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子勇 《理论界》2005,(7):124-126
分析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现状,完善助学贷款制度,规范助学贷款秩序,建立政府、高校、银行齐抓共管的助学贷款体制。  相似文献   

2.
开展助学贷款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帮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大举措。目前助学贷款工作存在结构失衡、程序复杂、运作成本高、偿还机制与担保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创建多种模式交织的助学贷款体系,引入助学贷款保险制度,制定完善的还款监督机制,使助学贷款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信息化的必然性,在分析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加强高校助学贷款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从1999年开办至今已六年时间。在六年中,国家各级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地对助学贷 款管理办法进行完善,推动了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各种资料显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国有200多万大学 生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支持。但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开展情况来看,并不尽如人意。 2004年8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确保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并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模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渠道,自1999年启动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强力推进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不同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国家助学贷款基干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和基本要求具有三种模式.一是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模式,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三是政府担保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其优势,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各自不同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高校助学工作机构设立、政策宣传,档案建立、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几个方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探讨了高校助学工作内涵和助学工作的重要性,提出高校助学工作应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教育、信用教育,“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要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金融支持手段,对保障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对银行的定位不恰当,导致银行惜贷、拒贷;对高校的定位不恰当,导致高校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借款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违约成本较低,导致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较高。正是这种利益冲突与博弈,造成了国家助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难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不容置疑,在高校助学贷款中也发生了不守信用,贷款不还等现象.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中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就当前高校助学贷款中存在的诚信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助学贷款参与主体中,国家处于核心地位,是助学贷款政策的倡导者、制定者,也是政策执行的监督者、保障者。银行和学生之间是借贷关系,高校是银行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主体相互关系的角度入手探索和分析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按新机制运作仍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主要包括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承办银行招标确定、财政贴息方式、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强化监督功能的设计等自身制度性局限等;全国、各省、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覆盖面、额度与人数等指标的范围过窄、数量偏少和指向集中等不平衡性日益暴露;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牵涉的政府、银行、高校等有关各方认同心理仍然缺乏。重视、梳理、破解这些现实困境是有关各方持续推进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李会元 《云梦学刊》2003,24(2):104-106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世人共识。各高校也不断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但效果总不那么令人满意,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涂娅菲 《云梦学刊》2005,26(3):111-112
实验表明,成功体育教学法对提高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适应水平有一定成效。这一教学法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成功、指导学生尝试成功、培养学生自主成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络成瘾心理探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旷勇  李建军 《云梦学刊》2005,26(4):103-104
网络成瘾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疾病,给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大学生存在道德感弱化、情感反应障碍、网络人格异常、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表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可从网络本身的特点、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等方面加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应对措施可从优化大学生网络环境、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及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等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周红香 《云梦学刊》2003,24(6):101-102,105
当前高校自考生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健康状况和道德素质降低。通过管理提高高校自考生素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道德教育,提高自考生的道德水平;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自考生身心健康发展;三、加强审美观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培养自考生的信息素养,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寇英秀 《云梦学刊》2003,24(4):92-93
互联网以其受众广、时效性强、多功能、交互式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大众传媒和开展德育教育的现代媒体。信息革命的冲击波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高校的德育工作也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改革高校德育工作,利用并正视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空前机遇与挑战,科学地提出构建网上德育阵地的对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跨境学童产生的背景,研究与分析了长期游走于双城(香港和深圳)之间对儿童的学业、语言习得、社会交往、身份认同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影响,揭示了赴港生子与跨境学童现象背后的社会因素,最后又对孩子的真正需要、港人的身份风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外微分方法统一导出了简单可压缩系统(PVT系统)的168个热力学关系式。同时指明了推导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自主学习对语言学习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丰富他们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网络学习的能力,是培养民族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点。通过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及其内涵的分析,结合民族院校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现状,探讨如何培养这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芳瑾  张承安 《云梦学刊》2011,32(4):113-115
近年来,高校中传播和信仰宗教的学生人数增加,他们中存在的宗教信仰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牢牢抓住大学生信教呈现的新特点,做好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医学院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与精湛的医疗技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而“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当前,医学生的诚信观却每况愈下,势必影响以后的行医生涯。面对这种现象,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