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与企业价值观冲突的主要表现:价值目标冲突.就企业而言,追求企业发展是企业的价值目标;就农民工而言,打工挣钱,谋求自身发展是他们的价值追求.这种差异客观上会导致价值观冲突.价值认知冲突.农民工自我价值认知偏低;企业对农民工存在偏见和歧视.主要原因:农民工与企业价值目标差异产生价值观冲突;农民工价值客体匮乏导致价值观冲突;城市人的偏见及其错误观念影响价值观冲突.化解对策:积极调适价值目标差异;认真解决农民工价值匮乏问题;适度调适价值认知冲突.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价值冲突研究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传月 《理论界》2005,19(1):78-79
作者认为国内对价值冲突的研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价值冲突”,没有区分价值的冲突与价值观念的冲突,没有兼顾价值冲突的两大类,即同一主体的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和不同主体在某些相同价值上的冲突;对价值冲突的研究只是局限于功利价值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社会服务价值意涵和国内外社会服务实践过程的检视,我们可以看到两者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背反”.比如,社会服务的价值理念与项目化供给之间存在一系列价值伦理冲突;在社会服务政策制定与供给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各机构间利益诉求重叠、冲突与断裂的问题,导致社会服务体系脆弱、不稳定;许多社会服务机构存在公益腐败与治理失败.沿着平等机会和多样性的研究路径,我们可以构建一种新的社会服务制度模型.据此,我们可以在人口结构与社会不利因素经验证据的基础上,同时利用数据统计和交叉分析的方法,获得一个更为清晰的观察视角,依据多样性的需求评估来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最终推动社会平等政策议程的转换.这也是破解社会服务价值意涵与行为模式之间沟壑,避免落入“服务失败”陷阱的一项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转轨时期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其中蕴涵着规制垄断与培育市场之间的冲突、经济集中与公平竞争之间的冲突、结果正义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冲突、国内价值目标与国外价值目标的冲突等种种冲突.对此,应采取促进根本价值目标效率与公平和谐统一的总体指导思想,协调反垄断法实施过程中具体价值目标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随着“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社区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靠政府的力量和社区自身的力量都无法解决。在老工业基地社区培育非营利组织十分必要,社区非赢利组织的介入对于解决老工业基地社区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东北社会剧烈变迁引发的社区矛盾冲突问题可划分为七种类型,即:政府与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问题;房主与房管部门及物业间的矛盾冲突问题;社区服务和社区经济方面的矛盾冲突问题;失业下岗人员社区就业和家庭矛盾冲突问题;社区内组织间及社区与居民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问题;外来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进社区引发的矛盾冲突问题。社会变迁是引发这些社区矛盾冲突产生的重要根源,应以社区冲突为突破口加强东北城市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7.
狭义“现代性”张扬理性、主体性,相信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工具理性、科学主义、世俗化等成为人们追逐的现实目标。“乌托邦”是人们超越于给定的现实社会,对终极性社会理想的一种构想,表达着人们的追求和期待。传统社会主义由于没能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困境与冲突,使现代化步履艰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现代性的生成、工具理性的张扬,使乌托邦面临一种“现代性”困境,遮蔽了乌托邦的内在价值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在现代性与乌托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法律文书价值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价值之间的冲突。法律文书价值冲突既有二元化冲突,又有多元化冲突。解决法律文书价值冲突的原则有:兼顾原则、正义优先原则、趋利原则、追求效益最大化原则。解决法律文书价值冲突的方式有:立法方式、司法方式和行政方式。  相似文献   

9.
