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来深圳出差,答应给妻子买样礼物。买什么呢?这深圳街上什么都有,可什么都往死里贵!我捏捏手里的几个钱,不知买什么好。走到中英街,看到地摊上有一件羊毛衫,特鲜艳。“这羊毛衫多少钱?”那小子看看我要走,“哎呀,先生哪,你看看这西(是)什么货哟,金金(真真)的名牌‘维托那尔’哟,纯澳大利亚羊毛也!”他抓起那件羊毛衫在手里搓了搓,“你想金(真)要的话,价钱好说的喽。”磨了半天,还是买了下来。回到家,没等我放下行李,妻子就抢过包:“给我买什么好东西了?”一眼瞧见那件红黑相间的羊毛衫,一拍手,“哇:这么漂…  相似文献   

2.
对一个男人而言,母亲和妻子无疑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同时他也是这两个女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但这两个女人。在对待男人的态度上,却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 一个简单而常见的例子就足以看出这种差别。夏天到了,我到超市买了两台吊扇,一台为我家买的,一台为我妈妈买的。安装吊扇的时候,我站在一把椅子上,但高度还是不够,我不得不踮着脚尖,艰难地装好了吊扇。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我出差到外地,跑到路边小超市买东西,看到我身边有个六七岁的男孩子在买方便面。他把不同品牌的方便面看了又看,最后挑了一盒到收银处。机器一扫描,价钱显示出来:5.5元。小孩把手中所有的钱都递给收银员。这把钱,都是小零钱,收银员数了一阵,最后告诉他,钱不够不能买。小孩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是满脸失望,呆呆地站在那儿。  相似文献   

4.
购书辛苦记     
礼贤 《老年人》2009,(9):50-50
喜欢读书的人,自然喜欢买书。比如我一向爱读孙犁的书,可谓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每逛书店,见到他的书便买,所以他在“文革”前写的所有作品,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便陆续买齐了。  相似文献   

5.
早恋的后果     
我13岁那年,第一次萌生爱情。他是个军人,年龄比我大一倍,26岁。他长得高大英俊,简直像电影明星。尤其是当他开着吉普车到妈妈的店里买东西,那跳下车的姿势,帅极了。从前我很讨厌替妈妈看店,但自从对他产生了感情,我几乎每天放学后都守在店里。他一星期来一次,每次都待上十来分  相似文献   

6.
老爸一向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生活中,他省钱有招、致富有道,被我们全家冠以“省长”这一光荣称号。 老爸出门基本都是乘“11路”(步行),万不得已才坐公交车,有时十来里路,老爸也不舍得1元钱的车费,硬是步行回来,到家后腿疼好几天。有次,我陪老爸去买灶具,我穿着高跟鞋拎着沉甸甸的东西,实在走不动了,坚决要打的。老爸不同意,我不管他,伸手拦了一辆出租车,老爸只好极不情愿地上了车。  相似文献   

7.
幽默文摘     
男孩和糕 火车停在一个小站上。一位旅客朝窗外看去,他看到一位正在卖糕的妇女,这位绅士想买一块糕,但妇女站在离客车厢比较远的地方。绅士不想自己去买糕,于是他召唤一个在车厢附近站台上的男孩,问他说:“买一块糕多少钱?”“三个便士,先生。”男孩答道。绅士给了他六个便士,对他说:“给我带一块糕来,另外三个便士买一块糕你自己吃。”几分钟后,男孩回来了。他正在吃一块糕却还给绅士三个便士找头,他对绅士说:“那里仅剩下了一块糕,先生。“ 细心者 一应妇女要求出租汽车;“驾驶员,我想上火车站。”“请吧。”司机打开车…  相似文献   

8.
冲动的惩罚     
我一直有个底线:不和小商小贩讲价。一斤青菜不到两块钱,刨除各类损耗,他满打满算也就挣你一两毛钱,何必因为这点钱让他心情不好,愿意买就买,不愿意买就走,各自方便。  相似文献   

9.
汪洋 《现代交际》2008,(3):57-57
父亲是很疼爱我们的,放暑假时带我到塘沽去住,他天天给我买五分钱的海棠果,我喜欢吃这玩意儿。  相似文献   

10.
杨培银 《伴侣(A版)》2021,(10):48-49
男孩当自强 "六岁的我眼馋邻家小哥哥的车子,多次缠着老爸要车,老爸总以我还小为由,迟迟没给我买.那天,再一次要车无果,我哭着喊着跑到奶奶家,平静下来之后,我扶起院子里的那辆'大杠驴'练了起来.等老爸赶到家时,我已经颤悠悠地骑起自行车了.这一次老爸不仅没有阻拦,还跟在车后跑了两圈.当我稳稳地骑着车从老爸身边经过时,赞许的目光从他的眼睛里射出.若不是老爸的那一次次阻拦,或许我的自行车生涯将在几年后才能开始."  相似文献   

