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语热"在全球迅速蔓延。汉语在对外教学的过程中,既发挥着其积极的影响,又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与挑战。在文化间性的视域之下改进对外汉语教学,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这对中国地域建筑无疑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全球化与中国地域建筑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如何在潮流发展中保护地域建筑和开发地域文化成为一个重大的命题.文中选取典型地域的建筑类型,挖掘地域建筑和文化之间内涵,提出地域特色建筑和现代化建筑并存,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宇  ;黄渊基 《现代妇女》2014,(12):345-346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一种资本掠夺的新形态——“文化全球化”。文化生存作为前提和条件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建设公共文化意味着从根本的文化基因上实现国家、民族走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正遭遇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从文化安全层面上来看,一方面是西方强势文化的控制和渗透,另一方面是我国相对弱势文化的反控制和反渗透。想使中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生存与发展得到维护,建立积极的数字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实行公共数字文化行业的适度市场准入原则,创新公共数字文化产业体系,应当成为中国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文化安全策略的重战略决择。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当代中国青年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外来多样而复杂的文化的冲击和洗礼,从而会产生所谓的文化安全问题。在文化安全的视野下,当前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核心价值观情况如何,当代中国青年核心价值观发生的嬗变及其成因必需引起重视。本文认为采取多样化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实现青年核心价值观的重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如今全球化己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席卷世界。"全球化"也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流行、最时髦的话语,也是经常被滥用的词语,"全球化"一语随处可见。尽管多数人对"全球化"的确切含义并不能给出十分精确的界定,但这并不能阻止人们使用它。全球化发端于经济领域,但并不仅限于此,在文化领域同样也有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文化全球化问题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且它存在极大的争议。作为人类文化发展新趋势的文化全球化,它的出现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作为国际舞台上愈加重要的角色,也赶上了文化全球化的潮流,这对一个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媒体本身就是文化软实力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而且是文化传播的介质和载体。因此,媒体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文化和意识相互交织激荡的今天,从媒体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于木 《公共关系》2001,(12):32-32
“全球化”(gtobalization)一词,是八十年代在西方报纸上出现的。九十年代以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全球化”一词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概念如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等概念也随之而来。对全球化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但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一些文化学家用它来指商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消费主义占领文化市场的世界现象。但不可忽视的是,就是这些文化的世界现象背后,如何认识它的真谛呢?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单边策略,坚守中国文化身份,保持民族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势资源尤为重要。在此情形下,高校通识教育更应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培养一批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有本有源的复合人才,并以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构建良好文化生态,推动和影响世界文化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遭受冲击,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和建设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文化形势,必须一方面强化文化安全意识,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一方面保持对外来文化的清醒认识,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迎接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最后,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中国文化发展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安全在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硬实力作为后盾,通过很多种手段加紧实施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实施文化扩张侵略,因此中国的文化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阐述了我国文化安全的概念;文化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增强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家茶座》2008,(6):158-159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同题文章分析阻碍中国文化软力量崛起的因素。 文化的崛起并非要复活历史,体现在人的精神层面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传统文化要生生不息,关键在于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12.
文化育人思想的核心是文化育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的有关文化育人的系列重要讲话,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必然产物,文化育人思想进一步坚定了我国出国留学人才高度的文化自信,增强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促进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费先生在进行学术反思和补课时,也在思考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中西文化比较等问题,关注着社会发展变迁中不同文化的接触、转型和融合。他认为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多元文化的人类如何相处是社会学和人类学学者必须研究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钟顺玉  冯建  唐源 《职业时空》2008,4(11):11-11
教育全球化表现为教育资源、观念、内容与手段、文凭等的全球化。教育全球化将对中国的教育模式、形式、关系、语言、经济、文化、政治等带来挑战和影响。中国教育如何创新来积极应对教育全球化,关系着中国的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现在一谈全球化,人们往往会马上想到西方文化的“入侵”,而多元化则成了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的挡箭牌。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多元化?怎样做到多元化?如何利用多元化去实现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竞争力?文化多元化:美国的特征随着印刷术、航海技术、国际贸易、通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航海家、商人、军人、宗教人士和技术人  相似文献   

16.
时代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导致世界上现有国家的文化碰撞不可避免。同时,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和目前最发达的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中国和美国作为东方和西方的代表国家,他们之间的文化底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何应对这些差异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步提高,特别是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途径愈发广泛,这对国内高校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来华留学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加强对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来华留学生,高校必须基于文化自信,利用学校课程、地域特色文化、校园文化、社会活动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来华留学生主动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  相似文献   

18.
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在当今产生巨大影响。从亚洲和欧美国家中,中国大陆及港台引起关注及争论。"文明冲突论"以文明为出发点,文明差异分析国际冲突和战争,突出文明因素在国际局势中作用。通过分析、评价"文明冲突论",揭示实质得出以下结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建设,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在这个时代崛起,对于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中国已全面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而言,它们生存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如何抓住机遇,以何种姿态迎接挑战是企业得以生存壮大所必须解决的难题。现如今,当我国企业经历世界经济大环境洗礼之后,找到了解题方向,开始强调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的体现,是企业的灵魂,更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力量。然而,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进程正处于初始阶段,部分企业在创建个体文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企业缺乏对企业文化内涵、内容、功能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实践,没有重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中国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解析,进一步论证构建企业文化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构建中国型企业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问题不是新的世界现象,对于全球化进程的认识早在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做了深刻的把握和分析,他们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实际上就是对全球化进程发展趋势的早期的一个理解和分析;全球干匕是一个多维度的现象,而文化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全球化产生了一对悖论性的文化后果,即文化单质化和文化多元化,二者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理由和合理性,二者将长期并存,我们对于二者应当有着清楚和辨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