自从近代以来,我国大、小传统之间,因为政治价值和日常生活价值间的明显冲突,出现了一种“断裂结构”.这一“断裂结构”的一般特征是:大传统所倡导的,在小传统那里是抵触和反对的;反之,小传统所青睐的,在大传统那里是敌视并禁止的.这种“断裂结构”由来有自,其中中西之变及其价值选择和制度选择的冲突,央地关系及其所代表的大、小传统之间的沟通乏术,是两个最重要的原因.由此种“断裂结构”,进而导致了我国大、小传统间明显的沟通难题.但两者的沟通却是必要和重要的.以人权保障为基点,寻求大、小传统之间的沟通,是一条可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权利住阶这一抽象概念经常在研究权利冲突的文章中出现.很多学者认为权利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或是规范的价值排序,并以此作为解决权利冲突的依据.本文认为,权利之间并不存在位阶关系,这种权利位阶的观念会对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得权利冲突的解决永远成为一个问题.权利的本质决定了权利间价值高低的不确定,现有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也不能为权利位阶的确立提供帮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摆脱权利位阶的依赖.对权利位阶进行反思.无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研管理目标与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高度耦合能够有效引领教师群体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激发教师主动投身专业发展的热情,增强高校教研管理目标的执行力.当前,我国高校教研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耦合存在相互冲突和矛盾,难以形成高校与教师共同发展的向心动力.从我国高校当前的行政管理现状出发,实现高校教研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耦合,需要构建“以人为本”型的教研管理模式、“激励服务”型的教研管理文化和“目标导向”型的教研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相互支撑又相互冲突的状况.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效率提高可能使就业机会减少,巨大的就业压力则会制约产业升级且不利于资源保护;反之,强调资源保护可能影响部分人就业,却以倒逼机制推动产业升级.构建三者之间的协调机制十分重要,重视发展少用资源、多用劳动力的产业和技术,大力发展能够产生新的就业岗位的开拓型产业,是解决目标之间的矛盾、促进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区学院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确定其应然的价值诉求,对于加快社区学院发展、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以及创建学习型社区具有理论指导和决策借鉴作用。我国社区学院应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教育资源、教育机制、社区建设、终身学习等方面彰显其价值诉求,并构建相应的动力机制,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以期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困扰人们的城市问题,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生态化发展及“两型社会”和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对照“两型社会”目标及宜居生态城市标准和特征,基于衡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基础条件,通过怎样的途径解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衡阳建设成为宜居生态城市是衡阳城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增权”已成为一种必然.通过对旅游增权内涵、基础、意义、内容和路径等方面文献的梳理,总结出旅游增权的研究特征,主要表现为:研究范式多元化、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视角多维化和研究内容泛化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旅游增权问题的特点,提出了优化旅游增权研究的一些建议:采用自然主义研究范式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重视基于系统理论和制度约束的视角分析,在增权需求、阶段和类型等方面细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耿林  叶敏 《浙江社会科学》2012,(3):4-10,155
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收入再分配政策能否兼顾效率与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为此,本文通过构建数理经济模型的方法,参与对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根据本文理论模型的分析,得出一个关键结论:在一些参数条件下,再分配政策可以兼顾效率与公平;而在另一些参数条件下,“效率与公平”这两个政策目标之间存在冲突.本文的这一结论并没有简单支持以往的任何一种观点,而是表明:如果能够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设计收入再分配政策,就可以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的政策目标;如果再分配政策的设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那么旨在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再分配政策就会阻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造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之一,其性质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明观念的形成;而特定的文明观念又反过来影响着造物思想的理论模式,进而影响着造物实践。现代文明观对造物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二元论思维模式导致的内在矛盾,也使得造物理论与实践面临价值观冲突、生态危机等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周易》是中国传统文明观念的重要源头,《周易》文明观虽然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也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但它对反思和批判现代文明观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周易》对“文明”的理解与现代文明观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显著的差异;它对“文”“明”与造物之间关系的论述,揭示了造物现象更丰富也更统一的价值和意义;它提出的“天人合一”思维方法和“天下文明”价值目标,对当前造物研究融合现代设计理论与中国传统造物思想解决造物理论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构建更完善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下社区治理存在社区冲突持续不断和小区早衰等各种困境,充满挑战。为更清晰地理解利益冲突所导致的困境,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通过探讨"国家-社会"关系的制度、哲学及话语三种传统建构以及个人与国家间的联系机制,可呈现出国家与社会间互相建构的关系,进而构建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公共生活转向,并发现社区、小区中存在的关系性、政治性及利益性三种公共生活。从国家与社会互构关系的角度看,多发的利益冲突理应引发相应的转型:社会冲突之所以持续是因为社区和小区中利益性公共生活的缺失,同样也是因为国家和社会制度的不健全、矛盾无法转移使得利益冲突各方持续对抗。为解决这样的困境,在建立能使利益性公共生活正常运行机制的同时,亦应随之构建出契合的配套制度,以实现社会良好运转和国家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9.
民生法治、价值冲突与消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法治是民生与法治二者互动的产物:法治是民生保障的最优方式,民生保障依赖法治;法治又具有实践的品格。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回应民生的诉求。由于社会主体利益诉求的多元性,民生法治自身价值追求的广泛性,以及价值之间取向的差异性,民生法治建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若干种价值冲突。民生法治建设,需要在价值冲突的两难选择中寻求解决的路径。通过价值位阶的权衡、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多元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介入,可以最大限度地消解民生法治中存在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20.
陈立春 《兰州学刊》2003,15(2):24-26
价值观念的冲突“泛指不同质的价值观念、理想的冲突和一种价值观念中不同规范之间的冲突”[1] 。中西方在个体价值观念上是否真的存在着冲突 ?如果存在冲突的话 ,在哪些方面发生着冲突 ,其冲突方式如何 ?以及 ,在此冲突的过程中 ,是永远各执一端 ,抑或有融合的可能 ?一、个体价值观念 :语义考察个体价值观念在本文中指谓关于个体的价值观念。人是社会的人 ,个体是生存于社会中、人群中的 ,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人们对个体价值的判断却是不同的 ,这一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或者说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