11.
夏芒 《金色年华》2008,(2):24-25
他好不容易才打进电话,所以很激动,第一句话说得上气不接下气:“我……现在……在……深圳”。那感觉好像是他从南方跑步来到北京,终于与“青春热线”接上头儿了。这让我感到,他在深圳可能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和感受想告诉我们,就说,你歇一歇,慢慢讲。  相似文献   

12.
上个月我过生日的时候,男友买了张彩票送我,竟然中了5万元的三等奖。但很快可笑的事情就来了,他说这彩票是他买的,我应该把5万元钱给他,还说要拿这5万元钱请某房地产商的女儿到海南玩几天。我知道他生意上需要打理关系,这几年他晚上常出去应酬,曾经见他搂着一个女的进了酒店,我都没认为他背叛我。但这一次,我有点恼火了。  相似文献   

13.
这一天我和往常一样开档做生意,9点多时店里来了一个像是在单位上班的男子,他对正在忙着的小妹说:"谁是老板?我们单位搞装修要买一大批货。"听到有大生意上门我忙打足十二分精神招呼他。那个自称小李的男子衣着大方,谈吐斯文,砍起价来头头是道,对货物也很内行。经过一番舌战,终于同他谈好了价格与数量,我心里很高兴做成一笔大买卖。这时小李说让我和他到局里去签个协议,我以为他要赊帐,就立刻表明本店从不赊欠,向来货到付款。小李说货到付款没错,但公家的事情都是要订个合同什么的。听他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合情合理,便和他上了车一起去那个我  相似文献   

14.
马德 《金色年华》2007,(8):20-20
好像好多次了,我都收到来自山西某镇煤矿的信件。我不知道写信的是谁,因为他给我的信件从来不留姓名。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给我写信,因为在他的信中除了谈煤矿的生活,很少涉及我。然而可以推测到的是,他该是我的一个读者朋友,因为他在信中提到去镇上唯一的书报亭买杂志的细节。  相似文献   

15.
小茵 《老年世界》2007,(20):32-34
1998年夏,我和肖剑大学毕业.一起到深圳发展。肖剑的父母家住在东北沈阳,离深圳太远,所以我一直没有去过他父母家,也没见过婆婆。但电话打过很多次.婆婆给我的感觉是,声音甜美,说话利落,很关心我们。  相似文献   

16.
我和丈夫一直在深圳工作、生活,孩子和我的父母生活在大连。现在孩子8岁了,之前一直和我们生活在深圳,他二年级的时候,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把他送到我的父母身边监护。可是前一段时间我回大连看他,发现他作业拖拉,半个小时的题目要用2个小时才能完成.爱上网.成绩也下降了很多。没有礼貌。不服从外公外婆的管教,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就知道玩,我不得已辞去了深圳的工作,专门回来教育他。  相似文献   

17.
中没中50万     
我发誓这件事的发生绝对真实。当我对出那张奖券中了50万时,我对自己说,这是不是在做梦?为了弄清真假,我狠狠地掐了自己的大腿一把——好痛好痛!真不是在做梦! 我只用一分钟时间就安排好了这50万的花法.捐5万给希望小学,国家的教育投资不是不足么,余阿毛如今有了钱,咱帮国家一把;花5万和老婆欧洲十二日游,领略领略欧罗巴风情:花10万买台小排量车,开着它夫妻双双把班上,从此不再受那挤车苦:花30万买个带飘窗的大户型——顺带把现在住的老房子也买下。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三年不出房门一步有个被惯坏了的小子,因为父母拒绝给他买摩托车,一怒之下冲进房间……这一呆竟然就是二十三年!这男孩的母亲说:“我愿以为那件事到吃晚饭时就会结束。”事实不然,她的儿子当年十九岁,如今已四十二岁的丹尼──至今仍在他房间里生闷气。从小,父...  相似文献   

19.
握手的疼痛     
那年秋天快到的时候,我从深圳辞工回到了老家。在深圳,我有一份令人向往的薪水不低的职业。或许,仅仅只是“深圳”二字,就使得我辞工回家在别人眼里变得没了理田。于是,得知这一消息的朋友便无一例外地或惊讶.或好奇、或关注地问我:什么原因让你放弃了深圳呢?渐渐地,就  相似文献   

20.
用心的孝敬     
我与老季都是出身农家,又是从一个村子走出,来到同一座城市工作,且父母亲都还在老家生活。为了方便回家看望二老,去年我终于买了辆私家车。老季在环保局做办公室主任,工作一贯忙忙碌碌。自从我买车后,老季和我的联系更加频繁了,他不是要搭我的车一同回老家,就是托我给他父母捎带点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