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哲学为法律的研究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从日常语词分析入手,哈特探讨了法律概念的"空缺结构",强调法律语词的"意思中心"和"边缘地带",从而推导出法官自由裁量权。哈特的自由裁量权理论的实质就是语言:从语言出发,确立法律规则;在语言之中,探求法律的不确定性;最后在语言之中找到法官自由裁量权。哈特的法官自由裁量权理论对法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哈特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思考进路是,在日常语言中阐述法律概念的含义,进而在语言中探寻法官自由裁量权。由于法律在本质上是法律的"陈述",法官自由裁量权就处在这一"陈述"之中。在"陈述"法律的语言中,发现了法律语言的空缺结构、意义中心与边缘地带,从而准确定位了法官自由权的处所。哈特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法律语言实证主义思考,对我国司法实践具有启发意义,为法官"依法审判"、合理运用自由裁量权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同性卖淫案"引起社会关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法律适用中对"卖淫"的法律概念不能做清晰的界定,囿于传统的概念,走不出"女性出卖肉体"概念的泥沼。本文从法律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卖淫"定义的误差,"卖淫"语境的变迁,"卖淫"与语言的"开放结构"等等,从而说明了法律语言及其概念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变迁,表现出开放的姿态,与时俱进,使法律在适用的过程中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指人"的"字结构是我国立法语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句法形式之一。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来看,立法语言中的指人"的"字结构在承载较大的语义信息量的同时更好地体现了立法语言庄重性、准确性、严谨性和简约性的特点,准确地加以使用有助于明确犯罪对象,从而对特定人群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法律约束和处罚。  相似文献   

5.
"……哥"结构是汉语中新兴的语言构式,充斥于网络、报纸等媒体语言中。"……哥"结构衍生的内在理据性主要在于语言的非范畴化机制,使"哥"作为称谓名词的指称意义逐渐泛化,并在语法化的过程中蜕变成具有构词能力的类后缀,赋有一定的图示性和语义预设性。在认知语法的理论框架内,以自主-依存联结模型能更具体地理解和解释"……哥"结构内在的语义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学的角度,对法律语言学的发展现状、学科成因、理论框架进行了全面梳理,并且依据语言对法律的意义关系,详细论证了立法语言、司法语言和执法语言的程式化结构所体现的法律语言学的主体框架、认知特性和社会实用价值。研究指出未来法律语言学研究在法律工作实践中的核心作用是如何有效地增强其社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法律语言中词语的模糊语义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语言的精确性是相对的,其模糊性才是绝对的.文章从语言的系统意义和外指意义两方面分析了法律语言中的模糊语义现象,指出应当承认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并指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遵守"模糊度对等"原则,提高法律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民法典结构模型新探--法律关系与调整对象的双重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照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组成法律规定,法律规定又构成民法典的逻辑,对于法典结构,本文从唯一具备内容意义的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入手,在对法律概念准确界定之后,进行了经验与理论的两方面论证,在严密的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应然意义上的法典结构。然而在对现实中民法典进行考察时发现,应然的法典结构却不能在现实中被轻易发现,因此本文进一步对语言进行了考察,借用西方分析法学的成果,排除了语言上的障碍,从而在实然的世界找到了应然的法典的结构,并得到了法学与观念是两个决定民法典结构的根本性因素这一重要结论,并将这一结论运用于对各式民法典的考察,以验证该结论的说服力。对当前我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的主要争论,本文也从自己的理论视角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9.
《高僧传》被动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僧传》中具有被动结构标志的被动句穷尽整理分析,并从汉语史的角度对其比较研究,认为其文中包含的被动式还是比较全面的,被动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语言中被动句式的使用情况:先秦的主要被动句式"于"字式已近消亡;"见"字式虽仍占据着21%的用例,但已为"为……所"式和"被"字式超越;"为……所"式仍以46%的比例占据着其自东汉以来的优势地位;"被"字式此时发展迅速并显示出新特点:动词后带补语用例增多,还出现"被……所"式;"被"字式以26%的用例不仅超越了"见"字式,还直追"为……所"式,为其在唐代超越"为……所"式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浅析法律语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语言是从事法律活动的载体和工具,在法律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法律语言的概念、法律语言的功能和分类、法律语言的的要求三个方面来论述法律语言,目的在于让人们关注法律语言,提高法律活动效率,促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法的关系水乳交融。现代法学和现代法学语言研究同步发展。法学研究的语言转向,促使"法律语言"向定义范畴更加广泛的"法学语言"发展。法学话语分析是研究大于句子的法律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组织。司法语境中模糊话语分析就是对涉案当事人的谈话风格、话语标记、会话序列以及会话含义等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为警察、检察官、法官和律师处理刑事或民事案件提供有力的语言证据支持,是实现程序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必要手段。借鉴国外司法语言分析手段处理法律案件,是推进法制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丰富我国法学和法学语言研究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2.
我国裁判文书说理性不足,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语言教育”存在缺失。此种缺失是科学技术对高校法学语言教育冲击、我国法律语言教育体系尚未建立以及高校对法律语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从鼓励法律“语言教育”相关科研,注重语言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丰富法律语言教育方法,优化师资队伍,在国家司法考试中增加司法文书写作等具体措施着手,以完善我国法学本科“语言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权力的体现,法律语言也应体现权力性这种特征。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位结构理论为基础,以国际知识产权法中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为个案,研究其中的语言现象,分析其所表现的语言特征,由此找出法律语言的个别语言特征,探索法律语言的权力I}生是如何在语言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4.
论语言功能和语言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结构、交际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功能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互动功能系统.从语言结构的价值观看,人类语言只有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没有"发达"与"原始"、"复杂"和"简单"之分,更没有"优秀"与"低劣"之别.从语言社会文化价值观看,人类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以及不同的文化和文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有通过渐进的、和谐共处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把人类的社会文明不断推向前进.从语言研究的价值观看,各种语言变体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的不同价值取向,会影响语料获取的路径以及对语言事实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流行结构"被X"是当代社会语言创新的产物.从语义特征上看,"被X"所表示的语义内容可能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也可能与客观现实相背离."被X"的施事多为具有强权或影响力的人或事物,而其受事通常是事件中的弱势对象.从语用色彩上看,"被X"结构多带有"不幸、不如意"的贬义色彩,只有少数带有中性或褒义色彩."被X"结构的出现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语言的内部因素来看,传统"被"字结构的基本语义特征为新兴"被X"的诞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和语义基础.语言的经济原则推动了"被X"的出现.从语言的外部因素来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造成了语言表达的空位,使得"被X"结构的出现成为一种必需.  相似文献   

