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士俊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2):1-6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三千年历史中,动荡岁月约占40%。从科学的角度看,社会动荡是社会的一种现象。它与社会和谐、安定构成社会的两面。历史上将这两面称为乱和治。从居安思危的主旨出发,研究中外历史上的社会动荡,以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这类现象,根据不同的社会结构和引发动荡的成因,大致可看到社会动荡呈现三种基本形态,即"灾损—经济型"、"震动—政治型"及"侵扰—信仰型"。以不同的动荡形态确立社会动荡的模式,探讨治理动荡对策方面的得失,显然有益于珍惜、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战后初期及50年代美国与西欧联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6):715-721
战后初期 ,美国出于大西洋联盟战略的需要 ,形成了支持和推动西欧联合的政策 ,并在推行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过程中付诸实施。 5 0年代前半期 ,美国为了加快复兴德国 ,仍然极力推动和支持舒曼计划。但到 5 0年代后半期 ,由于对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些经济政策的担忧 ,美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已是一种审慎的支持态度。 相似文献
3.
西欧社会变动与十字军东征的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行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80-85
虽然名义上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基督徒对异教徒的“圣战” ,但西欧世俗社会的变动自始自终发挥着作用。通过十字军东征 ,西欧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认识了自身 ,学会了宽容 ,并培养了开拓和冒险精神 ,开启了西欧航海和发现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叶利军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9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西亚北非动荡的外部原因;从历史上看,西亚北非是多种矛盾的聚集地,局部常常动荡不安;西亚北非各国自身存在诸多问题是引起动荡的直接原因;西方势力的插手是引起动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杨国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54(5):574-578
寨堡是古代乡村社会中人们为躲避战乱而修筑的一种防御工事.在清代,由于湖北长期处于动荡之中,寨堡的修筑相当盛行.明末清初的湖北就以“蕲黄四十八砦”而闻名天下,清中后期随着白莲教起义的爆发,地方团练的兴起,与之相配的团寨更蓬勃发展,寨堡制度也更加严密规范.对此学术界目前还较少做专门研究.故此,文章就清代湖北寨堡的发展与分布情况,寨堡的修筑过程、内部构造、经费来源及其与士绅的关系,以及寨堡的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了解动荡中的乡村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王越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13-16
西欧封建初期 ,是君主、教会与地方贵族三权并立的统治 ,君主作为封建等级的最高领主 ,在超民族的教会与割据的贵族教俗两大权力的双重制约下 ,只能间接行使虚弱的国家控制权。 12世纪以后 ,随着欧洲社会的动态发展 ,市民阶层崛起 ,伴之以商品货币经济繁荣、罗马法复兴、商业技术手段更新、新经济模式乍现 ,逐渐排斥了另外两大权力实体的作用 ,在资产阶级和民族主义两大新生力量的双重支持下 ,建立起新型的君主制政体 ,使欧洲社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7.
牛翠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63-65
西欧中世纪大学是自治城市的产物。大学被赋予了很多的特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学不仅传播了当时最高深的学术,培养了各阶层所需的人才,而且在宗教、经济和政治中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大学拥有主宰主流文化的学说;另一方面是与大学师生在世俗和教会中较高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1,48(1)
假发具有悠久的演化历史,在宏大的欧洲历史演进中,它是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微小配件,却能够反映欧洲社会的发展。在西欧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假发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人们佩戴假发的动机也发生着根本改变。从中世纪开始,到文艺复兴,经历巴洛克时代、启蒙运动时期以至于法国大革命以来,假发时或受到宗教的影响,时或同封建王权发生紧密联系。这种变化过程说明假发功能的演化背后,同西欧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假发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演化,以及人们赋予假发的观念变迁,其实同工业化大生产引发产业结构的调整密切相关,也能反映权威不断被消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陈凯鹏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67-72
酒在中世纪西欧社会占据重要地位。作为圣餐仪式的核心祭品,葡萄酒被基督教会赋予独特宗教内涵;作为生活必需品,酒补充人体水分,活跃群际关系,并有助增加收入;作为药品,酒可疗治人体病痛。酒丰富了西欧民众生活,又促进了文化融合,并为人们提供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部分新兴经济体出现的动荡及所面临的经济风险为背景,按照新兴经济体与大国的关系,将其分成"与大国保持坚定结盟关系的新兴经济体"、"在美俄欧等主要经济体之间游移不定的新兴经济体",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独立自主发展的新兴经济体"等三种类型,进而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其之所以发生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动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同样从内外两个视角,分析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汪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4(3):365-370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热衷于支持西欧一体化的进程。究其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在政治上,美国希望西欧通过联合来维持稳定,并希望对西欧一体化的参与,让西欧在联合过程中采纳美国的模式。在经济上,美国希望通过联合来推动西欧的经济发展,重建西欧,使美国得以摆脱对西欧的沉重负担。在安全利益上,美国希望通过西欧一体化来加强对苏联和德国的双重遏制,阻止苏联的扩张,控制德国的发展方向,维护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吴擎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4):95-96
后期捻军在取得一系列胜利后骤然败亡,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社会制度、民风、民俗的改变密不可分。后期捻军失去了可滋长的社会土壤,是其败亡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3.
