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偷情     
随着中国城市暧昧文化的兴起,亚偷情出现。与偷情者不同,亚偷情相关双方发乎情而止于性,类似于婚外密友。亚偷情,发生在中国熟人社会解体之后,发生在中国人对婚姻关系和婚外男女关系的评价出现很大变化之后,发生在各种即时通讯交通工具拉近人与人距离之后——这一系列的社会条件下,潜伏在人内心的情欲很难不被点燃。所以,有一种观点说,现在的社会难的不是偷情,而是能偷情却保持不偷的境界——亚偷情者貌似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们发生的是"无性外遇"。这决不简单地是柏拉图式的精神出轨。在一个崇尚物质而不是精神的时代,和亚偷情分子过多的讨论精神话题,是一种奢侈。■■——_’一  相似文献   

2.
亚偷情的果     
亚偷情总会因为某种方式而结束:要么转成正式偷情,要么就是亚偷情一方回归家庭,谁会永远亚偷情呢亚偷情几乎注定是一种见光就死的感情。根据《新世纪周刊》与新浪网的联合网络调查,多数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在自己的"婚外亲密异性朋友"被发现的时候,都会对自己的另一半努力解释,希望他/她接受这样一个现  相似文献   

3.
总有那么一些人,家里扛着红旗,家外彩旗飘飘二十多年以来,他用这种暧昧的关系弥补了对婚姻的不满。多年前,我有过一位这样的领导,说起来许多人对他的人生际遇唏嘘不已,这位年届50的男士有着许多可称道之处:年轻时热爱过诗歌,会乐器,有着运动员的健壮身材和歌唱家的胸腔,喜爱社交和各种热闹的娱乐活动,事业已有所成。总之,他非常喜欢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生活多姿多  相似文献   

4.
两个人的感情很亲密,而对方的家庭关系又维系得很好,对爱人的感情也很真实,这种情况不能简单断言是不道德的"最爱的人总在婚后出现",这是许多亚偷情分子的感慨。当一个婚姻中人,突然在婚外发现令自己心动的人,就有两种情况可能发生:与她/他擦肩而过,忍住内心的不甘:要么,和这个人发展出一段恋情。  相似文献   

5.
偷情     
1 索然一直都想没有后来了,她和沈洛之间。恋爱了四年,大一到大四的整整四年,就在订婚前夕,凤凰出现。  相似文献   

6.
阿根廷47岁女子罗塞拉,由于听见家中的宠物鹦鹉波佐老是呼喊其他女人的名字,从而发现52岁的商人丈夫卡罗斯竟然拥有3个情人的秘密。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有关贾琏偷情的描写共有三处,一处比一处严重,且每一次都有其背景。在这些描写中,突现了凤姐的性格变化,具有结构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某与王某是某名牌大学的中年副教授。俩人在大学读书时就是同窗好友,毕业后又都留校任教。巧的是他们又是一个教授楼里的左邻右舍。在一次学校的体检中又都被检查出患有冠心病。同事们戏称他们是“同窗好友,同病相怜”。然而,两人的家庭生活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9.
在反映世情的小说中,"偷情"是较为常见的情节。偷情作为受到大众主流价值观绝对批判的行为,无疑是对家庭和伴侣的背叛,是不道德的行为。在对偷情行为的道德审视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人类对个体意识认识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女性作为自然和社会意义上相对于男性而言的双重弱者,其个体意识的发展经历了艰难和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文正 《百姓生活》2010,(3):37-39
女儿被姑爷杀了,岳父母为何苦苦为凶手求情?原来,他本是妻子眼里的好丈夫,家人朋友眼中的好男人,岳父母视他为儿子。他犯下命案,祸起妻子的无端猜疑……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界定“亚脚色”的概念,梳理有关“哮”、“郑”、“偌”诸种亚脚色研究的学术史,通过文献以及民间俗语的研究,证明此类脚色专称皆为伶人用语,“哮”为“醋大”之义,即戏曲中所谓酸丁,“郑”的含义即“道人”,“偌”即杂扮艺人,意即模仿、相似,也即伶人所谓“似象”。  相似文献   

