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美国学界围绕罗尔斯的“分配正义”和“社会契约”理论的几种主要批评观点。诺齐克认为罗尔斯的“新平等主义”的差别原则是在利用有天赋的人为缺少天赋的人牟利 ,这恰好违反了罗尔斯社会契约论的基础 :康德的个体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桑德尔却从对个体或“自我”的共同体主义解释出发 ,支持差别原则。森与纽斯邦扩展了公平正义的范围 ,要求制度帮助解决人们的把基本好转变为有用的活动的能力上的不平等。德沃金反对这种强“福利平等” ,主张用市场型契约的“假设性保险方案”来解决天赋和残疾平等化的费用。对谢弗勒来说 ,这些当代自由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中没有一种对“个人应得”、“责任”等非哲学家大众所持有的确定的观念给予足够重视。最后 ,本文讨论了这些理论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内在要求,是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许多重大问题的理论前提.人的塑造与人格转型,对人的理解,人的素质,人的能力评价,人性,人的能力与个性,人的发展与代价,人的存在方式、需要、利益与价值,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核心文化理念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人学以提供理论基础和前瞻性的指导.所以,人学在我国当代社会发展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荫榕  温皓 《学术交流》2004,(6):107-110
近些年来,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了WTO,又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使得社会心理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飞速变革。社会发展对社会心理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为:个性化心理、主体精神得到张扬,依赖求稳心理向风险心理转化,由务虚变得务实;当代科技及网络的出现扩大了人们社会心理的时空范围。其消极影响为:社会心理冲突增加,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重新抬头,理想呈低层次趋势;现代科技增强了人们对技术的依赖和盲从,网络也使人们产生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4.
刘颖 《社科纵横》2014,(4):75-77
作为独立于国家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全球公民社会可以有效地沟通国际组织、民族-国家和公民之间的联系,通过与不同全球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逐渐形成正义的全球社会契约。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和有序发展,而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条件就是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对社会矛盾爆发的原因分析,可以凸显出公平正义的重要意义.应大力促进与实现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廖志军 《唐都学刊》2007,23(6):55-57
虚拟社会是一个在网络空间产生并由各种网络实体构成的新的社会形态,是现实社会在虚拟空间的"表象存在"。虚拟社会正义的实质是权利与义务的合理平衡,它包括制度的正义与制度实践的正义两方面内容。制度的正义即是制度的合理性,是制度的正义性的考量,它指制度在建立时是否依据了正义原则,是否被赋予了公平、自由的正义属性;制度实践的正义即是制度运行的正义,它是指制度所确立的正义原则是否得到了广大社会成员的赞同与支持,制度在实践中,是否坚持了正义原则,是否实现了制度得以建立的正义伦理基础。在当前纷繁复杂的虚拟空间,探讨虚拟社会的正义问题,为虚拟社会树立正义的航标,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建华 《浙江学刊》2015,(2):201-214
乡土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土壤,中国的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是以乡土社会的现代转型作为支撑点和归宿点。乡土社会具有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小农生产,以己为中心、家庭为本位的差序格局,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礼求和、家国同构的社会共同体的特征。这些特征对社会发展既有着小农生产的内卷性、差序格局中的非契约性和家庭本位下公共精神缺失的负功能,但也有着与现代化兼容的无限可能性,乡土社会的传统共同体为现代共同体建构提供了厚实基础,修己安人、寓教化于生活对建构现代社会文化道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凤显 《社科纵横》2002,17(3):16-18
科学地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形式 ,是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有关社会主义全部问题的根本 ,又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之所在。本文阐述了分析这个问题的历史条件、指导原则、矛盾内容、五个发展阶段以及解决该矛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愈演愈烈的拼爹现象正在推高中国社会的阶层固化之势,深彻戕害着并将持续戕害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得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已成为全社会的重大关切。基于此,本文在深入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从着力化解阶层固化的角度,就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效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以期引起共鸣,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0.
