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宪益夫妇英译《红楼梦》的出版是《红楼梦》译史上的一座丰碑。译文完美地再现了原文,将原著中的几百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移植到译语文化中。杨宪益夫妇在重塑焦大这一小角色时,把握了人物性格特点,将描写语言和人物语言都译得准确传神,译文中的焦大形象也如原著一样生动,鲜明,充满灵气。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的画廊里,有一个不大惹人注意的重要人物——秦可卿。她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末,是十二个“薄命”的贵族青年女子之一。在小说中,由于秦可卿出场不多、说话很少、青春早亡,似乎没有“十二钗”正册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的一生,主要时期是在乾隆朝度过的。这正是文字狱十分森严的时代。因此《红楼梦》在开始几十年中只能以抄本流传于世。一般认为,曹雪芹在乾隆十九年,即甲戍年(一七五四),已经过了“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创作生涯,也即已完成了《红楼梦》的初稿。而这十年,大约是他在宗学作“舍夫”的时候。这时曹家已经历过再一次的败落,但总算幸运的是他还能在宗学中谋得一个职位,使他不仅免于冻馁,而且还能有余暇进行写作;此外,在宗学里他还接触  相似文献   

4.
异质环境──论《红楼梦》环境与人物对照的审美心理效应杜奋嘉《红楼梦》对环境的传移模写的绝妙之处,在于呈现出一种“心物同构”的交融美、统一美。“内外胥融,心物两契”,“举物即写心”①给人以和谐、冷静、愉悦的宙美心理效应。但作为《红楼梦》环境艺术成就的最...  相似文献   

5.
《隋唐演义》的成就虽然无法与《红楼梦》相比,但无论是在人物塑造、小说结构还是写法上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隋炀帝和贾宝玉两个人物之间有十分明显的传承关系;唐玄宗梅、杨二妃的对比对钗、黛并置的设计有一定启发;西苑与大观园等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此外,仙人转世的模式、情与政结合的写法以及贯穿其中的感伤情绪等在《红楼梦》中也可以见到其影子。《红楼梦》在继承的同时又有创新,因而使小说有了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真与假”和历史的附庸──读鲁迅论《红楼梦》散札王卓华鲁迅先生在其杂文中经常涉及到古典小说问题,而且内容还相当丰富。比如论到《红楼梦》就涉及到红学中的好多问题,象大家熟知的命题:“贾府的焦大是不爱林妹妹的”、“非洲腹地的黑人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是不懂得...  相似文献   

7.
在今传本《红楼梦》中,秦可卿之死是一桩谜案。小说第五回写宁荣二府女眷于会芳园内设宴赏梅,“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息一回再来。”这时,秦可卿应声而出,主动地向贾母领受照护“宝二叔”的任务。这是秦可卿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首次登场,与广大读者见面。第七回,王熙凤应尤氏之邀,领宝玉到宁府喝酒抹骨牌,秦可卿再次出场,并把自己的小兄弟秦钟介绍给久想一见的贾宝玉。从这次公开出场中,读者还丝毫看不出秦可卿有病在身的任何征兆。但是,到了第十回,秦可卿的婆婆尤氏同贾璜家的谈话中却说:  相似文献   

8.
近一、二年来,出现了一些评论脂砚斋的文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篇:一篇是郝延霖同志的《没落贵族的哲学——论<石头记>的脂砚斋评》,一篇是徐迟同志的《如何对待脂砚斋》。脂砚斋是最早批评《红楼梦》的人,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位红学家。这样一位人物的美学思想,当然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因为《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而脂砚斋的美学正是以《红楼梦》的创作实践作为自己的前提和基础的。事实上,脂砚斋的小说美学中也确实包含有不可磨灭的合理的内容,其中有的直到今天也没有丧失它的意义。令人吃惊的是,郝延霖、徐迟二位同志的文章却在脂砚斋头上加了一大堆罪名,将脂砚斋的美学一笔骂倒,全盘否定。这是我们所难于同意的。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隐写的史实①涉及到的一个主要人物,就是深受顺治宠爱的董鄂妃,本文拟就《红楼梦》中涉及到董部妃的部分内容,做些简单的考论。无春与各幻仙子及女捐元春是《红楼梦》中地位最尊的人物,贾府的兴衰荣辱,可以说全系其一身。人们发现至乾隆朝止,宫妃中并无贾姓者,便认为这个人物是曹寅之女王妃身份的夸大,这是简单地将曹家视为贾府原型的结果,并不正确。元春的是妃身份,并非小说家者言,而是董鄂妃星妃身份的写实。元春贾姓故为贵妃,谐音即假妃,用对偶法即谜语中的鸳鸯格便扣真妃,再谐音便为贞妃。顺治有三个妃子为董鄂…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问题的研究文章写了很多,几乎各方面都研究到了,独独未提到他的渊源。这个渊源,在何其芳同志《论红楼梦》一文中已提到它和《金瓶梅》有关系。《红楼梦》确是《金瓶梅》的倒影(苏曼殊说)。但《红楼梦》中提到《西厢记》、《牡丹亭》,但不提《金瓶梅》,连《水浒传》都不敢提,因为《水浒传》上有二回写西门庆潘金莲故事,《金瓶梅》就是从这两回扩大演化而成,且写一个家庭的盛衰,妻妾奴仆的纷争故事,反映当时政治的腐  相似文献   

11.
小同红楼梦学会会员李锦文教授所著《论红楼梦人物形象》,1996年10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34万字,除‘另信”和“结束语”外,主体问篇论文,正面分析和评价了《红楼梦》的39个重点人物,由此而涉及的人物在100个以上,这在《红楼梦》人物论著作中是罕见的。现将笔者不成熟的意见表述如下:该书在理论上运用人物性格的二组组合原理,在研究方法上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红楼梦》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或者是同一类型中不同的人物,甚或是同一人物在不同历史阶段或不同环境下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着重分析他们的二重性格。这种比…  相似文献   

