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周敏 《浙江学刊》2012,(1):69-75
清代地方总集编纂、刊刻的兴盛是地域文学传统意识觉醒的一大表征。杭州为人才渊薮,以《国朝杭郡诗辑》系列为代表的郡邑诗选共同参与建构了杭州一地的地域文学传统。本文以《国朝杭郡诗辑》系列为基础文献,参考地方志、诗文集、诗话、年谱等文献资料,旨在还原《国朝杭郡诗辑》系列成书的背景环境与编纂、刊刻的具体过程,进而考察地方总集之成书与文化世家、私人藏书两大文化资本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萧统《文选》将班固《两都赋》置于赋类之首,从此,班固《两都赋》作为京都赋的经典代表地位得以正式形成。然而,《两都赋》被确认为经典有个较长的过程。南朝刘宋之前,《两都赋》长期被忽视,尤其在左思《三都赋》问世之后,重《二京》《三都》轻《两都》的审美差异化现象更为突出。这一现象也存在于注释学与总集编撰领域。萧统《文选》编撰之前,《二京赋》《三都赋》注释均有数家之多,而《两都赋》却一种注释本也没有。萧统《文选》将《两都赋》置于“京都”赋之首,是符合萧统总集编撰的皇家立场的。萧统以编撰总集的方式进行“文章之道”的确立、引导与示范,班固《两都赋序》强调“宣上德而尽忠孝”,这契合了萧统编撰《文选》的政治目的。随着文选学在隋唐时期的形成,陆续出现的《文选》注释成果,改变了《两都赋》在注释学领域受冷落的状况,巩固了《两都赋》在京都赋范围内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7):160-16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首。  相似文献   

4.
江瀚 《学术交流》2012,(5):160-164
王逸曾参与了《东观汉记》的编撰工作,他的著作除了《楚辞章句》外,留存于世的作品非常稀少。后人所辑,也有不少疏漏。按照《后汉书》对王逸作品的归类,依据书目记录和后世的辑佚,可以考知的王逸著述有"赋"类两篇——《机赋》和《荔支赋》,"书"类一篇——《与樊英书》,"论"类一部——《正部论》,《折武论》和《玉部论》是《正部论》中可以考知篇名的两篇文章,"杂文"类现存有《临豫章教》残句。  相似文献   

5.
夏薇 《创新》2014,(3):98-103
《红楼梦》的传播、接受史是一个文学史上的奇观,而"题红"、"咏红"诗则是奇中之奇。题咏之中,还有一种集句诗也令人刮目相看。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有人竟以诗中难度最大的七律体集成130首大型组诗,雍容华贵地歌咏、评说小说《红楼梦》,而且别出心裁地以书中次要人物香菱为见证、象征与线索,写得扑朔迷离、含蕴厚重、哲思悠悠、气象万千。这就是新发现的红楼梦》评论中诗评的力作——《甄女词》。  相似文献   

6.
王志跃 《唐都学刊》2011,27(1):89-92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7.
万小丽 《学术交流》2004,(8):146-14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有着非凡的艺术成就,其中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诗经》以前,虽然也有诗歌存在,但还谈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诗经》情歌人物形象的塑造就诗经时代而言,它的艺术手法是相当高超的,表现为:心理活动的描写、撷取典型的生活场景、简洁的对白和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由西汉学者韩婴开创的《韩诗》学派是汉代官方《诗》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但多数著作已亡佚,仅有部分佚文借助中土古籍的征引而得以保留。清人对这部分材料,已作了较为完善的辑录。但是,日本有不少以汉文撰写的古文献也曾载录了部分《韩诗》佚文,其中多有未见于中土者,据此可对清人辑本进行订补。同时,结合相关文献与史料记载,可对《韩诗》遗说在日本的传播情况做出分析。可见保留在日本古籍中的《韩诗》遗说具有文献学和传播学的双重价值,值得介绍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叶辉 《唐都学刊》2000,16(4):76-79
《草堂诗余》是一部南宋人编辑的词总集,它繁盛流行于明代,对明代词坛影响深远。本文从多方面介绍了《草堂诗余》在明代的繁盛流行情况,并从明人对词的音乐体性及抒情特质两方面入手,探讨了明人广泛接受《草堂诗余》的积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泉 《唐都学刊》2013,29(1):10-13
与明清两代相比,《正蒙》元代注本较少。元代注本大致有沈贵珤《正蒙解》、郑原善《补正蒙解》、朱隐老《正蒙书说》等,均已佚。据贝琼《潇峰祠堂记》记载,沈贵珤《正蒙解》原仅14篇,缺《王稀》《乐器》《乾称》诸篇。郑原善补足其缺,经胡炳文为之作序刊行。今据《新刊性理大全书》等古籍,辑出沈贵珤撰、郑原善补《正蒙解》佚文12条。经初步研究,朱熹三传弟子沈贵珤之《正蒙解》虽多宗朱熹,但间有特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仲谋 《阅江学刊》2009,(1):102-108
2004年出版的《全明词》和2007年出版的《全明词补编》,共收明代词人1860余家,词作两万五千余首。其中不少词作序跋或附注,涉及词人、词史、词律、词籍,成为在词话、词籍序跋和词选评点之外旁逸斜出的词学资料之一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农事诗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丽  杨亚军 《唐都学刊》2005,21(3):152-155
农事诗是古代思想文化的载体,是古代农业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统治者实施管理的有效途径,是珍贵的信史资料。从《诗经》到清末,农事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先秦,以周原贵族巡田、祭祀、祈求丰年为主,更多地传递出官方信息;汉至唐,以文人士子描绘田园美景为主,是田园诗产生、发展并在艺术上达到最高峰时期;宋元明清,是农技诗与田园诗共同繁荣的阶段,农技诗的出现,表明农业在诗歌中的地位由被动的从属地位上升到主动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何梅琴 《唐都学刊》2005,21(3):129-133
对于历代别集研究,清代堪称集大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现了不少大部头著作,二是对更多别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整理,三是研究更为深入。但有关清代学术的研究著作却很少提及清代别集研究的成就,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清代别集研究不像其他学术派别那样体系清晰,二是清代学术的发展方向导致别集研究的流失,三是后代学术领域对清人别集研究的忽视。  相似文献   