从实证研究看基督教与当代中国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师宁 《浙江学刊》2006,112(4):56-62
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宗教的产生方面,也体现在宗教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过程方面,同时,还体现在宗教对社会的影响方面。对于中国社会而言,基督教是一种舶来品,它与中国社会的关系,自然另有一番特色。而且,由于中国社会自身的各种因素与之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这样一种特色就越加突出。本文试从实证研究的三个方面,即北京基督教不同形式的教会组织、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以及基督教在中国社会道德重建方面的影响出发,来探讨基督教①与现代中国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当代中国研究反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用于分析中国现实时 ,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市民社会概念的标准、界定及其效用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在避开理论纷争 ,把国家与社会关系作为研究框架和分析中国社会的工具时 ,当代中国研究在如何理解和评判中国的乡土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传统与现代的反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由此 ,我们从国家与社会有关视野研究当代中国时 ,应该将市民社会作为一个价值概念 ,拓宽研究在特定的时空场域中 ,突破理论限制达到实践创新 ,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反哺功能。  相似文献   

12.
乔榛 《求是学刊》2007,34(5):60-64
把效率与公平关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重要的主题放在一起加以分析,以发现它们之间具有的相关联系,是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借助历史分析的方法,发现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演进与和谐社会的变迁有着历史性的契合,由此得到的结论是,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也是效率与公平统一的社会,而通过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儒楠 《学术交流》2006,(9):137-139
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就必须高度重视公平正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树立科学的公平正义观,防止把公平正义等同于绝对平均主义和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去追求公平正义两种错误倾向;必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必须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郑戈 《社会》2016,36(6):1-31
从自然法到自然权利的范式突变是西方社会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政治社会乃是自然社会,即符合人的自然性(人性)的社会,这一由亚里士多德首先系统阐述并主导着西方古代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主流学说,到早期现代受到全面颠覆。政治社会被理解为人为脱离自然状态而通过社会契约建构而成的人造物。李猛的《自然社会》一书是对上述问题的系统讨论。该书不乏有创造性综合的见解。但本文侧重于指出其中的几点不足,包括未能发现古罗马人的自由概念与主体权利概念之间的相似之处,以及未能发现平等而不是权利对现代观念的构成性影响等等。笔者以为造成这些缺陷原因在于李猛放弃了他擅长的社会理论方法,而纯粹从观念史的角度来思考伦理和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5.
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建兵 《唐都学刊》2006,22(1):45-48
和谐社会的主要条件或标准之一就是诸种社会关系的伦理协调。社会关系的伦理协调主要反映着社会的主客观关系、利益关系、人际关系具有公正、有序和充满活力的特质。因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尤其要合理、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这需要各种社会物质条件和文化精神资源的供应,其中道德资源和伦理规范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支撑点之一。为此,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和完善社会道德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以人为本,完善人的德性;正确处理公平、公正和效率的关系,充分发挥道德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市民社会"话语转换及其对法治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长山 《求是学刊》2007,34(2):75-80
“市民社会”是东亚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舶来品,并成为东亚民主和法治研究的重要话语。我国台湾地区大多以“民间社会”来表达其特有旨趣,而大陆则出现了从“市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话语转换,这不仅对我国民主和法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也会对民主法治的现实进程有一定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最终有赖于科学的增长方式与机会平等的实现。通过高速、有效以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来创造大量的就业与发展机会,增强制度设计与政策选择的公平性来促进社会的包容性与增长的共享性,从而保证人们能够平等地获得机会,这是包容性增长的研究任务。因此,实现包容性增长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应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制度与政策的公平性,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来实现包容性增长,最终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依托区域经济发展优势,立足广州,坚持以"服务产业、服务社区、服务市民"的服务理念,实施"一核、双体、三级、四方"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校企社政"创新模式,在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高职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吴静波  张晓路 《创新》2008,2(2):87-90
人类要想更好地生存必须发展,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人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