12.
<正> 曹霑字雪芹,取名霑与曹寅一支不相类,而曹(金含)一支,其子侄辈皆以水旁命名,加以它证,故雪芹原属丰润一支,即宁国府一支,后居寅家,遂寓荣国。丰润曹家族谱未叙京籍入旗之族人于谱内引为憾事,京籍旗族,即曹寅一系之入为包衣者。两系血亲已疏,因嗣子关系,转密,此于坟《红楼梦》中之两府关系中亦可见之。丰润一系属宁国府(即贾珍一系),所以我认为宁国之悍仆“焦大”即丰润曹家曾立功之仆人“陈良”。当丰润曹继参于清初署山西代州州官时,会姜镶以云中叛,代州城守弁刘迁应之,继参擒姜镶使者戮于城上,而姜镶兵大至,继参命次子云望(雪芹祖辈)率健仆陈良等发三矢歼三寇,而贼怯走。后并与清敬谨亲王等擒伪帅刘迁而乱平。此事经过,即焦大醉骂贾珍等之不才及自报战功之史绩。但陈良何以化为“焦大”?雪芹渊博而细致,“焦”.“陈”之间必有所本,久不能决,遍翻古籍,遂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传中,得其线索。是年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无疑对传统最富有变革精神,其叙事形态、叙事文本也更近于现代意义的小说。但就小说形式而言,《红楼梦》对传统仍是变革中有折衷,并未脱掉传统小说模式的外衣(尽管这外衣穿起来已不太合身),跨进现代形态小说的门槛。《红楼梦》对中国传统小说模式的变革与折衷,不只表现在叙述方式上,也表现在叙事体制上。《红楼梦》是一部章回小说,然而,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典型的章回小说相比,其章回体制既不完全合榫,也不规范统一,还留下种种勉强凑泊的痕迹或破绽,以及难  相似文献   

14.
邱凌  马汉钦 《船山学刊》2009,(3):159-161
小说中人物对话是现实话语的模拟,《红楼梦》蕴涵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人物对话比比皆是。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和语境理论探讨《红楼梦》人物对话中的这一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5.
周丽 《社会科学论坛》2007,(10):187-190
《红楼梦》中,"焦大闹事"一节,所占篇幅虽少,却涵盖了大量的信息,给人以深刻印象.本文主要从其心理不平衡、"为了贾府好"、怀念荣耀的过去几个角度分析一下其中的缘由,并就其闹事的缘由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在《红楼梦》当中,刘姥姥是着墨不多的小人物之一。由于其身份和地位特殊,再加上三进的经历,使其成为了贾家兴衰的见证者。从整部小说来看,刘姥姥是乐观进取的老农妇,她人生阅历丰富,公关能力高超。通过一进荣国府使其摆脱了生活困境,二进荣国府通过天真、滑稽、幽默的语言和行为获得了贾府上下的喜爱,三进荣国府做出了见义勇为的侠义举动。  相似文献   

17.
尽管把《红楼梦》视为哲理小说难免会引起种种争议,但《红楼梦》具有丰富、强烈的哲学意味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哲理,既使《红楼梦》走向深邃,令人百读不厌;哲理,又使《红楼梦》走向迷幻,令人百解不透。所以,已故俞平伯先生就曾极力呼请展开《红楼梦》的哲学研究,把它与文学研究作为未来红学研究突破的两个方向,作为一次初步的尝试,本文是想通过对小说主角贾宝玉符号意义的哲学阐释,以解开《红楼梦》的悲剧之谜。  相似文献   

18.
奴隶与奴才,这是《红楼梦》与《金瓶梅》所描写的被压在等级森严的“金字塔”最底层的人物性格的明显分野。鲁迅认为《金瓶梅》具有“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的艺术典型化的优点。这个优点,在《红楼梦》里发挥得更加出色。这两部小说,都从一个家庭写一个人生社会。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残存着奴隶制的痕迹。封建时代的奴隶大都不直接承担社会生产,而是在贵族、官僚、富豪之家“担任必要的服务或只充装饰的家庭奴隶。”奴隶的命运,作为社会生活本质的一个重要侧面,在《红楼梦》里得到了十分深刻真实的描写;《金瓶梅》虽也花了相当的笔墨,但比《红楼梦》却远为逊色。  相似文献   

19.
在《红楼梦》人物形象的艺术画廊里,赵姨娘是一个不甚被人注意的陪衬人物。近几年来,已有一些文章对赵姨娘的形象特征作了一些探讨,但对她在作品构思中所起到的作用,还未有深入研究。我们认为,赵姨娘在作品中虽然是陪衬人物,但这一人物的塑造对表现主题,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对推动情节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了解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也就是说,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在作品里塑造这样一个并不多余的小人物,这对于了解《红楼梦》这部杰作的整体构思是有所裨益的。因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 一般地说,陪衬人物的设置,往往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赵姨娘这一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塑造,也是为着这一目的。红楼一梦,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一部史书和谜书。"金陵十二钗"就是作者为确保《红楼梦》的史书性质和文学品格所采用的特殊的创作方法,即谜语手法。通过考证可知,《红楼梦》作者是在与相关的历史人物的联系中来写顺治和曹宣父子的。"金陵十二钗"正册涉及的十二个人物是清代之前能够指代和影射顺治和曹宣的十二个帝王;"金陵十二钗"副册涉及的十二个人物是顺治和曹宣以及顺治在五台山出家时清代还活着的两代十个皇子;"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涉及的十二个人物除顺治和曹宣外,其他十人都是随康熙去五台山的皇室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