纽埃民族的失落与困惑。  相似文献   

12.
石黑一雄的小说<当我们是孤儿>体现了作者自身的文化身份的追寻与定位,作家以主要人物不得不以一个孤儿的身份面时这个世界的悲惨命运为结局,阐述了后殖民主义人群普遍所处的漂泊不定、无根性和边缘性的生存状态,以此来表达对宗主国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一切进行颠覆的思想.从而实现重建个人和国家历史的关系、公正地再现"他者性"、消除狭隘的民族偏见和建设美好未来的芙好理想.与此同时,小说还对西方的殖民行为进行强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13.
福柯系统论及空间的文章《另类空间》已被划入空间理论阵营,他在文中提到的异托邦一语又涉及殖民问题。本文结合他的权力话语理论和拉康的学说,对此文进行后殖民解读。  相似文献   

14.
国家、市场与传统文化是构成性别话语的三个基本要素。从改革开放前30年到后30年,中国社会的性别话语发生了明显转型,由国家主导的“泛政治化”模型转变为市场导向的“泛市场化”模型。市场化一方面改变了国家话函的叙述方式和内容,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市场话语和传统话语的结盟。转型后的性别话语本质上是一种素质话语,它不再表现为一种由国家建构的、在实践中打了折扣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平等神话,而是表现为一种在现代性和个体自由的诉求中利用国家、市场和传统文化的各方力量平衡做出主体选择的精打细算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后殖民文化研究中 ,一个令人感到奇怪的现象是 ,甘地和甘地主义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本文试图从印度传统的村社制社会问题出发来分析甘地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进而理解甘地在后殖民文化研究中缺失的原委。  相似文献   

16.
王艳 《学术交流》2007,(7):126-128
依据关联理论的框架,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理解具有语用制约功能,在话语理解过程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制约了话语理解的程序意义,为听话者指明了话语理解的方向,从而保证了听话人理解话语时付出最小的努力。其次,话语标记语具有明示功能,即话语标记语通过自身所标记的明示逻辑语义关系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对听话人的推理过程起着语用制约作用。最后,话语标记语具有语篇组织功能,在语篇中连接着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各种语义和逻辑关系。话语标记语的存在是关联性的要求,是话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明示导向标记。  相似文献   

17.
政治运动是 2 0世纪 5 0~ 70年代我国用以塑造革命化社会权威与秩序的重要方式 ,作为影响此一时期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其本身又存在着自身的发展走向和惯性 ,即从革命到后革命状态的历史变奏。运用口述史和田野调查的方法考察某一村庄政治运动的历史 ,场景化地展示这一走向和惯性在微观场域中的演绎 ,可以进一步揭示出国家权威性政治话语与具体历史事件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史研究者曾指出,近代日本民族在国际关系变化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外族挟迫面前,有极强的危机感与应变能力。本文拟就日本开国前后的民族危机意识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作尝试性的探讨。一、开国前后的民族危机意识日本民族危机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德川幕府建立初期。早在1613年颁布的“禁教令”中就明确指出:天主教和殖民侵略者是相互结合的。针对西班牙、葡  相似文献   

19.
印度国大党是个什么性质的党?从它成立到现在的漫长历程中其性质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国大党发展的历史、它所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以及它同帝国主义和社会各阶级的关系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一国大党成立于一八八五年。当时的印度还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资本主义在殖民经济结构内正缓慢地发展起来。在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一些地方性的资产阶级民族  相似文献   

20.
陈润兰 《学术交流》2003,(5):155-157
《马桥词典》的“主流话语”与历史反思相关涉。其显著特色是 :它经由语言来显露一种生存方式并企图触摸到一个民族的灵魂。《马桥词典》的核心价值突出表现在它对中国文化乃至人类精神的反思与批判上。这种反思既是对定于一尊的历史观的质疑 ,也是对非此即彼、线性因果式的历史陈述方法的清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