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与行动的研究之学术危机的拯救方法就是产生一种新的知识行动研究模式,即是说在"强知识弱行动"和"强行动弱知识"研究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强知识强行动"研究模式,笔者称这种知识与行动研究模式为"强强纲领"。在这个纲领的推进下形成一种新的知识样态即"知识行动论"来解释和说明使知识时代社会扎根的知识行动(知识实践)。从知识与行动之关系演进的逻辑中衍生出知识行动的概念便成为了一种自然的内生过程,这就是知识行动论的知识逻辑。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社会中,强弱关系对于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依靠乡土血缘为基础的强关系,农民工成功进入城市;依靠以异质性、多样性、工具性为特点的弱关系,农民工成功在城市扎下根。强弱关系的相互转化成为农民工在城市场域中成功生存的重要法宝。积极构建弱关系需要从主客体两个方面努力,即既发挥农民工自身主体性,同时也要从政府、社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置于经济场域之中的进城创业者,他们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经济行动目标。基于柳叶湖客运汽车站棠华线路的经验材料分析发现,置身于城镇市场经济中的客运车经营者,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他们在策略中以变通与共谋的形式与客运车站、交管部门、乘客等进行情境博弈。在日常经济实践中,他们的经济行动以经济利益的大小为标准大致可以划分为逢客必争、超员载客、站外捡客三个阶段。通过不同阶段内策略的实施,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从"保本"走向盈利"最大化"。反观不同阶段内的变通与合谋策略,在利益最大化目标使然下,面对不同的情境,他们采取的应对策略也多有差异,经营策略因具体场景而变。情境化策略显示进城创业者不仅仅依靠自我割喉的方式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也通过诸多变通和合谋的策略,这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精明"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农民城市化的行动单位选择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受到不同区域和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制度与生活的双重形塑。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式城市化基本单元受到后发国家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发展阶段下制度和生活两者的共同影响。中国农民从实用理性出发,立足于家庭的整体性和发展性,在既定的土地制度和福利制度等正式制度的结构下,以私人间城乡关系补给公共城乡关系,采用家庭内工农互补和劳动力合理配置的方式,通过资源的长期积累与代际转移,最终实现城市化。因此,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式城市化基本单元有别于西方的核心家庭形态,呈现出表面扩张内里紧密的特征,也因此具有极强的韧性和灵活性,是当下农民城市化行动中的普遍选择和有效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的深层结构是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格雷马斯提出了叙事程序、行动元、语义矩阵等理论和概念,成为揭示张爱玲的作品的深层结构一个有效的工具。本文以张爱玲的小说短篇小说《花凋》作为分析的范本,分析《花凋》中四个叙事程序阶段,即产生欲望或愿望阶段、具备实现欲望的能力阶段、实现目标阶段以及得到奖赏阶段。《花凋》中行动元关系表现为:主体(郑川嫦)与客体(章云藩)关系,发送者(郑川嫦的母亲及姐姐)与接收者(郑川嫦)之间的关系,支持者(缺失)与反对者(郑川嫦的父亲母亲以及姐姐们、郑川嫦身体上的病、郑川嫦主观能动性的消失)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花凋》的施动关系结构图。《花凋》的深层结构则表现为生与死的对立,自由与禁锢的对立等。   相似文献   

6.
微博救援行动的有效达成,有赖于舆论动员阶段对民众同情心和救援紧迫性的"唤醒"。微博救援行动凸显出虚拟场域内纯符号化的特征,即完全通过信息符号的交互传递过程来明确救援意义,激发情感和行动力。本文利用框架的内在结构理论,以成功案例为考察对象,将文本符号拆分为三大层次,逐层分析,以找出凝结动员力量的脉络所在。  相似文献   

7.
关系扩展与家族制企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等社会学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往往是同质群体内部的纽带,而弱关系则是不同群体之间的纽带。从信息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说,强关系是弱的,弱关系是强的;强关系之间存在的是人格化的家族信任,而弱关系的基础是非人格化的社会信任。所有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用来解析家族制企业的创立与发展。在创立阶段应充分利用强关系,在发展阶段应紧紧抓住弱关系。  相似文献   

