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国以来清代八旗土地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旗土地制度是有清一代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关于旗地的涵义及范围、旗地的建立和发展、旗地的性质以及经营方式、旗地的具体类型及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3.
八旗制度是清代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到天聪九年(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编设八旗蒙古、崇德七年(1642年)编设八旗汉军,八旗实为24旗,即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入关之前,各旗人丁3年编审一次,每壮丁300名编为一佐领,后又改为每佐领编壮丁200名。八旗实行兵民合一,兼具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5.
6.
清代八旗诗歌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尚待加强的学术领域,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诸如《国朝诗的》所收八旗作者,著名作家博明的生卒年及诗集,《戈鲲化集》保存的八旗诗人及诗歌,都值得认真考察。其中某些问题,不仅对八旗诗歌研究,而且对其他类似领域的诗歌研究,都具有启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八旗生计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关后,清政府对旗人采取了"恩养"政策,然而随着旗人人口的增加与旗丁的奢侈腐化,八旗生计问题便日渐成为朝廷的负担和社会的累赘。为此,清政府自康熙朝始,历雍正到乾隆朝耗费巨多帑项,采取汉军出旗、八旗非正身旗人出旗为民、设立井田、赏赐银两、赎回民典旗地、设立养育兵制度等诸多措施,以求解决、维系这种制度,均收效甚微。乾隆初年,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便开始提出了移驻京旗闲散回至东北屯田的思想,并在随后付诸实施,直至清末。虽然这一政策最终未能完全实现统治者的最初目的,但确有相当部分的京旗子弟留在了回屯地。  相似文献   

8.
清政府在荆州实行八旗驻防,由满族八旗和蒙古八旗组成,实际兵额始终维持在四千名左右,由一名将军统管。荆州八旗驻防实行旗民分治政策,旗人在荆州城内满城居住。驻防旗人与荆州民众产生过一些矛盾,但主流还是和睦相处。荆州驻防的设立对加强本地控制和维护清王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政府在重要城市实行八旗驻防,并为驻防旗人修城别居。这些满城的建立,对当地城市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荆州设立八旗驻防,对清代荆州城市空间的格局、城市文化发展的特点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清皇权体制下的社会治理,是清廷依靠各级官员对政务、军务的层层管理和对社会的有效管控。清王朝始终突出旗人的主体统治地位,八旗世家贵族成员也向来为清廷所倚重,所以清代国家的安全、王朝的稳固和百姓的抚定,八旗世家贵族之功不可没。有清一代,八旗贵族世家成员不乏戮力王室、公忠体国、勤慎为官、清正自持、操守兼善的贤官良吏,世家子弟中才猷练达、办事明敏、关注民生、兴利除弊、治国有方的能臣干练之士,更是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11.
清王朝建立后,以里甲制赋役,“有田则有赋,有丁则有役”,针对里甲组织编审不实、控制田地混乱而进行的赋役制度的改革,使里甲制度的存在条件不断遭到破坏而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2.
传统观念中驻防旗人与当地人民之间不通婚的概念是不准确的.从全国范围来说,清初曾推行了提倡满汉通婚的政策,但未能大范围实施,随即转向了禁止满汉通婚的政策,即便如此,八旗内部满、蒙民族与汉军之间的通婚也从未被明令禁止.在八旗驻防地区,所谓禁止满汉通婚主要指旗女不外嫁,而旗内满、蒙和汉军娶当地汉女为妻、妾的情况是确实存在过的.这是民族关系发展的表现,同时也对当地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驻防八旗是一个独立于地方的军事实体。特别是清王朝实行以“满城”为区域的旗汉分治政策;因而驻防八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都有其显著的特点。这种政策的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给广大旗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并导致八旗制度的崩溃。  相似文献   

14.
试论清代八旗的翻译科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科考试是清代八旗科举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清朝统治者加强其政治文化统治的一项重要政策,同时也是清统治者借此保持和维护满蒙自身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并进而积极吸收汉民族优秀文化的政策之一。翻译科考试采取了历代科举考试的基本规制,其考试内容和取录方式也一仍其旧,在科举考试的某些方面,则根据八旗翻译科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16.
里甲是清王朝建立后征收赋役的地方基层机构。清政府以里甲制赋役,有田则有赋,有丁则有役。针对里甲组织编审不实、控制田地混乱而进行的赋役制度的改革,使里甲制度的存在条件不断遭到破坏而衰落,负责编查与管理人口的保甲组织地位日益上升,并取代里甲组织的经济职能,出现了雍乾以后控制地方“惟保甲是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康熙六十年(1721)清王朝在成都设驻防八旗,从此,成都成为八旗军镇摄西南的军事重镇。迄至辛亥革命,旗营解散,成都驻防八旗已有190年的历史。有清一代,颇尚武功,驻防八旗体制及其盛衰,,颇值得治史者研究。特别是四川民族地区的军政事件,均与驻防八旗有重大的关系。惜民国以来,原八旗军民各谋出路,将军衙门的档案散失无遗,史料阙如,以致研究者寥寥。虽偶见记述,亦属片断回忆。清代成都驻防八旗制度的研究,亦感缺略。笔者不惴固陋,检阅有关片断史料,博采本市满、蒙族老人的传闻和追忆,爰成是篇,以为进一步探索者之砖石。  相似文献   

18.
有清一代,直省驻防旗人分驻各地长达200余年,寺庙作为驻防城内一种特殊的、开放的社会空间,是大批旗民信徒表达精神诉求的重要场所。本文考察清代直省驻防八旗寺庙内的祀神,分析寺庙祀神来源、武将崇拜以及驻防八旗旗庙的特点,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直省驻防旗人的宗教信仰以及旗民关系的面貌。  相似文献   

19.
论清代八旗蒙古子弟的普通学校教育张永江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清朝覆亡以来,八旗子弟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几同于纨子弟,人们进而推想清代的八旗子弟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或者至少认为他们所接受的是一种失败的教育。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有清一代,对旗人子弟的教育是相...  相似文献   

20.
清代八旗驻防分布广泛,许多驻防区域形成了一座座方言岛,至今许多地方仍然保持着既不是满语,又区别于当地方言的特殊方言。根据民族学田野调查、历史文献及语言学界的研究,对方言岛的成因、存在状况及其与当地方言的交互影响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