12.
考老师     
“真是不公平,老师考学生,学生考得差,老师就批评学生。”壮壮回到家对爸爸说,“谁来考老师呢?”  相似文献   

13.
漏刻考     
现代的钟表不是中国人所发明,但我们完全无须为此而自惭,这倒并非因为我们有着比钟表伟大得多的其他许多发明,如纸、火药和指南针之类。这些当然是足可自豪的;但即便单讲这用以计时的器具,西方人也没有理由拿钟表自炫。因为,当三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发明出人类第一代计时器的时候,那些造出现代钟表的民族的祖先们,大约还不过是茹毛饮血的文明程度。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  相似文献   

14.
古昌黎考     
昌黎.古今地名。今河北省昌黎县是不是昌黎始名呢?不是。据《嘉庆一统志·永平府》载:“昌黎属河北省。汉为金县属辽西郡。隋唐为卢龙县地。后侨置营州柳城县。五代进入辽.改日广宁。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改为昌黎县至今。”这是金代昌黎的叙述。那么,在它之前还有没有叫昌黎的地名呢?据锦州吕书田老先生考查,除金昌黎即河北省昌黎外,历史上还有六个昌黎地名。按朝代与地域分,即:三国魏司马洪打败公孙度父子后,于齐王正始五年(公元244年)九月鲜卑内阻,置辽东属国,立昌黎县以居之。此昌黎地原为汉之交黎县,亦称昌辽…  相似文献   

15.
二郎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宋末,南宋初年曾有一次灌口二郎神是谁家二郎的争论,其最后结果是:真有其人而神异为虚构的赵二郎落选了;又真有其人的杨二郎也未得认可,但他转化为神话中的另一杨二郎则在民间留传下来;而本无其人的李二郎却被皇帝裁断为灌口二郎神,取得了合法的地位。此后李二郎的赛神祭品和塑造形象逐渐氐羌化。这说明民族间的和睦相处,不仅有赖于政治上的团结和经济上的合作,还有赖于文化上的交融  相似文献   

16.
通感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从钱钟书先生的著名论文《通感》发表以来,“通感”已成了人们熟知的术语了。然而因为通感是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现象,故在理解和使用“通感”这个术语时颇多混乱和误解。文学中的通感描写实质上并不是心理学上的通感症的表现,但是它又是与感知心理密切相关。在客观方面它取决于感觉之间的固定联系;在主观方面则来源于感知的类比变化。从根本上来说通感描写是一种语言现象,只存在于语言表述之中,它产生的前提是语言的概念体系的指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伏羲新考     
本文运用少数民族语言资料,特别是彝语路南方言,指出“伏羲”的真正语义是“贴瓜”,即用葫芦作原胚来烧制陶器的一种原始手工制陶工艺,又称“贴塑法”制陶工艺。“伏羲氏”就是“贴瓜人”,代表了一个时代,后来将其神化了。  相似文献   

18.
安答考     
帖木真(成吉思汗)与札木合的亲密交情与对抗关系,即便在《蒙古秘史》中,也是最有文学色彩的部分之一,但是这两个人结成的所谓“安答”,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9.
芍药考     
芍药是我国著名的花卉植物,亦为传统医药治病有效物之一.始著录于《诗经郑风》,所谓“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为士人所谂知,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此外,载于古书者,有《山海经》:  相似文献   

20.
土方考     
殷虚卜辞载贞伐土方,凡数十见,皆武丁时事。茲录其辞如次: 癸巳、卜(南殳),贞旬亡禍。王占曰:“有祟,其有来(?)。”乞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自西。沚(?)告曰:“土方征于我东鄙,哉二邑;昌方亦侵我西鄙田。”——菁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