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虽然古代的清官属凤毛麟角,但这些清官为后世所留下的反贪拒贿的妙语却被人们津津乐道。现把搜集到的古代清官妙语拒贿的几则逸趣实录如下,供读者备忘。妙语推拒宝物宋代的吕蒙正为宰相时,朝中有个家里珍藏一面古镜的官吏为了巴结吕蒙正,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  相似文献   

2.
贺海峰 《决策》2009,(1):20-22
李军曾经表态:“我不在贵阳干几件事,到贵阳来当这个市委书记干什么?”他希望自己在离开贵阳的时候,老百姓们会说:这个人是一个清官,是一个勤官。  相似文献   

3.
一、清官文化政治生态 1.清官形象与清官文化的形成 清官就是廉洁公正的官吏.清官的形象最早应该是在宋代以后由官方和民间话语共同塑造而成的,正如当代学者魏琼在《清官论考》中所言,"清官是中国话语中一个特有的概念,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现象,是一种特定的政治法律文化".自宋以后,有关清官的官方奏折、书籍,民间的剧目、话本、传说、故事、传记等逐渐增多,清官形象开始形成.比如对清官的界定,在古代书籍中,有公正清廉之含义的清官一词,最早见于金代诗人元好问诗"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相似文献   

4.
正1953年,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到武侯祠游览。毛泽东看到祠堂碑文的撰写者是唐朝名相裴度,顿时心生感慨,回头找到参加会议的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问他:"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个县出宰相最多?"陶鲁笳正在沉思,毛泽东又问:"你在山西当‘父母官’,可知道裴度是谁?"没等陶鲁笳回答,毛泽东微笑着告诉他:"中国出宰相最多的就是你治下的闻喜县。裴度是唐朝的宰相,也是闻喜人。"  相似文献   

5.
黄旭 《决策与信息》2010,(12):66-67
本文论述的是清官期盼这一古代的政治现象。首先介绍清官期盼的历史意义,其次阐明清官对君主忠诚的原因,最后介绍清官在整个中国古代专制官僚政治运作中发挥的作用,并在结尾处指出清官期待最终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让位于个人民主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伸张,结论是“清官期待的终结”。  相似文献   

6.
刘金祥 《领导文萃》2013,(18):67-69
依照鲁迅先生的说法,中国历史于国人而言不过是两种,一种是"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另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这两种时代,根据笔者理解的"清官情结",前者是"清官出现了的时代",后者是"渴望清官出现的时代",此种理解显然使人悲怆和伤感,贪官污吏横行肆虐时,人们自然呼唤"清官"横  相似文献   

7.
<正>贿赂之行古已有之。然而,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对贿赂之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妨回望古时的一些清官廉吏,他们的品行和做法依然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公孙仪是战国时期鲁穆公的宰相,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于是想求他办事的人纷纷送鱼上门,却都被公孙仪一口回绝。他的弟子很不理解:"您素来酷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鱼呢?"公孙仪说:"吃几条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假如我收了别人送来的鱼,就要迁就于他,就  相似文献   

8.
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先看一个故事和一个案例。古代有个叫丙吉的宰相看到有人打架斗殴出了人命却不管,却去关心一头躺在地上生病的牛。有人不理解。丙吉说:“地方上出了人命,那是地方官的事,有地方官管的事,我不能越权去管。而现在天气并没热,牛却有了不正常的反应,我担心今年会有大的瘟疫流行,这才是宰相应该管的事情啊!”  相似文献   

9.
感悟吃亏     
有个皇帝要奖赏臣子们每人一头羊,由于那些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怎么分才 合理,没有人吃亏呢?有人主张按官位大小顺序先后领羊,有人主张抽签分羊,有人 主张把羊杀了平均分肉……正当百官争论不休之时,宰相站了出来,把最小、最瘦的 羊牵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尚能主动吃亏,谁还好意思争执呢?于是在互  相似文献   