8.
现有关于环境抗争的研究,更偏重于环境抗争行动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以及环境抗争的策略、组织等外显特征,对环境抗争行动者遭遇污染后如何在其规范体系中做出反应、形成行动策略的内在结构涉及较少。基于沙岗村案例中村民环境抗争行动的结构分析,发现村民们行动在以“差序礼义”为特征的规范体系内:无论是与污染企业主的对抗,还是通过上访与政府发生互动,村民们做出行动决定时,首先都以其自身与企业主、政府的差序性关系定位为基础,行动策略的决定依据于其规范体系中特定关系所对应的礼义规范。村民环境抗争行动具有其独特的乡土意义。脱离村民经验世界中的规范体系理解村民抗争行动的意义,会造成对村民行动的误解、偏见,不利于环境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运输化理论将经济发展中的运输化过程分为前运输化、运输化和后运输化三个阶段,区域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以运输需求为耦合的交链点,以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为能量传送的影响机制,在运输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呈现出弱需求与弱支持、强需求与支持、相对弱需求与优化支持的阶段特征。以相关数据进行的量化实例分析一方面支持了区域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另一方面启示区域交通运输在发展后期应着重准备应对完整运输化和后运输化阶段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10.
政府嵌入、社会协同和居民自主治理作为我国社区治理行动的内在变量,三者的关系决定社区治理模式的转换。从理念转向行动是实现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借鉴行动科学理论,我们认为中国社区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国家主导的政府行动阶段、国家引导的社会行动阶段和国家与社会扶持的居民行动阶段。现代社区治理是政府主导、社会协作、居民组织化行动的过程。随着居民自治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居民行动日益成为社区治理的目标和方向。居民行动能够很好地迎合现代社区治理的要求,悄然改变社区治理过程中“居民自治弱”的困局,而理清居民行动逻辑和通过技术赋权激发居民行动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维和行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行动,其本质上是一种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手段。本文通过对维和行动历史的梳理,以联合国相关文件的出台将维和行动划分为几个阶段,阐述不同阶段维和行动中的武力使用内容并辅之以比较典型的维和行动分析。目前给维和行动武力使用造成困扰的,一方面是严峻的行动环境,另一方面是有关方面对武力使用不一致的看法。维和行动并不排斥武力,同时,武力使用伴随维和行动发展而不断演变。因此,对武力使用的谈论,应该尽快从“应不应该使用”转到“该如何使用”上。  相似文献   

12.
新科技革命与人地关系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地关系既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又是一个随时代变化和科技进步呈现不同阶段特征的概念.本文在阐述历次科技革命对人地关系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科技革命促使人地关系变化出现的新特点,提出应依靠新科技革命成果构建和深化"人地关系协调论",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呈现为差序格局特征.根据关系强度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它划分为强关系、弱关系和中等关系.同时,农民工的信任结构也是差序式的,根据信任的来源可以划分为义务信任、交往信任和契约信任.信任是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以义务信任为基础建立强关系,以契约信任为基础建立弱关系,而以交往信任为基础不仅建立中等关系,而且还可以将弱关系转为中等关系,把中等关系变为强关系.由此,信任与关系对应构成了多种类型的关系网络,并且呈现差序格局特点.  相似文献   

14.
阶层地位的本质是一种具有“地位特征”的“位置”资源,阶层地位变迁是结构与行动互动下“位置”资源的“分配-获取”过程。国家、市场、社会是阶层地位变迁的结构主体,分别从权力、竞争、关系的维度对“位置”资源分配发挥配置之力。个体是行动主体,受“经济人”和“社会人”驱动在“位置”资源获取中展开行动。所嵌入经济社会的制度性安排会对结构与行动产生影响,“分配”与“获取”呈现不同张力。受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制约,当代中国阶层地位变迁呈现不同的阶段特点。  相似文献   

15.
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是企业寻求竞争优势的一种新趋势。以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为视角,分析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结合不同时期非市场策略的特征,提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应采取何种非市场策略的假设。以财富中文网公布的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选择何种非市场策略。研究表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采取的非市场策略有所不同,旨为企业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成为吸纳流动人口的重要地区,而流入长三角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生存境遇相对弱势,文化适应相对漫长,关系网络相对封闭,融入过程相对艰难。长三角地区民族互嵌式城市治理面临工作目标与执行方式、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主观需求与客观现实、尊重差异与文化交融等现实矛盾。应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靠理念革新、数据赋能、三社融通、政企协同、权益共享、关系塑造等行动,着力打造理念认知网、信息联通网、组织行动网、就业保障网、社会服务网、情感支撑网,探索民族互嵌式城市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脚本的兼容性认知特征及语言哲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脚本是情节的原型组织,这种组织虽然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知识构型,但它与框架和图式却有着一定程度的迭交关系,这种迭交关系就是脚本的兼容性认知特征。另一方面,脚本是事件和行动序列的心理表征,这是脚本的区别性认知特征。在语用学意义上,事件和行动是有其哲学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皖北C村云南籍婚迁流入妇女与家庭成员、乡村邻里等行动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进行历时性考察,将该群体社会资本的建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因社会环境、家庭发展状况不同而特征不一,但各阶段的行动逻辑都是将经济资本、文化资本转换为社会资本,并同时以原有的社会资本为基础进行再生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布迪厄的资本转换理论。将三个阶段统合观之,该群体的社会资本形塑过程也呈现着内卷化的样态。  相似文献   

19.
利用行动研究解决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参与度低等方面的问题是十分行之有效的。行动研究发现,真正提高学生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参与度只依靠做足课堂的功夫是无济于事的。使学生们在课堂以外持续学习,并高效利用周围的资源,尤其是参与以尊重差异为前提的创造性合作小组课前准备和课堂展示,同时教师采用针对学生个体的评估模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文章指出,抗战大后方歌谣在时间分布上存在阶段性的特征,并对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将抗战大后方歌谣以1940年为界,分为“井喷阶段”和“跌落阶段”,进一步分析揭示出其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及文学发展规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