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精神分析的焦虑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古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关于焦虑的实质、产生根源、分类及防御机制等理论作了阐述,并对其理论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
《莎菲女士的日记》不仅塑造了莎菲这个典型,而且再现了“五四”退潮后的各类女性的特征,这些人物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莎菲性格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形成她的矛盾性格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是性本能与自我本能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精神分析理论百年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选择了相应时期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霍妮、沙利文、雅各布森、克莱因和科赫特,总结归纳其对于焦虑的理论观点,描绘其发展脉络,比较精神分析焦虑理论与其它理论的差异,希望为当代焦虑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在各方面都造成了巨大损失,然而灾区人民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逆力。通过田野观察、咨询记录文本分析,对灾区两个个案在地震前后的抗逆力表现的进行研究,并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抗逆力的内涵进行阐释,得出以下结论:在个体生命早期提供“足够好的抱持性养育环境”有利于抗逆力的形成;心理干预有效途径在于对抗逆力恢复和养成。  相似文献   

5.
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狂欢理论为切入点解读2011年度"~体"新词语群,不难发现其所展现的对话性和全民参与的理性狂欢精神。微博平台提供了网民借"体"发挥的大舞台,"~体"新词语体现了一种风格,实现了对社会事件的记录,还展现了对现实真实生活的讽刺揶揄,由此可以反观社会,反观人心。微博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平台,其舆情价值值得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脱迹于古希腊的酒神祭活动及由此形成的西方民间的笑文化传统。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有四个特点:全民性、乌托邦理想与现实的暂时相融性、是笑文化的节日、是对“死亡”获得深切感受的节日。相应地,他的“狂欢化”理论也具有这些特点。他的“死亡”艺术观分析了文学作品中英雄(神)之死、平凡的悲剧性人物之死和怪诞人物之死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现代中国的传统价值信仰体系溃散历程和现代作家的“故事新编“为背景,通过对叙事诗《蚕马》的故事渊源追溯和详细分析,展现冯至独特“故事新编“的创作手法,以及隐藏“新编“之中的隐秘结构:试图重新回到传统经典寻找支撑自己灵魂的“少女“,而这种努力最终不过仅仅成为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相似文献   

8.
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并不是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简单继承或局部修正,而是基于继承的全面颠覆。拉康以哲学加语言学的方式改写了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些主要概念,如无意识、自我、欲望以及主体等,从而在真正的意义上完成了弗氏未竟的关于人类主体问题的哥白尼式革命。同时,拉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更广及人文、社会以及文学批评领域,对当代许多重要理论的形成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因而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先声。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最近一段时间兴起了一股"舌尖"文化的热潮,这种文化现象可以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阐释,"舌尖"文化的大众性、平民化以及对精英文化的颠覆性这三个特征正符合巴赫金的大众狂欢理论。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教育尤其是儿童的心理教育有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要对儿童早期经验有足够的重视;要引导儿童潜意识的能量,使他们拥有幸福积极的人生;要利用“宣泄”释放儿童潜意识的能量,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要利用“升华”提升儿童的能量,促进儿童创造潜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论捻党运动开始与结束的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55年秋,皖北地区的捻党在亳州雉河集会盟,改变了"居则为民,出则为捻"的特点。盟主张乐行在此期间实行五色和五色镶边旗军制,颁布了军事纪律和具有政治纲领性质的《布告》,捻党由分散的秘密群众团体,转化成为公开反清的农民武装。1855年应成为捻党反清起义转化成为捻军的时间。作为捻党运动,它开始于1809年,结束于1899年,坚持反清斗争90年。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并不反对早期西昆体诗文风格,尤其肯定其善“用事”的创作特点。后世评论者之所以有欧阳修反对西昆体的误解,主要是与后期西昆作家创作风格蜕变有关,即由善“用事”、求雅正到艰涩怪异的转变。论者未能洞晓前、后西昆作家诗文风格的变化,将西昆体看作是一个风格不变的整体笼统论述,这是造成欧阳修反对“西昆体”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有+VP”1和“有+VP”2二者存在区别:“有1”是动词,VP1只能是少部分单双音节动词,担任“有1”的宾语,“有2”承担三种语法功能,VP2不受音节或性质的限制,结构类型丰富。“有+VP”2结构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有”的隐退与“了”的出现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了”的专职身份使得“有+VP”2格式在主流语言中隐退。“有+VP”2复出受方言、外来语、传媒、语言机制、自身优势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全面搜寻古代典籍相关记载入手,考察了战国楚墓出土文物"镇墓兽"的真实名称与身份,认为"镇墓兽"即"坟羊",应为"幽都"主宰,即死亡和毁灭之神,其巫术神话衍生物有"夷羊"、"土伯"等,其原型应为麋鹿,其产生年代不会晚于殷商,为上古墓葬中的厌抑之物.  相似文献   

15.
汉画中九头人面兽应为“开明兽”。汉画中的九头人面兽是汉代西王母崇拜在墓葬中的反映,是西王母神话的产物。作为艺术想象的产物,异常的外在形象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不符合常规的形象和其为西王母役畜的地位相称,在设构图计上显得自由随意,艺术风格上不同于商周时期青铜艺术的神秘狰狞,表现出汉代艺术的世俗化特征,对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人面兽身的镇墓兽产生了重大影响。“九首”为能力、智慧和不死的象征。“人首”是汉代人对人类自身能力肯定的必然产物。“虎身”是长期以来人类崇拜虎思想的孑遗。  相似文献   

16.
杜拉斯的中篇小说《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从等待的主体、等待的客傣及等待的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展现了等待主题,显示了杜拉斯小说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素有"史笔"之称,基因遗传源远流长。这一特殊的叙事模式,艺术创新在于:叙事艺术日臻成熟,提升了文言小说的传统地位;叙事结构统驭连株体故事,拓展了小说的结构章法;记言模式上师承史传,开创了文言小说的新体例。缺陷与不足是:议论过半,喧宾夺主;封建说教,苍白平庸;偏离正文,松散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往讨论捻军失败多着眼于农民阶级的一般局限性 ,而联系具体领袖人物的分析则较少 ,笔者从六个方面对捻军领袖人物的不足作了具体探讨 ,分析了这些不足与捻军失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存在主义的"自欺"和"自由"等理论,联系《小城畸人》中作者对于"真理"与"畸人"的态度,分析畸人形成的两个阶段:从"自欺"到"自抑";通过俄亥俄州温士堡小城的象征意义和主人公乔治.威拉德的最后离去,指出乔治的离开预示了一个新的畸人的形成。该小说集所揭示的主题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詹姆斯·乔伊斯经典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以“灯”为代表的诸多意象表现出极为丰富的内涵。“灯”象征着都柏林人之虚假“希望”,“灯”的缺失状态则揭示了当时都柏林人受殖民者和教会双重压迫的黑暗生活。通过对“灯”意象的阐释,能进一步展示乔伊斯运用“刻薄语体”实现创作意图的精湛写作技巧,并可表现这位自愿流放者对国人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