14.
王辉斌 《阅江学刊》2012,4(1):107-114
清代是竹枝类乐府的泱泱大国,各类《竹枝词》现存23000馀首。其中,"海外竹枝词"数量众多,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有日本、朝鲜、法国、德国、英国等。内容上,或记录亚洲各国的风土民情,或介绍欧洲各国的工业文明,在乐府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清代的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梅村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是入清后的诗坛领袖。时局的变化、国家和民族的衰亡激发了其愤怒之情,他以数量众多、艺术精工的七言歌行诗记述时事、反映社会,风格苍凉激越而缠绵哀婉,其诗歌被称为独步一代的“梅村体”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周玲 《唐都学刊》2001,17(4):78-81
北宋前期词人张先在词的体制方面所进行的种种探索与尝试具有其创新性,这不仅表现在他对慢词写作的重视和积极实践上,而且还反映在他的词作中出现了不少的题序与和韵。从其16首慢词、38首中调的创作实际便可看出张先精通音律、迎接市井新声、自制声调新曲的创新意识,66个题序及8首和韵词都预示着崭新词风和词之创作高潮的到来。这些努力具有导夫先路的作用,对苏轼等人的创作起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丽 《阅江学刊》2009,(3):127-130
王崇简是清初一位重要诗人,其诗抒发感情真挚动人,其人虽未入《贰臣传》,却有典型的贰臣心态,即对自己的失节行为有深刻的内疚之情。其诗主要表现了故国之思、身世之痛及忠列之颂三大主题,诗风雅正,格调清平,在艺术表现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对清诗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长期以来却被清诗研究者所忽略。  相似文献   

18.
宋代,李白、杜甫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宋人开始对他们的诗文集进行广泛的搜辑、整理和编缀,表现出了对他们的高度尊崇.宋代唐集序跋,向我们提供了丰富可靠的文献资料,对研究李、杜集在宋代的搜集补缀及宋人对李、杜的尊崇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代诗人徐祯卿的诗文集刻板主要有南昌版与苏州版两种。从内容编集情况分,主要有正集、外集、别稿三种,即《徐迪功集》六卷、《徐迪功外集》二卷、《徐氏别稿》五集。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合集本三种,即袁氏本、傅氏本与周氏本。明清以降的丛书及选本于其诗文多有收录。近世所印徐氏诗文集皆出于《四库全书》本。  相似文献   

20.
邹春秀 《求是学刊》2012,39(3):110-115
清人李祖陶的《元遗山文选》是其所编《金元明八大家文选》之第一家,也是第一部元好问文选.该书继承了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之编选标准特色,首次对元好问文进行了广泛的选择和点评,使后人得窥元好问文的概貌,意义重大.该书所选篇目约为元好问文的三分之一,在兼顾各种文体的同时,倾向于采录艺术水准高的作品.对所选篇目皆予以评点,条目众多,长短不一.评点内容丰富,而以论人论世、谈诗论文者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