秦弓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茅盾小说通过上海这一中心城市的种种骚动 ,尤其是证券市场的震荡 ,以及小市镇的惶恐不安与农村的破产倾圮 ,描绘出一幅 30年代前半期中国社会大动荡的全景图。注重内忧外患交织而成的政治经济网络的揭示 ,是茅盾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4.
贾薇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8-91
在近代转型时期,西欧市民的人格力量对于欧洲社会发展方向和文化的价值取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认为欧洲近代转型时期市民人格的建设,不仅是近代新经济、新文化发展的结果,同时,欧洲社会几千年历史沉淀的人文主义思想、普世的宗教观,为近代理性主义精神提供了浓厚的文化与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徐振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6):169-177
世界粮食危机不仅波及了中东北非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引起了主要粮食进口国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埃及作为中东北非地区的主要粮食进口国受到世界粮食危机的影响,国内物价高涨,经济陷入危机,民众为了发泄不满情绪诉诸街头政治,社会陷入动荡。虽然埃及后期的民主改革要求得到满足,也无法平息社会的动荡不安,这和世界粮食危机的深刻影响密切相关。埃及的社会动荡对作为粮食消费大国的中国的粮食安全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必须重视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保证社会稳定不受到粮食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邹翔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3):47-51
在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的西欧城市中,女仆人是大量存在的.女仆大致包括女家仆以及女学徒两类.从占据女性人口比例、劳动形式以及社会经济和法律地位等方面来看,这部分人构成了当时较为独特的一个社会群体.尽管她们的劳动不被重视,社会法律地位较为低下,但是大量女仆仍不避艰辛,参与到劳动力大军中,这种情况恰恰说明女性在历史发展中并非只是一个消极的角色.女仆通过离开家门、扩展劳动空间的行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东非地区一系列重大油气资源的发现吸引了世界油气工业界的目光,似乎为东非诸国带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然而,东非油气繁荣背后暗藏着巨大的动荡风险。区域内各国之间基于油气利益的竞争,视油气资源为目标的海盗和极端势力的破坏性活动,是东非在地区层次上安全困局的重要内容。以油气资源为主导的单一经济结构将加速东非诸国社会分化,加剧政治分裂与政治冲突,弱化政府的行政存在,进而导致国家面临失控和陷入动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国林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1):58-63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经济迅速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之一。但是,由于美国政府信奉保守主义,推行自由放任的社会经济政策,致使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同时存在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国民收入分配严重失调、偏袒富人的税收政策和严重的逃税之风、扭曲的高关税政策、疯狂的金融投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包含有很多的不稳定性,它无时不在动摇着美国经济繁荣的基础,直接导致了30年代的大危机。 相似文献
19.
王景泽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59-63
清朝同治年间,东北地区陷入空前的社会大动荡,突出表现在吏治腐败严重;剥削加重,经济萧条;防务空虚,封禁失败,局部开禁,管理滞后;流民激增,民风下移,恶俗泛滥;武装举事频发,社会治安失控。这一时期的乱局,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清廷封禁政策遭受冲击,名存实亡,不得不逐步开禁;整饬吏治,变通官制,增设治民机构,弱化了地方矛盾。诸种变化显示,清廷在战略上,不仅视东北为"龙兴之地",更突出其"边疆"地位。在社会意识上,"民族"意识逐渐淡漠,"区域"意识在增强。另一种影响,则是马贼胡匪时而肆虐,从清末到民国,持续未绝,难以根除。 相似文献
20.
杜艳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3-130
西欧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诸多条件与西欧现代化条件是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西欧先进入现代社会诸多原因的分析实质就是西欧早发现代化条件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欧早发现代化持多因素论。如:市民社会形成、土地私有和商品化、宗教改革与新教原则的确立;商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化;建立殖民地;启蒙运动;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社会革命;政治革命等;但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列出这些条件,而是科学地揭示了这些条件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