16.
考虑到中国的成文法传统和现实,forensic linguistics的汉译名宜还原为"司法语言学";"法律语言学"可以与legal linguistics互为译名.立法语言、执法语言、司法语言、法律研究语言是法律语言学在我国的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力决定了规约性语言分支的法律语言具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从法哲学以及法律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发现法律语言的内在规律性:准确性、模糊性、权威性和逻辑性。我国在现代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工作者应该充分重视法律语言的独特性和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英语学习的心理机制角度,讨论了成年人英语学习信息加工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的"语言-思维结构"相互交叉作用,分析了这一作用在概念结构上对成年人英语学习的思维趋同性的重要意义.作者明确指出,成年人在英语学习中有机地借助母语的"语言-思维结构",对英语学习不仅不会产生消极作用,相反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刑法是我国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典,其中的"或者"多达991个,它们都有特定的表意目的和环境,并形成了相应的语言现象,在成文法系中,法律条文实际上是对特定语言的具体运用,而且法律语言先天性要求缜密,无懈可击,这就为逻辑的使用提供了必要性.从逻辑角度,在相容与否、联言和选言、穷尽与否等三方面对"或者"的逻辑语义进行分析,目的是在法律条文中"或者"的使用问题上,条理清晰,目的明确,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刑法条文.  相似文献   

20.
司法语言与立法语言一样能够体现法律中蕴含的权力。从指别的角度对司法语言中的权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用大量的例子对人称指别、语篇指别和社会指别一一介绍,并分别讨论其在司法语言中如何体现权力。最后建议法律语言应该与普通语言学相结合,二者研究的成果应该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