10.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0,(9):108-111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十月,宰相向敏中被罢为户部侍郎,出知永兴军。  相似文献   

11.
赵冬梅 《领导文萃》2022,(1):104-107
中国的皇帝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但宰相制度只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帝制最后的五百多年是没有宰相的帝制.废宰相之后,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大权独揽.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如果是偶然,为什么会延续五百多年?废除宰相之后的帝制国家的权力结构、政治决策和行政运作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李传印 《决策探索》2014,(24):72-74
为“清官”立传,写“清官”专史,是我国史书的一大特色和优良传统。宋代费枢撰写的《良吏传》,堪称一部“清官”通史。此外,二十四史中的《循吏传》《良吏传》《良能传》也记述了许多良吏。  相似文献   

13.
贿赂之行古已有之。然而,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对贿赂之危害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不妨回望古时的一些清官廉吏,他们的品行和做法依然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公孙仪是战国时期鲁穆公的宰相,他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吃鱼。于是想求他办事的人纷纷送鱼上门,却都被公孙仪一口回绝。他的弟子很不理解:"您素来酷爱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别人的鱼呢?"公孙仪说:"吃几条鱼固然微不足道,但假如我收了别人送来的鱼,就要迁就于他,就会腐败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到那时,我再想吃鱼,这些人肯定不  相似文献   

14.
唐室延祚近三百年,计有三百六十九位宰相.虽然不同时期对宰相的称谓不尽相同,但宰相都具有很大的权力,"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百官志》),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极品高官.但是,综观唐代三百余位的宰相家族史,除了少数宰相的后裔依然显赫外,绝大多数宰相的后裔走向衰败的境地.究其根源,撮其大概,主要有以下五种原因.  相似文献   

15.
寇准的沉浮     
寇准是北宋的一个宰相。在 宰相的位置上,他头顶着风风雨 雨,肩扛着国家和百姓的安危, 护送着虚弱的北宋王朝走过了 一段坎坷的年代,也走完了自己 几经沉浮的人生岁月。 寇准的宰相实在是不好当。 皇上的昏庸,小人的谗言,边疆  相似文献   

16.
说宰相     
周树山 《领导文萃》2011,(13):94-97
随便问小孩子,从前的中国谁的权力最大,得到的回答一定是:第一是皇帝.第二是宰相。宰相帮助皇帝处理国事,执掌国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群臣之首,皇帝家天下的大管家,说他位高权重,却也是实情。这里的宰相,是取其常名,随历代官制之变.名称也有变化,有叫丞相的,有叫御史大夫的,有叫太尉的,汉置三公之位,宰相非止一人,似乎是集体领导,但仍以一人为主,  相似文献   

17.
小节与大节     
<正>《尚书·旅獒》中有句名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由此可见,重视小节自古就是为政大道。小节与大节,相互依存、相互统一。小节周全,大节不亏;小节不保,大节必失。古往今来,但凡青史留名的清官、廉官无不是重视小节、看重名节之人。清代名臣张伯行,曾作《禁止馈送檄》曰:"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唐朝宰相陆贽认为,"贿道一开,辗转滋厚。鞭靴不已,  相似文献   

18.
重读海瑞     
历来都把海瑞看作清官的典型。所谓清官,尽管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最基本的标准是“清”即个人生活清廉俭朴,为官清正廉明。当官的不贪污,不受贿,不徇私枉法,洁身自好,就可以  相似文献   

19.
康熙皇帝励精图治,开创“康乾之治”。他重视吏治,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在惩贪与奖廉之间,尤重奖谦。故其一生不遗余力扶植奖励清官。 最先受康熙扶植奖励的清官是于  相似文献   

20.
河之洲     
《领导科学》2012,(3):32-33
幸运的人和努力的人东方有一位国王对他的宰相说:"你相信运气吗?""我相信。"宰相说。"你可以证明这点吗?"国王说。"是的,我可以。"宰相说。于是,一天晚上,宰相在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了一只袋子,里面混装了豌豆和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